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过程中,十分重视学习历史、研究历史,汲取历史的智慧,展现出了一种睿智的历史眼光和深邃的历史思维。江泽民同志关于历史问题的重要论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用历史的眼光来认识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江泽民同志始终注意引导人们用历史眼光认识自己的民族和文化,坚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发展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从而形成了系统的理论观点。其一,中华文明、中国历史文化光辉灿烂,始终发展进步。他多次指出,世界几大古代文明,只有…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欢迎仪式上发表讲话,向全世界阐明了社会主义中国在妇女问题上的一系列文明进步的重要观点和主张,并明确宣布:“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是党和政府顺应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对于党和政府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解决中国妇女问题,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的那天起,就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承担起弘扬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历史重任。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在面向新世纪,迎接新挑战,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江泽民的这一重要论述,认真总结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是关系到党的性质、宗旨、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的重大问题。一、在中国近代史上,唯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承担起弘扬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历史重任近代以来,由于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古老文明的中华民族沦为外来侵  相似文献   

4.
张震 《实事求是》2000,(5):40-41
邓小平同志早在80年代末就指出,未来的世界是多极的世界,多极化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江泽民同志作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充分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世界多样性的观点。其主要理论内涵包括:第一,多样性是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一种客观事实。1992年,江泽民提出:“世界是多样性的。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由上千个民族所组成的近200个国家,不仅存在着自然环境的差异,而且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这就形成了各种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①多样性是当今世…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江泽民在1995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四次提出创新问题。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历史。不难设想,没有箭的发明和火的使用,世界今天是什么样子;没有金属冶炼技术的发明,没有蒸气机的发明和电的发现与利用,人类的文明会停滞在什么地方。现在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各个部门,从领导到群众,大家都在谈创新,正在以不同的形式,开展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我们党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它迎来了党的80周年华诞。80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取得令世界瞩目的丰功伟绩,最根本的是她始终在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更要坚定地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而构筑我们党更为灿烂辉煌的篇章。 就我区来讲,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深刻领会、贯彻执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必须要和加快丰台区农村城市化进程结合起来。推进我区城市化进程,不仅市委、市政府关注,广大群众…  相似文献   

7.
郑伟  韦清江 《发展论坛》2002,(12):35-35
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是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向全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江泽民同志指出: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吸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期文化建设和创新指明了方向。本文仅就文化建设中应正确认识和处理的两个关系,谈一点学习体会。第一,正确认识和处理继承传统文化与服务当前实践的关系,实现文化的时代创新文化的创新与其他领…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其中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承认世界的多样性。世界的多样性,不仅仅指各国文明、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也应当包括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流派、思潮的多样性,用“一个思想、一个组织、一种模式、一条道路”来解释跨越三个世纪100多年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实际上就是在搞惟我独左独革,帮助资本主义分裂社会主义。时至今日,我国社会的主流观点对于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一直视为异端,甚至当作“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严加批判和防范。根据笔者对社会民主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9.
《求是》2015,(10)
<正>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人类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地理、气候、历史、生产和生活方式等不同的因素,在世界范围内构成了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文化形态;几千年来,从游牧农耕到机械电子,从文字印刷到网络移动,体现了不同文化形态之间交流互鉴的文明过程。文明交流互鉴体现为历史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丝绸之路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  相似文献   

10.
正毛泽东同志逝世整整40年了,而毛泽东思想依然横跨世纪,气贯长虹。世界上什么最宝贵?伟大的思想理论最宝贵。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江泽民同志指出:"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永远敬仰和怀念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  相似文献   

11.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承前启后、开拓创新的历史地位,既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文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又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理论渊源。当前,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中,进一步发掘、研究列宁这一闪耀时代创新精神和不朽理性光辉的伟大思想,对于我们深入学习领会江泽民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把握“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思想,更加自觉地坚持两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坚定…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论述,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所作出的精辟论断;是深入总结我们党近八十年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紧密联系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现实状况作出的科学结论;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新要求。这一重要论述,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是解决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自"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开展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极为重视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中的积极作用的发挥,并以此来提升中国文化自信,进而彰显中国文化特色、传递中国文化声音、提升中国文化影响、构建中国文化话语体系、形成中国特色文化力量。从习近平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一带一路"的相关系列论述出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作用发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文化的世界化、国际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体现应有的地位,在提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影响力的同时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话语权,以更好在"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中促进中国文化、中国文明与各国文化、各国文明的交流碰撞、融汇合作,推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服务世界各国的发展,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和服务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关于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精辟论断,是我们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思想的一个新的发展,是我们党的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和要求。这一思想的提出,标志着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文化自觉,标志着党的文化使命感的增强,显示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以文明为己任的开阔胸襟,令人振奋。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的最后一个春天,江泽民同志在南方考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说,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这是江泽民同志作为第三代中央领导核心以来,结合历史的和现实的实践,对党的建设和党所领导的事业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之后,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光辉思想。它标志着我党近 80年的历史上,继毛泽东、邓小平党建理论之后,又一个…  相似文献   

16.
在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江泽民同志于5月3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再次强调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5·31”讲话精神,对于进一步统一全党的思想,为实现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而努力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怎样深刻理解“三个代表”的基本精神“三个代表”是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明确提出来的。他说:“总结我们党70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  相似文献   

17.
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党的一贯指导思想。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又强调:“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历史优秀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德和法家思想是两大主要的流源。自战国秦汉以来,儒法...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的进步文化离不开对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民族文化的批判继承.本文以江泽民同志关于文化的论述为基础,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认真分析了批判继承古代的忠的观念、孔子"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的教育观,以及正确对待世界各发族的文明,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推动进步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最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高尚精神就是指我们党的崇高理想信念、优良传统和作风,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秀传统和美德。这个论述极为精辟。由国家教委组织全国数十位专家学者参与编撰、罗国杰教授主编的《中国传统道德》一书五卷本和简编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可以说是帮助人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美德的一个有益的尝试。江泽民同志和李鹏同志分别为该书题了词。粗读这部洋洋260余万言的著作,感受和启发良多。 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作出了非凡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刘欣 《奋斗》2004,(1):43-44
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传承。一个没有文化积淀的民族,是一个没有生命、没有活力的民族。泱泱中华五千年,形成一套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封建文化体系,巩固了封建社会的统治,也传承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发展到今天,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文化同政治、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江泽民同志在“三个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