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已有文献、调查数据以及对“80后”和“90后”人学生的深度访谈,得以归纳卅“90后”与“80后”大学生的婚恋观,并从恋爱动机、恋爱对象、同居现象及择偶方式、择偶标准、性观念、婚育观念等方面来进行差异性的对比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存:爱情与情爱,恋爱与结婚,主体与客体,传统与现代,理性与感性,线性与非线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部队中大学生士兵队伍的不断壮大.关注他们的情感生活.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的婚恋观.成为基层面临的又一个新课题。最近.为了摸清大学生士兵的婚恋现状.我们采取问卷调查、集体座谈、个别谈话等方式.对部队大学生士兵的恋爱行为、择偶方式、恋爱动机、婚恋取向、婚姻基础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3.
对17~34岁在校大学生和职业青年随机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显示,大多数青年追求稳定健康的恋爱关系,他们的恋爱观较积极向上,两性观念比较开放,对婚姻的质量要求较高,但单身的青年比例高,青年中对婚恋依旧存在不少消极悲观的态度和认识.其中,年龄和性别与婚恋观的多个方面都存在显著相关性,对婚恋观的影响程度较大,城乡地域对婚恋观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
邹俊彬  孙杰 《前沿》2013,(2):93-94
本文从1742名“90后”女大学生的恋爱观和婚姻观两个方面人手,多维度的调查其婚恋动机、婚恋态度与形式、择偶标准等,通过对“90后”女大学生婚恋观的总体分析,从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对其影响进行比较,揭示了“90”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具体特点,并提出相关建议引导她们树立正确婚恋观,理智的对待婚姻与未来.  相似文献   

5.
爱情及恋爱生活方式是人们在恋爱生活中表现出的行为模式和生活习惯,是人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其恋爱价值观在欲求、需要、兴趣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决定人们对恋爱婚姻的追求层次,影响人们的择偶意向及恋爱婚姻的发展方向。选择、追求什么样的恋爱生活方式,直接反映其主体的价值取向和内容。所以,进行大学生恋爱生活方式的研究,对于把握大学生恋爱价值观,加强大学生恋爱观教育有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前大学生的婚恋价值取向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符合社会主义倡导的婚恋价值观的主流导向,但整体上看大学生们的婚恋观是一个传统和现代的矛盾体:恋爱动机与行为错位,择偶标准上自我中心与追求纯洁情感同步,择偶方式上传统与现代交织,婚恋责任感、忠诚感与性宽容度相冲突.其中,随着年级的增加,大学生们的“爱情理想”日渐变弱、现实性增强,婚恋观中在“性宽容”程度上体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并且婚恋观一定程度上受党员、团员等政治组织成员身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早在“五四”时期,处在由激进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过程中的毛泽东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婚恋理论,观察和分析当时中国社会的婚恋问题,形成了他早期的婚恋观。研究这个问题.对我们今天树立科学的婚恋观将大裨益。(一)毛泽东早期婚恋观是建立在对旧的婚姻制度尖锐批判基础之上的。首先,毛泽东深刻批判了封建婚姻制度中的“婚姻命定”观。所谓婚姻命定,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它受佛教、儒教的“因果说”的影响,把人们缔结婚姻关系看成是“前世注定”的。毛泽东指出:“服从婚姻命定论的婚姻,在中国社会大概要占十分之八。”这些人根本没有品尝过“恋爱”的滋味。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南京市六所高校近500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试图通过婚恋年龄,择偶标准,恋爱原因,经济支出等几个方面的调查来探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婚恋观和恋爱现状之间存在的异同。结果表明当代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及现状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如都在形成谈恋爱早而结婚晚的“早恋晚婚”的新型婚恋态度,而未呈现较大的差异。本文还就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打工潮下农村青年婚恋观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芬芳 《传承》2008,(14):108-109
随着大批农民的城乡流动,农村青年的婚恋观正悄悄发生变化。他们在恋爱、择偶、婚姻、性爱等方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自由、自主、多元化的态势,对此人们喜忧参半,褒贬共鸣。  相似文献   

