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裁判遗漏不仅缘于案件审理作业的复杂性,而且产生于作为案件裁判者的法官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方面的非至上性。即使是最严谨、最认真的法官在案件裁判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诸如遗漏裁判事项这样的失误。遗漏应当裁判事项的司法裁判显然是有欠缺的、不完整的裁判,无法满足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的期待。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对遗漏裁判进行救济。各国民事诉讼法通常规定了民事漏判救济制度。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民事漏判救济制度的规定尚不够合理、科学,不能适应民事案件裁判实践的需要,有必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一、民事漏判的界定按照通常的理解,民事漏判是指法院在审理和裁判民事案件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疏忽,对应当裁判的事项发生遗漏,没有作出裁判的现象。民事漏判实质上是法院认为已经对全部事项进行了裁判,但实际上只对部分事项作出了裁判,对其他应当裁判的事项出现漏而未判,从而导致裁判结果不完整的情形。在大陆  相似文献   

2.
关于诈骗取得判决有无既判力的问题,德国、日本的学术界和实务界向来有肯定说与否定说的争执。其争论的焦点是确定判决的既判力能否不经再审程序而直接破除的问题。在民事诉讼中,程序安定等程序基本要求固然重要,但也并非恒定优先于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在此意义之下,一味强调程序安定的优先性而绝对地承认诈骗取得判决的既判力,或者反之,均非所宜。因此,原则上应当依据程序安定的基本要求承认诈骗取得判决的既判力,受害方当事人为了救济自身的权利,应当启动再审程序以破除其既判力;在例外情形下,允许依据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否定诈骗取得判决的既判力,受害方当事人可以直接起诉要求损害赔偿以获得救济。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一些单位或者自然人消防安全意识不高,为了自身利益追求,置他人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于不顾,都使得火灾事故频繁发生。在寻求如何预防火灾并减少火灾损失的过程中,本文认为现阶段我国在规定责任人承担法律责任的有关的法律制度中,只体现在刑法和行政法方面,而忽略了民法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事执行救济制度包括程序上的执行救济与实体上的执行救济,我国在立法中缺少程序上执行救济措施的设计,对实体上执行救济措施的规定也不周全,仅有案外人执行异议的单一规定,无法达到执行救济的终极价值追求.因此,应从程序上和实体上完善我国民事执行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5.
6.
国际民事管辖权,是指一国法院受理涉外民事案件的范围。它所要解决的仅是某一涉外民事案件应由何国法院管辖的问题。国际民事管辖权与国内民事管辖权是有原则区别的。当一个国内民事案件应归该国何地、何级法院管辖时,属于国内民事管辖权的范围;而当某一涉外民事案件应由本国法院受理,还是应由外国法院受理,这样的问题正是国际民事管辖权所要  相似文献   

7.
在民事强制执行法的制定过程中,有关民事执行救济的内容无疑依然会是一个难点。民事执行救济虽然为执行程序中的具体制度,但就其内容而言则所涉内容甚为广泛:它是一种程序法上的救济,却与实体法密切相关;其目标是阻止执行机构的不当执行行为,但程序中的两造当事人却始终局限在债权人、债务人或者第三人的范围。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虽然大幅度地增加了有关执行救济的内容,但尚不能就此得出结论认为已经构建了执行救济制度。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依然缺乏从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中来认识和界定执行救济。此外,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制度和既判力制度的混乱不清,也加剧了执行救济制度构建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8.
凌立志 《律师世界》2001,(12):27-28
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的自然人(在我国,一般亦称为个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参与各种交易活动越来越多。其独立人格也不断增强,个人  相似文献   

9.
10.
意思自治是近现代私法领域里的重要原则,随着私法、公法的相互交融渗透,该原则也直接延伸到了公法领域。在民事诉讼法中,这一原则主要表现为: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我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即处分权主义)。调解结案蕴含了意思自治的精神,值得提倡,但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许多案件的当事人就争议的民事权益未能达成完全一致的协议,以致不能以调解方式结案,因此,只能以判决形式裁决。然而,不少判决与当事人在基本问题上达成的共识相去甚远,导致双方当事人都不服判决,同时提出上诉,继而出现累讼或执行困难。其实,调解和判决的结案  相似文献   

