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全国引进外资的重点地区,上海决定在引资思路上推进“四大转变”,以提高外资质量,优化外资结构,更高层次利用外资。上海市副市长周禹鹏6月14日在此间举行的上海市外资工作会议上说,今后在引资思路上,上海要从注重数量规模和质量并举到更加注重提高外资质量;在产业发展上,从注重技术引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家肖灼基认为,引进外资要做到五个转变: 一是不仅要追求引进外资的数量和规模,而且还要将重点放在调整外资的结构上。应按照四种类型来考虑对外资的要求:鼓励、允许、限制、禁止。要鼓励和允许外资进入我们急需发展的部门,限制和禁止外资进入那些在国內生产能力已经过剩的部门。外资  相似文献   

3.
1996年,世界局势继续向多极化发展。世界要和平,国家要稳定,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在官方外交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民间外交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国领导人一贯重视民间外交工作,将其视为我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如果只有两国政府的合作而没有民间交往,两国关系是不可能有扎实基础的。1996年,对外友协为促进中外友好关系的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4.
丁冰 《传承》2012,(1):64-65
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在资金、技术、管理等各方面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和FDI在我国的规模和形式的发展变化,外资对我国经济安全的潜在威胁也愈益增强。大多数国家在引进外资的时候都会考虑到国家的经济安全。一些发达国家甚至以此为借口,防止外资企业对本国企业进行合法并购。  相似文献   

5.
国家资本主义是落后国家社会主义时期的特殊产物。我们所以在目前还要发展这种社会关系和经济形式,目的是要展开国家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利用资本家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股力量;要利用这种经济组织形式冲破我国多年来形成的锁国自守、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管理过程的各种具体措施、环节和关系;同时,要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按平等互利的原则,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关系,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正面向未来,高校需要继续将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相结合,勇担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的使命担当,加快构建以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性平台为代表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谋划和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同发达国家的科技经济实力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夯实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创新基础平台。"在新一轮全球化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演进中,尤其是在以智能化为表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第二个百年相互交织的现实背景下,建设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性平台的重要意义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7.
随着加入WTO后一系列承诺的逐步实现,外资零售业进入我国市场的规模和数量更加扩大,竞争更为残酷,我国本土零售业面对洋商的挑战,零售业除了依靠国家在法律、政策、技术措施等“大小门槛”的有限时期、有限范围的保护以外,最重要的还是要改革管理体制;创新营销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培育企业文化,发挥零售企业服务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8.
金茂伟 《今日浙江》2001,(17):32-34
过去的20多年,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技术进步。进入新的世纪,浙江经济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更加需要我们依靠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这两个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9.
万钢 《中国发展》2010,10(1):1-3
2010年要根据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调整结构、扩大内需的发展思路。在保持总量增长与提高质量上要更加注重质量,在保持增长速度与提高效益上更加注重效益,大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从而继续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具体建议是:一、立足国情,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二、着力调整结构,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改善民生,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微观察     
《乡音》2014,(7):1-1
国企改革要确保中国经济安全《红旗文稿》: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需要防止外资控制我国经济命脉。我国的国企关系着国计民生、维护着国家经济安全,如果外资、外企介入国企改革,要首先考虑经济安全问题和整个国家安全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2006年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在中国已对外资开放的产业中,每一个产业排在前5名的企业几乎都被外资控制着;尤其是中国的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竟然在21个产业里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这个数据今天应该更加触目惊心!因此,一定要警惕外资借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之际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危害中国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1.
<正>创新始终是推进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如火如荼展开的新形势下,我们更要重视创新的力量,既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造和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要把握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真正通过创新,构筑行业生态新格局。当前,席卷各行各业的创新热潮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如何使创新创业活动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2.
能源技术创新是解决我国长期能源问题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演化经济学的“技术-经济范式”的基本原理分析我国能源安全问题,应将能源技术的进步提高到国家长期发展和经济赶超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解决我国长期能源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国家创新系统,促进能源创新。  相似文献   

13.
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一个基本培养目标。早在1978年,我国高等教育的第一部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对博士生的创新提出了明确要求,博士生不仅要求“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而且要求“在科学与技术上作出创造性的成果”。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社会对创新能力的要求更加迫切。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指出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对于在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基础上,又要从事…  相似文献   

14.
逐利性是外资银行业的业务本性,外资银行并购行为及其后续经营可能与我国法律法规及现行银行内控制度产生某些冲突.协调构建外资银行并购外部监管立法与内控机制,对促进外资银行业的整体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既是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也是坚持中国改革开放的要求,更是实现国家金融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5.
逐利性是外资银行业的业务本性,外资银行并购行为及其后续经营可能与我国法律法规及现行银行内控制度产生某些冲突。协调构建外资银行并购外部监管立法与内控机制,对促进外资银行业的整体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既是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也是坚持中国改革开放的要求,更是实现国家金融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6.
企业“国家属性”的模糊化与保护民族工业中共辽宁省朝阳市委党校张德存改革开放,引进外资使我国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近几年来,彩电、啤酒、饮料、家化等行业外资收购、兼并、租赁我国企业的行为越来越被我国经济学界及国民的重视,人们对此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17.
曹红 《人大论坛》2006,(12):34-35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我国的一个伟大而艰巨的任务。社会是由人组成,其发展最终要落实到人的发展上,而人的发展总和则表现为社会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技创新作为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和源泉,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突出力量,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功能。  相似文献   

18.
李小健 《中国人大》2012,(15):22-23
“知识就是力量”、“科技就是生产力”。未来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离不开科技创新,同样也离不开科技传播与普及。在我国科普“十二五”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要使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超过5%,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同时,明显增强国家科普能力,基本建成科普事业发展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中,常常有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明知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对其他国家进行掠夺和剥削的重要手段,我们还要引进外资?这不是“引狼入室”吗?对这个问题,我们要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的观点全面看待。毋庸置疑,外资作为一种资本输出,是由于垄断资本家在国内社会资本高度集中造成投资场所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将国内相对过剩的资本输出到国外去,其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因而带有很大的剥削性质。但是,仅仅看到这一点就害怕起来,就显得有些“草木皆兵”了。我们之所以引进外资,是由于外资还有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利的一面。  相似文献   

20.
外商投资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经济贸易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外资立法模式选择需注意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同时与WTO相应法律规则相一致。在WTO体制下我国外资立法的重构以及立法的体系化过程中必须建立统一的外资基本法典,明确的外资基本法不仅是外资立法体系构建的基础,也是修改和完善外资立法的相关法律规范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