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组织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青少年各方面的发展,青少年组织认同的研究对于探讨如何增强青少年思想意识教育和提高青少年组织工作有效性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目前国内有关青少年组织认同的文献从其年度分布、来源、研究内容和研究热点四个维度进行梳理、统计和分析,以总结出当前国内青少年组织认同的研究现状和不足,并指出未来青少年组织认同研究的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对少先队组织的认同是衡量青少年思想意识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标。对东西部地区青少年对少先队的组织认同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第一,无论是在组织认同总分上还是四个维度的得分上,东部地区青少年的组织认同都显著高于西部地区青少年;第二,从组织认同四个维度的年级变化趋势上看,东部地区青少年的组织认同呈现出先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而西部地区青少年的组织认同则呈现随年级增加而下降的趋势。东西部青少年组织认同差异性的产生与地区少先队辅导员的专业化程度、学校重视程度、少先队的活动课构思、活动的校本化体系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应致力于推动少先队活动的专业化与体系化以及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并在此基础之上,构建校本化的少先队活动,以活动认同为突破口,在活动中深化组织情感体验和对组织的认知,进而形成有少先队组织特色的行为规范,从而切实提高青少年对少先队的组织认同,促进并引领青少年思想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对少先队组织的认同是衡量基层少先队工作有效性的一个方面,但是国内尚无衡量青少年对少先队组织认同的科学方法。基于管理学和心理学领域对组织认同的研究思路,依据问卷编制的标准流程,在访谈5名成年指导者、16名大学生、57名少先队员的基础上,编制了一套由54道题目组成的、包含行为认同、活动认同、情感认同与认知认同四个维度的少先队员组织认同量表(Y-OIQ)。同时,将此量表用于对832名被试者的调查与研究之中,结果表明,该量表的α一致性信度为0.85,四个分量表的α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83、0.75、0.80、0.71,故该量表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区分效度以及实证效度。  相似文献   

4.
香港和澳门青少年由于生活地区的特殊性,在国家认同意识方面比较淡薄。通过对香港和澳门地区不同类型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解到当前港澳青少年中完全没有国家认同的人数规模是比较小的,但这部分群体呈现出低龄化、扩大化、非理性化的趋向,据此提出国家必须加强对这一群体的跟踪研究和及早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来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5.
分析青少年群体身份认知、群体社会认知与组织认同意识的相互关系发现,青少年组织认同还处于萌芽阶段。培育青少年组织认同意识,可通过构建群体身份培育体系,以发展青少年群体身份认同意识;构建青少年社会化发展培育体系,以发展青少年群体社会认同意识;构建青少年的同伴教育体系,以打牢组织认同意识培养的潜在基础;建立活动化教育策略体系,以丰富青少年组织认同过程体验。  相似文献   

6.
严妍 《青年论坛》2010,(2):29-32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维护青少年权益是极其必要的。要积极行动,完善青少年利益协调机制,畅通青少年诉求渠道,完善表达机制,建立人民调处、行政调处、司法调处等多层次的青少年矛盾调处机制,完善司法保障措施,维护青少年利益。  相似文献   

