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市民社会是西方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西方市民社会理论表现为政治共同体社会与私人领域两种状态,是一种抽象的理念性的人文关怀思想.马克思通过批判性地吸收与改造西方的市民社会理论,实现了对其巨大的超越,从而使市民社会理论中的人文关怀色彩真正地接近现实的人,并更加的具体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从人文关怀的视角重新审视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对于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市民社会·市场经济·现代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市民社会是指社会成员按照契约性的规则,以自愿为前提,以自治为基础进行经济活动、社会活动、文化活动以及议政参政活动的生存生活领域,它是社会成员生活的一部分私域和非官方公域的综合。市场经济是市民社会形成的根本条件和内在构成要素,市民社会是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动力,中国市民社会的建设实践和理论研究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扬弃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批判市民社会的同时,指认了市民社会的历史意义,并以一种新的唯物史观阐发了自己的市民社会理论.市民社会概念在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形成过程中,是一个贯彻始终的概念,其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具体表述有所不同.马克思所创立的新唯物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其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理论创新以及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立强 《求实》2006,1(7):4-6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是在批判吸收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市民社会概念及其全部理论的。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关于“经济关系”、“市民社会是全部历史和真正发源地和舞台”、“物质交往关系”的论断对我们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石,更提供了一种理想范式。  相似文献   

5.
帕森斯理论的历史命运及其存在价值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帕森斯理论是西方现代化理论的主体理论,是社会系统论、结构功能论的典型代表,其理论自身瑕瑜互见、优劣共存。帕氏理论最有价值的部分和理论贡献,集中体现在对社会于均衡和稳定中发展的条件性研究,帕氏提出的三个理论,即社会整合论、社会均衡论和化导向论,启示我们尽快调整当前的社会结构,进行社会整合的归依、社会平衡的协调和化地位的越升。  相似文献   

6.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马克思从哲学视角构建了其社会发展理论;西方学人则在寻求其国家政策的理论依据中提出了各种发展理论;当代中国发展理论则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脱颖而出,为解决长期困扰着发展理论研究的"多元发展主体"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为理解社会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关系开辟了新的范式,对社会发展的规律作了新的概括。  相似文献   

7.
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社团视角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历史上看,市民社会理论在某些西方国家中曾一度盛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不断发展,具有当代意义的中国市民社会理论已初露端倪,并日益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正视的实际问题.市民社会理论在中国的关键问题是如何适应中国的历史语境.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将如何整合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作为市民社会主体形式的分析框架究竟哪一种更适合中国的国情?市民社会会以或将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中国的现代化又将如何避免"两难"的症结?笔者将从社团的视角对以上问题进行尝试性的思考,并作出自己的回答.  相似文献   

8.
刘小倩 《学习月刊》2012,(24):32-33
“市民社会”这一概念不是葛兰西所创造的.是源于西方政治学概念.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不同时期、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市民社会的概念不同。市民社会理论发展主要有二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这一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社会稳定理论占有重要地位,为确保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深入探析和准确把握邓小平社会稳定理论的发展历程,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市民社会理论逐渐成为中国学术界关注的理论热点。市民社会的研究在中国具有两方面的现实意义:其一是作为一种源于西方历史经验的社会实体,是否能够在中国的当代语境中加以建构;其二是作为西方话语谱系中的解释模式,是否能够用来理解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和现实。前者是社会建构方面的一种策略设计,而后者则是知识方面的一种理念预设。由于市民社会概念在引进中国之时具有强烈的实践导向,因此对其上述区别,在研究中缺乏足够的、自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社会分层理论与弱势群体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向纵深推进,一个突出的问题———弱体群体问题———摆在了政府和理论界的面前。对弱势群体问题的研究,既要以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为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又要借鉴西方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各种分层理论,当然更要以我国的国情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保护被害人权益,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国内学者纷纷呼吁,参照其他国家的先进理论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为了使作为被害人补偿制度的理论依据——国家责任说更有科学性和说服力,宜对国家责任说的理论基础——社会契约理论进行推理和择取。结合社会契约理论,应以有限国家责任说和社会保险说为理论依据,建立我国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社会分层理论的重要奠基人,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基础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层理论的发展,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对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及其变化进行了正确的分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结合当代中国阶层变化的客观实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阶层理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关于客观世界全面、深刻的发展学说。科学发展观结合新时期新阶段的特点和实践要求,进一步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生动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坚持和发展。它的提出,更新了发展理念,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5.
治理理论适用于中国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理理论是上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理论,它的兴起主要是为了解决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在我国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在政府和市场失灵的地方,治理理论是解决我们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可资借鉴的一种比较先进的理论。但是,我们在运用它时却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所以,我们要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为应用治理理论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社会排斥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排斥源自于对贫困研究领域中对贫困及社会不平等的探讨,如今已经越来越被社会制度研究、贫困问题研究以及弱势群体研究等方面所重视,并成为这些领域的核心概念。国外关于社会排斥理论所提的三个范式,国内学者关于社会排斥概念的界定及其理论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估,均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它以对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所作的新的诠释和概括,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最终动因论、社会文明论、群众史观以及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评估体系,是有针对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现实需要,也是保证和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践路径与制度创新研究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9.
论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发展的理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同时,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关于“四位一体”、“五个统筹”的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整体论的新内涵:关于“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的观点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持续论的新境界:关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论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是社会中存在的互相依存的一切关系构成的关系机体。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了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和谐的历史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是一个主体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和历史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高度浓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