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盛行,“服务型政府”日益进入我国政府和公众的视野.在我国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今天,公共服务能力日益成为政府能力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地方政府作为联系中央政府与公众的纽带,与基层公众联系最为紧密,因此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概念入手,阐述了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下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服务型政府建设下提升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构建公共服务型地方政府过程中,其管理机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因此,必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加快经济主导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的步伐,重点是完善"六种机制"的创新,以期推进公共服务型地方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3.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信息化社会的大势所趋。因此,政府应当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将推进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和观念的更新,促使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本文认为,互联网的发展对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必须发展与治理并举。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在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体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地方政府在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方面还存在严重的缺位、越位和错位现象。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党中央制定的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本文从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方面出发,就问题给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德宝 《法制与社会》2011,(36):158-158
为了迎接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桃战,西方国家在反思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新公共服务理论,阐释了政府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在理论上实现了很多创新与超越,极大地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了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新公共服务理论赋予了服务型政府全新的价值内涵,对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策略也有非常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已成为政府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公共服务的特殊职能使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越来越从过去仅仅或特别重视经济和政治方面的竞争转向更重视社会性公共服务的竞争。本文认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竞争取胜的关键在于其公共服务的竞争力,公共服务竞争力是现实能力与未来潜力的统一。当前,需要通过改革创新,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改进服务机制,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以及加强绩效管理等途径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已成为我国各级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和方向,推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地方政府有其必要性,也是我国地方政府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与建设服务型地方政府的关系的基础上,探讨推进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地方政府的一些举措。  相似文献   

8.
林洪  章林 《行政与法》2006,(11):17-19
作为一种全新的政府模式,公共服务型政府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阶段。但公共事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在以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能的前提下,提升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对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的政府职能定位正基本趋于一致,即建设一个有限政府,一个公共服务型政府。目前,我国已进入以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新阶段。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核心问题是政府公共供给不能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这一核心问题包括了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许多方面的问题。这表明我国政府职能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与开放型经济的要求,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主体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制度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重要制度,从"二元主体"发展到"三元主体"是其基本的演进路径,但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由于受市场机制在国家治理中的影响程度不同,其范围及权利义务迥异。在我国这样市场机制发展不充分的国度,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主体制度是迫切而又棘手的课题。基本解决之道在于紧扣国家改革推进政策,紧密结合国情,科学界定主体的范围及各主体的权利义务,在此基础上采取完善立法、事业单位改革以及公众参与等多种措施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主体制度。  相似文献   

12.
郭琰 《行政与法》2014,(7):15-18
在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法律服务需求日益增大,农村法律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迫在眉睫.自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农村虽建立了一些法律服务所,但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仍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政府应充分发挥建设农村公益法律服务体系的主导作用,发展壮大农村法律服务队伍,建立有经费保障的、公益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来全球掀起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热潮,在21世纪初,我国各级政府也陆续开始建设服务型政府。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当前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不仅要分析这些问题,还要研究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政府为社会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而我国传统的城市偏向型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导致了城乡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和城乡关系的不和谐,由此产生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短缺、供给成本分担不合理、供给决策机制不规范、收益分享不公平等诸多问题。本文以地方政府职能为切入点,从优化地方政府职能,建立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角度进行探讨,以期为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构建服务型政府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转变政府职能和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必然要求。服务型政府的管理与传统的行政管理有着原则的区别。文章从价值取向和实践要求的角度分析了服务型政府中管理理念的内涵,比较了服务型治理模式与传统行政管理模式中管理理念的差异,并从实践出发,论述了如何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创新管理。  相似文献   

16.
政策性银行的金融服务作为准公益物品,具有公与私物品的两种特性,这决定了政策性银行的运作模式必须是政府与市场的有机结合.由于经营理念、运作模式等方面的差别,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政策性银行之间出现了较大的绩效差异.为提升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运作绩效,我们须从制度完善、政银分离、治理网络和竞争合作四个方面探索有效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7.
林地使用权流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其有利于实现林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集体林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全集体林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关键是: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积极培育林地使用权流转过程的中介服务体系,加强政府对林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积极推进集体林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8.
叶帆 《行政与法》2005,(7):40-42
我国的电子政务正在建立和发展阶段,确定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影响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在电子政务所追求的监管和服务这两个目标上,监管也是为了服务,以民为本的服务导向型电子政务才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方向。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在价值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迫切需要重新定位。以民为本是我国电子政务价值取向的核心,主要包括服务性、高效性、公开性、全面性、协调性、安全性等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9.
论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重构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青 《行政与法》2008,(4):12-16
乡镇政府虽然是当前国家行政体系中的最低一级政权组织,却承担着规划和组织乡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的建设、为农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责任,其履行职责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对整个国家和社会有重大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镇政府的职能虽然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转变,但在社会转型期,乡镇政府运行模式仍然存在着“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本文通过对乡镇政府进行职能解析,分析其在公共服务方面面临的问题,提出以公共服务为取向的乡镇政府职能重构的对策.希望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各地政府开展的公民参与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活动,拓宽了公民参与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路径。本文在阐释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中公民参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中公民参与的现状,并提出优化公民参与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路径:强化和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与能力;增强公民与政府间公共服务绩效信息的对称性;加快公民参与绩效评估的制度化建设;鼓励和发展独立性和专业化的第三方评估组织;建立健全评估中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