10.
打工潮下农村青年婚恋观的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大批农民的城乡流动,农村青年的婚恋观正悄悄发生变化.他们在恋爱、择偶、婚姻、性爱等方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自由、自主、多元化的态势,对此人们喜忧参半,褒贬共鸣.  相似文献   

11.
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择偶偏好上大学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女大学生仍然固守传统的婚姻匹配模式,即"男高女低"的梯度婚姻模式,而男大学生对各种类型的匹配模式表现出接纳的态度;在先赋性因素方面,女大学生较重视家庭出身的匹配,而男大学生则对对方的家庭经济条件和家庭社会地位持无所谓的态度;在个人自致性特征匹配方面,女大学生更多追求的是向上婚,而男大学生追求的是同质婚。城镇化削弱了婚姻市场中户籍匹配的重要性,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男女大学生都倾向于选择有利于向上流动的婚姻匹配模式。大学生择偶条件的匹配特点反映出我国的社会开放程度仍然有限,并将对大学生未来的择偶和婚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各种思潮的不断涌现,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他们的恋爱、婚姻问题逐渐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女大学生这一相对特殊的群体,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调查问卷和分析综合方法,研究了她们的恋爱观和恋爱心理,主张维护女大学生的相应权益,并通过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作用,正确地引导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和行为向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研究表明,婚姻是社会稳定的粘合剂,是维持家庭幸福和个人事业发展的基础与平台。随着社会进步与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军人对婚姻质量的关注、婚姻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近期,笔者通过对部队580名24—30岁的适龄官兵开展的“关于部队青年官兵婚恋观问题”的问卷调查表明,青年官兵的婚恋观正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他们在对待婚恋的问题上,日益凸显出成熟、理性和客观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全国17-25岁4565名青少年抽样调查的基础上,从恋爱动机、性爱婚关系认识态度、婚前性行为态度、婚外性行为态度、贞洁观等方面对其性爱观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表明,当代青少年的性观念呈现以下特点:注重个体的权利,肯定性的价值,追求性爱婚的统一,能在情欲与理性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受传统文化、西方思潮和市场经济的影响,青少年的性爱观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女大学生婚恋症候体现为急嫁、毕婚、非常态恋爱以及金钱首位婚恋观等四种症状.该症候的成因既包括女大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也包括社会的外部因素.女大学生婚恋症候潜在着诸多消极影响,对这一症状予以疗救,需要女大学生、高校及社会三大主体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6.
社会性别意识影响着人们的El常生活,研究生作为都市社会中的知识精英,在婚恋观方面呈现出一种传统与现代性别意识交融的状态。通过对几位研究生婚恋观的深入访谈,发现面对恋爱关系的研究生在传统社会性别意识的影响下做出恋爱抉择,但是影响其恋爱关系的社会性别观念有不同于传统观念之处,并由此探讨他们社会性别观念的新变化对两性关系的进展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青年大学生是现代社会生活实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性观念和性行为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解大学生性存在及其行为的真实状况,课题组进行了关于福州市本科院校大学生性观念与性行为的调查,力求从某个侧面客观反映当代大学生性观念与性行为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18.
根据已有文献及对"80后"青年的深度访谈,本文试图描述当代青年的婚恋观的变迁特点。当代"80后"青年在择偶方式、择偶标准、性观念、婚育观念上展现出自主性、现实性、开放性、进步性的特点,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仍然十分明显。当代青年婚恋观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过渡,应加强对其进行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16,(2)
在当前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多元文化日益交融的时代,互联网和广播传媒大量信息的影响下,女大学生的恋爱观日益受其影响,在恋爱的某些方面产生误区,女大学生对恋爱动机、恋爱标准、恋爱方式缺乏科学合理的认识。面对女大学生恋爱的普遍化、复杂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研究其恋爱观现状的成因及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位于广州天河区的石牌是有名的大学区,集中了六所大学,这里的大学生可以说是广州大学生的缩影,本文在对广州石牌六校大学生的影视欣赏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广州大学生影视欣赏的行为状况、心理态度,影响他们欣赏影视作品的因素,并对他们最喜欢的影视作品进行了统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