11.
由于立法的不尽完善,执法和司法中的冲突问题难免发生,其中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的冲突较为突出。这种冲突表现为形式与内容等的情形,解决这些冲突不能局限于民法或行政法的单一理念,而需要作整体性的思考,从而确立冲突解决的基本规则。这些基本规则的确立,有助于为行政诉讼合法性审查及裁判方式的适当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牟波  李正华 《律师世界》2002,(11):46-47
这是一个简单的案例。A村、B村是相邻的自然村,A村张某价值6800元的数码相机被盗,后张某发现被盗的数码相机在王某家中。于是张某趁王某不备,将数码相机拿回家里。后二人发生冲突。张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我们从法理角度来分析,透视该案例所反映出来的有关法律问题。一、刑法上,行为人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且构成何罪?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精神及相关规定,认定犯罪应从犯罪构成要件方面考虑和认识。犯罪构成包括四个方面,即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及犯罪客体。该案例中,行为人张某在主观方面具有乘人…  相似文献   

13.
李卫国 《河北法学》2012,30(9):56-61
民事执行救济是指执行当事人或案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受到违法或不当执行行为侵害时,依法请求有关机关采取补救和保护措施的法律制度.我国2007年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对执行救济制度作了补充和修改,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尚不能完全满足执行实践工作的需要.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的民事执行救济制度,必须全面充分地发挥程序性救济和实体性救济的作用,并且要明确规定这两种救济的承办机构与运作程序.  相似文献   

14.
舒瑶芝 《法学杂志》2012,33(7):141-146
民事执行救济是为了矫正违法或不当执行行为而设立,现行执行救济适用以民事诉讼法规定为主要规范依据,偏重于补救型救济。从体系化构建的视角,执行救济的适用规范涵盖实体法和程序法领域,其制度设计应以实现程序正当、实体公正价值为综合考量,重视发挥执行救济预防及补救的双重功能,合理解决执行救济的竞合问题,以便更好地实现执行程序中当事人和案外人利益的平衡保护。  相似文献   

15.
民事权利是一切民事活动的基础和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民事权利在范围上不断扩展,在内容上不断丰富,在构造上也更为完备。“有权利即有救济”,当事人的民事权利必含法律救济力,这是民法的常则,也揭示了民事权利的完整结构:基础内容和救济内容的统一。民事权利仅有“法律容许的行为范围”这一基础内容,而不配之以具体法律救济力,民事权利必将抽象化,而只有形式上的意义。因此,我国民法在权利制度上,不仅应实现基础内容的广度及深度的扩张,更应赋予权利以强大救济——即建立完备的救济权制度。只有实现基础权利和救济权利的统一,民事权利才具备真实意义。我国民法界对民事救济权的整合研究,显然不够。基于此,笔者试图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赵祥华 《山东审判》2004,20(5):69-72
民事执行就是民事执行机关应权利人之申请,依 据执行名义,运用国家强制力依法迫使义务人接受执 行名义的约束并履行其规定的财产给付义务或为某种 特定行为,籍此实现权利人之权利的一种法律活动。国 家通过这种活动实现公权对私权的最后救济并保障国 家裁判的威信和震慑力,进而使国民对整个法律制度 充满信心。它是由诸多相对独立但又不能分割的法定  相似文献   

17.
商业秘密侵害的民事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秘密的特征及侵害手段、原因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商业秘密侵害救济的多元性与复合性。综观各国对商业秘密侵害的救济,主要有民事救济和刑事救济,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还规定了行政救济。本文仅就民事救济谈谈看法。民事救济的...  相似文献   

18.
19.
一、证券侵权行为的种类及其特征 证券侵权行为是指在证券活动中当事人违反法定义务,侵害他人财产权益而应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后果的行为。证券侵权行为具有一般侵权行为的共性,即证券侵权行为是违反证券法律规定的义务而非违反当事人的协议的行为;证券侵权行为是基于过错或法律特别规定而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民事行为;证券侵权行为应对受害人承担责任。就一般而言,其承担责任的范围与违法行为造成的损害相适应。在我国《证券法》主要规定的侵权行为有:  相似文献   

20.
刘长秋 《法律科学》2008,(3):134-139
药害侵权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侵权。严格责任作为一种特殊产品侵权的归责原则已经发展成为药害侵权的基本归责原则。药害事故的频繁发生带来了民事诉讼方面的变化,因果关系推定、举证责任倒置以及集团诉讼地位的提升成为药害侵权诉讼的主要特征。当前,我国药害侵权民事救济立法与司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逐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