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人口老龄化明显高于城镇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突出特点。农村人口老龄化涉及农村的计生政策、劳动人口的抚养比、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老年社会组织、老年产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之义,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内容。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突出。农村老年人口的庞大数量给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家庭生活带来了消极影响。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应促进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推动土地集约化经营,弘扬敬老爱老社会传统,构建一体化的农村社会保障、家庭保障和自我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人口老龄化城乡倒挂是全球普遍现象。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挂形势严峻且持续时间较长,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负担将由农村承担,因而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四川是西部人口大省,农村社会承受着巨大的人口老龄化压力。应从超前布局农村养老服务中心以应对村落调整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提供与农村人口老龄化相适应的农村公共服务产品与服务;大力开发低龄老人的养老服务潜力;为农村高龄农业劳动力提供相适应的农业综合配套服务;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立农村老人定期免费健康检查制度等方面调整社会政策,以适应农村人口老龄化。  相似文献   

4.
在工业化城市化迅速推进中,由于农村青壮年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迁移,其结果则会加快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并对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制度产生重大影响。为了积极应对乡-城人口迁移下的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问题,那么,加快我国农村养老制度改革,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则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这既是适应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成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本文分析了目前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巩固和完善家庭养老、发挥土地保障功能、加强社区养老文化建设及服务理念、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农村养老保障立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前,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传统的家庭养老已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刻不容缓。一、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初步具备条件  相似文献   

7.
健康老龄化是指在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通过健身锻炼和自我保健意识增强,使多数老年人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健康状态。为探讨农村健康老龄化实践路径,去年10至11月,我们在县(市、区)老年体协配合、支持下,采取上下联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全市农村老龄化现状、老年健身体育开展情况等,进行了一次调查。一、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人口老龄化,通常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农村青年进城务工,造成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农村空巢老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在经济收入、身心健康、生活照料、养老机制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关注和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是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前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增加农村空巢老人经济来源渠道、保障农村空巢老人身心...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加速,养老问题异常突出,通过对辽宁部分农村地区的调查,了解辽宁农村老年居民选择机构养老的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建设农村养老机构的具体措施,及构建适合农村的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洪  蔡伟 《学习月刊》2013,(8):78-78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农村劳动力数量急剧减少.农村空巢老人数量增多,留守儿童教育等问题突显.农村经济社会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加上农村取消“三提五统”、取消农业税.地方乡镇财力锐减.这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的短缺。  相似文献   

11.
《求实》2021,(4)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扶贫工作的政策供给将由解决绝对贫困转向缓解相对贫困。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尤其是农村人口老龄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农村老年贫困成为长期制约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消除农村老年贫困,系统构建农村老年反贫困制度,不仅契合了贫困治理的底线思维,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构建新时代相对贫困治理的迫切需求。农村老年人相对贫困表现为物质收入的相对贫困、基本能力的相对贫困与基本权利的相对贫困。农村老年人相对贫困治理路径有赖于加速提供建立普惠式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健全社会资源整合制度、激发农村老年人反贫困的主体自觉。  相似文献   

12.
当前,作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亟待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将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有利于生育观念的转变和计划生育国策的落实,有利于农业劳动者应对经营风险的增大,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破解"三农"问题,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中,女性老龄人口在数量上往往较男性老龄人口更多,在经济社会地位上往往较男性老龄人口更加弱势,女性老龄人口的生存境遇与生活质量尤其需要及时关注和深入研究.文章以福建省为例,通过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福建省农村老年妇女的社会支持状况展开深入的实证研究,旨在更加客现、全面、综合地掌握当前农村老年妇女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由于农村家庭规模逐步小型化、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农村人口流动规模变得庞大以来,传统的家庭养老、护老功能弱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农民“老有所养”的理想面临着严重挑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后给农村老年人带来了经济贫困、体质贫困、照料贫困、情感贫困以及文化贫困等。在“以人为本”的理念社会里,政府有责任从务实角度解决好农村老年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尤其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城乡差距逐步扩大,农民养老问题日益显著。解决好我国农村养老问题,不仅利于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而且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也有重要影响。就当前农村存在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家庭对农村养老功能弱化,农村孝德观念淡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法律不健全等诸多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养老支持力度,加强年轻人思想道德建设、倡导家庭养老,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健全法律体系等对策,由此来改善我国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加快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土地的保障功能逐渐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体制已陷入困境。从长远来看,只有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创新农民筹资模式,加强对农村养老基金的运营管理,不断加快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法治建设,才能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维护农村稳定,推动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世纪桥》2015,(6)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并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进入国际公认的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也表现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结构差异,即农村老龄化问题比城市更加严重。在这个背景下,笔者对江西省H村进行调查,以养老需求为切入点,了解农村老年人养老实际和需求方面的满足情况,探索满足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进一步达到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后,加入WTO和全球化的冲击,农村传统的家庭和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人口老龄化和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使得农村“老有所养”问题越来越严峻。为此党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因此,在新形势下认清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探索现实可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提升广大农民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农村老人的生活困境问题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由于农村老人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农村老人子女外出流失、农村养老模式单一、农村养老设施缺乏、农村老人关爱照料缺位等原因,当前农村老人生活困难重重,面临数字生活不适、物质生活拮据、文化生活单调、精神生活空虚、健康问题突出、社交生活受限等困境。对此,应提升农村老人社会适应能力、化解农村老人留守问题、开发农村养老新模式、营造农村爱老孝老氛围、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从而逐渐破解农村老人生活困境,不断改善农村老人的生活条件,全面提升农村老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农村的老龄化、空巢化日益严重,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更加凸显。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化解农村养老难题,成为党和国家乃至全社会重大关切的问题。近年来,为化解农村养老难题,我国围绕农村互助养老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很多地方也在积极开展农村互助养老实践。农村互助养老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践表明,农村互助养老可持续发展需要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鼓励地方创新实践,促进多样化发展;加强人才培训、培养,提高互助养老服务质量;争取行政支持,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积极借鉴农村互助养老的国际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