7.
在青少年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我们假设必然会出现两种定义结果:相悖或相符,即青少年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二者之间的差异性与一致性——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自我认同危机以及社会转型过程中凸显的定义偏颇;一致性主要表现在青少年的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相一致,会出现二者都较高、较低以及都恰当的三种情况,而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公约失范导致二者不恰当地一致性也会造成一定的社会化问题。基于此,应协助青少年构建积极的自我认同,科学引导社会定义,同时加大规制力度,减少社会误判,消减歧视与污名现象,增加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在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都正确的情况下促成二者的一致性,最终促进青少年发展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良性发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雷 《青年探索》2006,(5):6-10
青少年良性发展研究应置于个人与社会关系中展开,既强调青少年健康成长,又强调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发展。青少年良性发展关键在于建立青少年发展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和保障机制。社会和政府应从青少年主体性出发,满足青少年需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建立这五种系统机制,推动青少年成长成才、推动青少年—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感恩品质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感恩品质的培养,既要通过合理的方式使他们形成感恩意识和正确的应得观,并注重培养他们人际感(即辨认和识别他人感受的能力)和意志品质,也要注意引导关怀者或施惠者(主要是成人)形成正确的关怀意图和动机,同时社会也不仅要有正义更要充满人性关怀,这些是青少年体验幸福和产生感恩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探讨温州华裔青少年的文化认同问题。结果显示:所调查的华裔青少年均表现出,较强的中国文化认同。随着文化融入的进程,温州华裔青少年的主族文化认同逐渐增强,有朝着双重文化认同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民主党派队伍具有来源分散、组织松散的客观特点,如果自身建设跟不上,其结果必然导致人心涣散、思想迷惘。一个成长中的农工党组织,在发展组织、健全机构的实体建设初具雏形后,就应逐步把自身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作为一名农工党员,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应该是,我所加入的是一个什么样组织?加入组织为什么?加入组织做什么?也就是作为一名农工党员的组织认同与责任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松州》2016,(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是前提和基础。本文基于对赤峰市区及部分旗县不同社会群体的调研,对社会大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归纳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宣教机制、利益机制、践行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机制建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网络媒体生活是培育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境。调查发现,青少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水平不高,且对不同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存在差异。青少年学生的新媒体知觉现实是形塑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介因素,要通过提升青少年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能力、引导青少年学生对时事热点的理性关注,以及着力塑造青少年学生社会层面核心价值观,培育并增进青少年学生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社会,消费成为社会中占主导位置的力量,消费也成为人们构建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期,青少年期也是个体身份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代青少年在认识自我、展现自我的过程中受到消费主义的极大影响。更多的青少年通过消费彰显个性、品位,消费为青少年提供了自我身份认同的路径,然而青少年在消费过程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加剧了青少年身份认同的危机。  相似文献   

16.
陈燕 《青年探索》2013,(5):39-43
文化认同影响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因此构建两岸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福建与台湾关系源远流长,分析两地文化形态和两地青少年文化认知的异同,进而探索两地青少年的交流路径是构建青少年对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关系着国家的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进入21世纪,我国面临着市场体制和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和文化多元化、科技发展和社会信息化、价值多元和个体特色化等一系列新的时代特征.这种时代特征,对青少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既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更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目前,对NGO的研究仅仅关注宏观的制度空间或中观的社会资源等组织与外部互动层面,鲜有深入到组织内部关注微观的个体成员尤其是其心理认知与组织间的关系。在个体层面上为什么广大青年会参与无偿的志愿服务,在组织层面上为什么草根NGO之间的组织绩效迥异,在整合层面上是什么协调个体与组织的目标一致?通过运用"自我认同——社会认同——组织认同"理论和对广州市30家草根NGO的526名青年成员的调查,且以构建组织认同"前因——中介——结果——控制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来探求以上研究问题,并总结"公域"范畴的草根NGO与"私域"企业组织认同方面的异同,为此建议草根NGO应加强个体和组织特征建设以提高组织认同与组织绩效,共同推进志愿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黄静  季明博 《求索》2010,(7):50-52
本文从动力机理的角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分为理论导向力、目标指引力、思想推动力和行为规范力四种力量,并分别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组成部分相对应,着重分析了各种力的来源和作用方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认同的动力机制DAPC—I模型,以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政治国家认同是公民对国家政治权利的认可和赞同。它是政治制度获得正当性的前提和基础,是增强国家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核心力量,也是国家统一和稳定的重要条件。其中,政党认同是政治认同的最高层次。目前,由于历史和现实种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和作用,一些港人对地理的、文化的、民族和历史的中国认同问题不大,却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作为政治实体的"中国"充满了质疑和排斥,"一国两制"在政治国家认同上遭遇到了瓶颈。深入分析和诊断"一国两制"下政治国家认同的病因和机理,并对症下药探讨与建构适合"一国两制"的政治国家认同的实现机制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和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