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完善信访制度 做好信访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继超 《新长征》2009,(3):19-2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这是党中央首次把“完善信访制度”写入党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并且定位在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部分,表明党中央对信访工作高度重视,对畅通信访渠道保障民生问题非常关注。这里的关键是要完善信访制度,只有加强信访制度建设,才能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信访举报工作是纪检监察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地发挥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的作用,晋中市纪委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抓好信访工作是讲政治的具体表现”晋中市纪委书记李儒敏十分重视信访举报工作,他反复告诫市纪委的同志们:“政治问题,说到底就是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感情问题。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因此,讲政治就必须重视信访工作,就必须带着感情抓好信访工作。换言之,抓好信访工作是讲政治的具体表现。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社会的安定和大局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1,(13):8-9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方式,也是党和政府了解群众意愿和诉求的重要窗口。信访战线的同志们要进一步强化做好信访工作的政治责任,下移工作重心,在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汉益、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着力促进社会和谐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学习导报》2010,(23):21-23
做好信访工作,是回应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机结合点,也是推进群众工作、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切入点。近年来,长沙市着力健全信访责任体系,联网受理群众信访,联调解决群众诉求,联合办结信访积案,构筑形成“一健三联”信访工作新格局,以责任落实推动信访工作落实,以机制创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有效解决了大批信访问题,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5.
努力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鹤 《实践》2008,(3):13-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了解民意,关注民生的重要渠道,做好信访工作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程立志 《学习月刊》2010,(23):19-20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倾听群众呼声的的窗口,体察群众疾苦的重要途径,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访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信誉和威望,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大局。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一些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各种矛盾不断产生并通过信访等渠道反映出来.新时期我国的信访工作在多个方面也需要破解难题.与时俱进、更好地为群众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灞桥区灞桥镇党委和镇政府始终把信访举报工作当作一件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信访举报“四优先”的原则,坚持向举报人“回访”制度,坚持处理结果公开方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1995年至1999年,共受理来信35件,其中区纪委下转23件。经过艰苦努力,信访案件办结率、结案率均达到100%,按期结案率、优质结案率均达到95%。先后被区纪委、监察局和市纪委、监察局评为信访达标先进集体。信访工作的有力开展,为推动我镇党风廉政建设,加快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起到了重要作…  相似文献   

8.
《北京支部生活》2014,(9):45-45
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执政为民的一线延伸,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及时反映社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密云镇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因房屋拆迂引发的信访问题在所有信访中一直占据突出地位,呈现相对活跃和高发态势,课题组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如何处理好信访难点、做好信访工作开展了专题调查研究,提出了从群众工作的视角入手,把信访工作融入群众工作之中,变被动为主动的工作对策。  相似文献   

9.
新《信访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促进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规范信访秩序,推进信访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要贯彻执行好《条例》,关键要做好定位、机制、体制、法制工作,正确处理五个关系: 一、畅通渠道,正确处理“入口”与“出口”的关系畅通信访渠道是保障公民的建议权和申诉权,党和政府及时了解社情民意、迅速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国家将畅通信访渠道作为各级政府及工作部门处理信访事项的重要职责,要求各级政府及其信访机构进一步  相似文献   

10.
青神县纪检监察机关切实加强信访举报工作,广大人民群众乐意找纪委、监察局反映情况,敢于署名举报社会不正之风,使信访工作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1.
信访工作是当前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信访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和地位。因此,在日常处理“信、访、网、电”的过程中,每个信访干部都必须拥有公仆心、敬畏心、同情心和报恩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密切联系群众,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迎九  郑世勇 《先锋队》2011,(11):45-45
为切实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杏花岭区纪委监察局抓信访工作做到“五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区纪委把信访稳定工作作为当前最为紧迫和重要工作来抓,要求全区纪检监察干部统一思想,切实履行好维护稳定的政治责任;二是排查情况到位。通过对全区进行调查摸底,  相似文献   

13.
接访八忌     
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关系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信访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而且,在接访中还要深怀爱民之心,讲究接访艺术,做到“八忌”。  相似文献   

14.
《北京支部生活》2010,(6):62-63
<正>所谓"冷硬横推",是指在信访工作中对待来访群众或者处理信访事项的恶劣工作态度。信访工作机构是党和政府的窗口,它代表党和政府受理和处理人民群众反应的情况、提出的意见建议或投诉要求,是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党和国家对信访工作非常重视,要求进一步加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06,(9):41-41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信访工作就是其中一项不可缺少的、不能替代、不容忽视的基础工作。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必然要以不同形式反映到信访工作中来。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认识到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认识到信访是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而解决信访问题则是各级党委政府应尽的责任。群众信访本身就体现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因此对群众合情合理合法的要求要千方百计解决,决不能一推了之,—转了事。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访制度,完善各类调解联动工作体系”,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指出了方向,也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信访工作指明了实践路径。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主动把信访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定位考量,围绕“六稳”“六保”工作,找准信访工作在新发展阶段社会治理中发挥职能作用的切入点,真正把信访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着力推动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大局稳定。  相似文献   

17.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做好信访工作既是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上犹县委、县政府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牢固树立抓信访就是抓发展的观念,探索新形势下信访工作新机制,推动信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今年1-6月,全县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2.1%,其中集体访同比下降50%,越级访同比下降36%.  相似文献   

18.
钱理文 《前线》2012,(5):33-33
昌平区的信访工作为什么能够取得明显的成效?最根本的原因是:带着对群众深厚的感情履行职责。信访干部努力做到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一句“家人、家书、家事”,是人间亲情的真诚表达,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信访干部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解、对用党的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精神的把握。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08,(11):50-52
河南省浚县在组工信访工作中,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推行组工信访听证,变“内部处理”为“公开解决”,把处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办公室挪到党员干部群众面前,使工作重心下移,解决了一些疑难组工信访案件,有力促进了全县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0.
郭生有 《共产党人》2005,(21):22-23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体察社情民意、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的重要渠道,是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对群众进行引导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形式。信访工作部门虽不是反腐倡廉专门机构,但担负着纠正损害群众利益行为、保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担负着,通过信访渠道了解信访人反映的党风廉政和腐败问题,纠正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