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城市     
《当代党员》2008,(3):11-11
随着人类对于人和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提升,建设“生态城市”(Eco—city)正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共识。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一种理想模式,强调城市建设发展要充分融合自然、社会、文化和经济等因素,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高效利用,实现城市生态的良性循环和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2.
桂林市将城市环境建设和管理与加快发展相结合,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桂林市以"创模"为动力建设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态城市,提高了城市的管理水平、城市形象和品位.  相似文献   

3.
<正>第一,建立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由国家建立一个涵盖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社区和生态旅游等多方面内容的指标体系,为地方的建设提供指引和导向。第二,通过绿色生态的方法加强生态农业生产。运用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技术支撑,提高有机农产品的数量和品质。运用新技术、新设施和宣传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自然观出发,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两种生态观的价值、思维和限度做出阐释与比较,充分挖掘并吸收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理论资源,并借鉴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有益成果,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季刊》作为西方当代中国研究最为著名的杂志之一,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予以了较多关注,他们注意到十八大以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保护生态的措施更加积极有效,在构筑生态文明视阈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他们认为中国政府解决环境破坏问题立足实际,采取了更加有效的措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极大的关联性。工业文明过程极大地影响和破坏了生态环境。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和破坏了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要特别关注并治理城市环境风险,它关系到生态城市建设推进的效果,关系到城市竞争力和城镇化质量的提升。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活动,而人类的活动又往往给城市带来环境风险,这正是城市发展的悖论和纠结所在。超越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悖论,既需要城市生态意识的启蒙与培育,也需要构建从单方支配到多元共治,从单一城市治理到多城市联合治理的城市生态治理模式与机制。  相似文献   

8.
将生态文明建设嵌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凸显了生态文明的战略地位,展现了中国化的生态文明思想与当代和历史上生态环境理论的高度契合。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嵌入经济建设是因为对完整的经济再生产过程要考虑原料从哪里来等问题;嵌入政治建设是因为要充分发挥协商民主这一优势来遏制腐败问题和形式主义;嵌入文化建设是因为文化是影响人类行为的最深层次力量,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嵌入社会建设是要通过社会力量来监督企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  相似文献   

9.
面对当下日益严峻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枯竭的困境,人类终于喊出了"拯救地球"、"敬畏生命",建设生态文明的口号,然而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征途中,必须转变人的思想观念,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人的价值定位。转变人在自然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人的文明素质,除了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更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突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误区,彰显其生态价值,因为思想决定行动。因此加强研究和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对于我们实现建设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态问题已经不单纯是自然科学的常规议题,而是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交织融合的互动性话题。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既承认自然对人类的制约,又提供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有机图景。新时代中国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生态破坏的惩戒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践,不能囿于经济体、地域的视角限制,而应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去看待文明的交流、互鉴与共存,看待人类有机体的生态依存,去探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强调建设美丽中国,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尤其是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强调要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建设生态文明对依靠资源发展,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的丰城来说,是机遇,更是一种考验.近年来,尽管丰城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县域竞争力进入全国百强,但经济的持续发展却面临着生态环境受破坏的制约.对此,丰城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打造生态宜居丰城""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在致力于推进城镇化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加强丰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保护,为人民群众创建一个生态宜居环境.  相似文献   

12.
农村生态社区建设:现实问题与破解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生态社区是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节俭节约、可持续发展精神的社区发展新模式,是人们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不过,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实践探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现实中,生态环境恶化、产业发展粗放落后、资源浪费严重、基层干部公共意识薄弱等,都是当下农村生态社区建设面临的诸多难题。要破解上述诸多难题,将理想变为现实,需要秉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在理念上,引导培育农民的绿色生态意识、参与意识;制度上,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机制;产业发展上,打造循环、高效、可持续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生活方式上,形成以低碳为基础的绿色、俭约消费方式;机制运行上,形成以民为本、权责一致、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生态管理模式。最终,真正将基层社区建设成为适合人们生活、居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家园。  相似文献   

13.
人类活动足迹加剧了气候变化,成为本世纪人类共同应对的巨大挑战。在城市发展中要紧紧抓住低碳发展的主轴,配以生态的要求,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加快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大力发展低碳建筑;促进农村低碳化建设;设立碳基金,鼓励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推进制度和法律体系建设;制定生态城市建设战略规划等措施,推动技术发展和建立低碳经济,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  相似文献   

14.
张康之教授提出的"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观点对于当今中国以政府为重要力量的生态城市建设有着很好的启发和积极推动作用。本文试从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概念谈起,特别解析了引导型政府生态管理职能,如何更好发挥政府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并通过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优化政府生态城市建设,本文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生态和谐体现了人类对安居乐业生活的向往和对宜居环境的追求。然而,目前城市社区生态问题非常严重,生态和谐遭到破坏,出现了生态失衡,主要表现在资源供需失衡和环境污染两方面。本文认为.这是一个历史性话题,主要是人为原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世纪桥》2016,(9)
"智慧生态城市"是一种新出现的城市建设理论,也可以看做是生态城市理论的升级版。这一理论重新审视了城市建设路径,重构了传统城市建设理论的结构和面貌,而且作为生态城市理论的深化和发展,智慧生态城市理论力争把信息化元素和人文关怀融入到现代城市建设中,使城市成为真正的宜居之所。厘清智慧生态城市的内涵、构成要素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智慧生态城市建设切实可行的措施,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实现城市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周霆钧 《前线》2014,(8):97-99
<正>当前,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重任历史性地摆在了首都北京的面前。郭金龙书记在首都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市上下要树立敢于碰硬、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的精神,打响治理"城市病"的攻坚战,更加有力地推动首都生态文明和环境建设向纵深发展。打响治理"城市病"的攻坚战,在根本上,是要大力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城市精细化管理涉及方方面面,仅城乡环境建设一个方面就有很多情况需要认真考虑、科学应对。城乡环境管理的问题及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首都虽然在城市基础设施、生态文明、交通道路、城乡环境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出现了低端产业无序发展、城市人口无序增长、大  相似文献   

18.
生态保护是大工业时代以来人类面临的新问题。尤其是近年随着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人们越来越发现人类必须采取积极的行动,遏制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行为对大自然带来的破坏,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这种平衡一度由于人类生活分布于城市或乡村而相互分割,采取不同的态度和维护方式,没有体现出生态本身的整体性和循环性,故而,推进城乡区域生态保护一体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詹显华 《理论导报》2010,(10):59-60
<正>2009年11月9日至29日,笔者赴澳大利亚参加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专题培训班,在澳期间,对澳大利亚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优化人与自然关系而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文明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人类经历工业化带来的环境资源危机后的反省行动和新的追求,标志着人类认识自然  相似文献   

20.
李军 《当代贵州》2012,(11):13-15
贵阳市委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为中央精神与本地实际的最佳结合点,作为城市工作的总抓手,确立了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产业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观念浓厚、市民和谐幸福、政府廉洁高效的奋斗目标。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党对人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回首过去,贵阳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道路上取得了积极成效,实现了"洼地"上的奋力崛起;展望未来,贵阳市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