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群体性事件的频发与处置,是现代世界各国社会危机及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常态。近年来,国内对于群体性事件的研究与处置,大多是从维护政治稳定,开展人民内部矛盾排查调处的政治学视角,以及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治安行政管理和危机管理角度进行的,并取得诸多理论成果和良好的实践效果。但是,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特定的群体情绪和群体行为的表现,其酝酿、形成及爆发,必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心理机制。在这方面,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经典著作《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和塞奇.莫斯科维奇所著《群氓的时代》,为我们开展群体性事件的研究与处置,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论群体矛盾和群体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群体矛盾具有利益性、群体性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管理层。众多人聚合在一起的社会行为可分为乌合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三种类型 ,有其各自的行为特征和发展过程。群体行为具有正负两方面的社会功能。为预防大规模的群体行为要建立宣泄机制 ,建立社会预防体系。对危及社会稳定的群体行为应尽量采用软控制方式 ,万不得已方可动用硬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3.
网民在网络空间的聚众行为易滋生网络群体性事件,它破坏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秩序,影响恶劣。界定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定义,剖析其产生的原因,采取预防和打击相结合的策略,是网络群体性事件防控的根本措施,可确保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秩序稳定。  相似文献   

4.
重大人群灾难事件发生后,其中所涉及的具体个人不应当简单地以数据的方式被表达。科学地、人性化地管理重大人群灾难事件的名单,把它作为评价处置重大人群灾难事件的绩效标准之一,不仅体现了公安工作的“为民服务”目的,同时也将切实提高重大人群灾难事件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5.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社会心理原因主要有:从众心理是群体性事件中最突出的心理行为,责任分散效应强化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流瀑效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起到推波助澜作用。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要培养公民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习惯,提高社会组织和机构自我管理的能力,重视科学疏导群体心理能力建设,加强社会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6.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复杂的原因。就思想根源看,泄愤思想和报复思想的较量,孕育了群体性事件;法不责众思想和威权思想的对立,催生了群体性事件;绝对自由主义思想和"驼鸟式"传统政治思维的并存,激发了群体性事件;"政府公信力递减"思想和形式主义思想的交锋,助长了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7.
群体性事件内涵的界定是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公安机关对特定行为或案件作出准确处理的必要前提。将群体性事件界定为诉求主体违法表达正当诉求或自认为正当的诉求,及其所进一步引发的不特定多数人参与实施的不同程度的危害行为所构成的行为集合。这个界定有助于更好地应对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8.
群体性事件预防与处置是关系到公共安全处突机制的重要问题,是体现社会稳定程度和法制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妥善解决在群体性事件中的舆情处置问题是预防事态扩大的前提.公安机关应建立、健全舆情处置机制,加强沟通,学习专业化策略,逐渐引导群众在法律的框架内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最终实现警民关系的和谐,妥善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并非所有的群体性事件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和违法性,也并非所有的群体性事件都有敌意。社会冲突没有制度化,对社会冲突不够宽容,将群体性事件泛政治化,权力对权利的傲慢态度,群众对部分地方政府日益增强的不信任,这些因素都将导致敌意的产生、累积和传播。政府应以宽容态度对待社会冲突,通过建立社会安全阀和缓冲机制来调控群体性事件中的敌意。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的社会重大热点问题,是社会矛盾集中反映和激烈冲突的重要表现形式。近几年瓮安、孟连、陇南、石首等事件先后发生,对群体性事件的关注达到空前的高度,但公安学术界的灵敏度似乎不够。我们理应对一些问题进行新的论证。在贫富差距、住房、就业、医疗、环境污染、征地拆迁等一系列问题解决之前,在社会对话和解决的良性机制真正建立之前,可以预见,群体性事件在我国还将长期存在,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也将长期进行。不断追踪、探索、预测群体性事件中的新问题是学界同仁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11.
群体性事件是一种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安定,对社会秩序极具破坏力的社会形态,公安机关作为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中坚力量,充分研究群体性事件中聚集人群的群体心理及其发展规律,依据心理学原理依法、合理地采用心理战术、心理策略对群体心理予以引导,是有效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涉警群体性事件是指公安机关直接成为冲击目标或者直接由公安机关行为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其发生的深层原因在于民众对警察的不满和不信任。这是由于公安机关打击犯罪不力,群众缺乏安全感,警察执法不公,引起群众心理失衡,地方政府滥用警力,造成警民对立而造成的。对涉警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需要转变思路,从被动处置转为积极预防;公正文明执法,保障社会安全稳定;面对现实,制定群体性事件预案;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及时发现群体性事件苗头;做好信息公开,引导舆情走向;处置时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慎用强制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群体性事件的参加者为有共同利益诉求的弱势群体,其通过具有轻微违法性的群体性聚集方式寻求对其权利的救济.产生该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我国传统的人治的法律文化影响.解决该问题,树立现代的法律文化观念必不可少,具体到实践中即是普及贯彻法治理念.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培养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理念;司法系统实现司法审判的独立,加强法官内心正义的确信,进一步提高司法的公信力;群众的法律思维观念由传统的“向官老爷讨说法”转变为按照法律规定、法定程序寻求救济.  相似文献   

14.
派出所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必须坚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忠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派出所应根据群体性事件处置的相关规定及公安机关的性质和职能,树立“防范是基础、处置是关键、善后是保障”的观念,科学应对群体性事件,并建立相应的群体性事件的防范机制、处置机制和善后机制。  相似文献   

15.
情报信息在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具有超前预警、决策依据、处置导向和防止反复等作用,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提高认识,通过改进工作方法、加强保障等途径有效发挥情报信息在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主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地方政府行为"越位"与"缺位"现象同时存在而引起的。在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束四个阶段中,地方政府的表现和态度影响群体事件的变化和结果。  相似文献   

17.
转型期的青年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改革开放已经给他们的成长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转型期中的社会往往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有些青年无法正确地对待这些矛盾和冲突,在外部环境的诱导下容易参与到群体性事件当中。探析青年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寻求问题的解决对策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同时也是建设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理念中的群体性事件及处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体性事件是当前我国的社会矛盾之一,是社会不和谐的特有反映。考察近几年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数量和社会关注程度,以“三农”问题为核心的现代农民或农村问题仍然是主导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方面,另外,就业、金融和贫富差距等问题也经常引发群体性事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处置群体性事件,应重新确立决策观念,理性理解事件的引发原因,并注意处置中原则的刚性和方法的柔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改革不断深化,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的情况下,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如何预防、化解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是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群体性事件是影响当代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它起于社会,事发突然,冲击力强,对社会影响面大,是党的基层组织经常面临和必须应对的问题。作为最接近广大人民群众的党的基层组织,在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方面,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结构的扩大,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因素增多。消弭群体性事件于事发前、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既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稳定对党的基层组织的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