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肖文兴  向佳炜 《求索》2011,(2):40-41,197
我国财政投入绝对规模扩大、财政农业投入比例长期偏低且处于下降状态、政府支农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生产发展后劲不足。应完善相关的法规体系,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业财政投入增长新机制;合理确定财政支农的优先顺序,优化投入结构;更好地发挥广大农民的投入主体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强化对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督,改革政府绩效考评机制,提高财政支农投入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直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财政支农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保障基础,有效的财政支农投入对农民增收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农的投资现状,就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财政支农投资合理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富川瑶族自治县通过整合支农资金,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为载体,有效地突破了财政支农投入不足的瓶颈,缓解了资金供求矛盾,促进脐橙、烤烟、无公害蔬菜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据统计,2008年,全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在现代农业示范区支持资金总量达到3399.5万元。全县烤烟种植面积27171亩,比上年增加3877亩,实现烟叶税1172.72万元,增幅达64.31%;种烟户户均收入达1.17万元,创近年来最好收益。  相似文献   

4.
采用VECM模型和岭回归等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1978—2012年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从规模影响上看,尽管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当期效应未显现,但之后逐期递增的长期促进效应显著。从结构影响上看,各项财政支农支出均对农业劳动生产率有正向作用,其中科技三项经费的贡献最大,基本建设费次之,生产及事业费、农业救济费的贡献较小。主要政策含义在于,增大投入规模,优化支出结构,发挥财政杠杆效应,以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5.
罗辉 《政策》2004,(3):14-15
财政支农是政府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政策工具。近年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认真履行支农职责,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财政资金和财政管理等手段,全面落实财政支农投入政策,不断优化支农支出结构,规范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在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新的一年,我们将根据省委、省政府针对“三农”工作所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自觉性和主动性,认真履行财政支农职责,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黄晓平 《群众》2008,(12):9-10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执行中央和省支持“三农”的各项方针政策,始终把支持解决“三农”问题放在财政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大支农投入,完善财政支农惠农政策,积极创新财政支农惠农体制机制,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整个财政支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7.
秦嵩 《求索》2008,(10):24-25
财政支农和农业贷款是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对农业投入的两大主要途径,两者能有效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本文拟通过山东省的相关数据对财政支农和农业贷款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我国当前的农业政策中,财政支农比金融贷款更能有效促进农民收入增长;而且金融贷款与财政支农之间具有显性的依存关系,即政府对于农业的政策性投入多寡会影响金融机构对于农业的贷款数量。据此,我们认为,有理有节地实施财政支农仍然是当前发展农村,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政策,另一方面,政府应该正确引导金融机构,以促进金融贷款更多的向农业发展倾斜。  相似文献   

8.
《人大论坛》2008,(5):44-44
财政部4月8日明确了今明两年全国财政支农工作的七大重点任务,强调财政部门要继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支持发展现代农业。财政部8日在安徽省芜湖市召开全国农业财政工作会议,部署了今明两年财政支农丁作的七大重点任务:一是进一步落实“反哺农业”的方针政策,深化“三农”投入机制创新;二是完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三是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支持力度,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四是创新机制体制性措施,进一步推进支农资金整合;五是支持推进农村改革,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六是牢固树立新的理财观念,不断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七是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财政支农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重要启事     
《公安研究》2009,(3):96-96
彭克强在《社会科学》2008年第12期撰文认为,依据1987年至2006年时序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改革以来,政府扶持“三农”的财政与金融手段均陷入困境,财政支农效率低下与金融支农积极性不高并存且互为表里;而财政与金融彼此割裂地单干式支农是二者均陷于困境的主要原因。基于此,为提升财政、金融支农能力,就必须以整合观为指导,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在支农上的比较优势,以强化支农资金的政策功能和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家财政支农投入大幅增加,如何让有限的支农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这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东阳市在实践中总结的“整合预算内外所有支农资金,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建立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资金拨付机制;严把‘四道关口’,实行全程监督”的经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给我们提供了一条财政增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变样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数字     
超百亿 2011年,海南全省地方公共财政预算农林水事务完成支出104.27亿元,比上年增支18.65亿元,增长21.8%,财政支农投入首次超过100亿元。  相似文献   

12.
自治区党委、政府在确定各个时期的经济发展规划时,始终把农牧业放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我区各级财政也一直将支持农村牧区经济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牧民收入,促进农村牧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财政支援农牧业项目不断扩大,投入不断增加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财政支农支出只有一个类三个款级科目,到1998年扩大到三个类(支持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25个款级科目支出。财政支农资金支出,1949年只有22万元,至19…  相似文献   

13.
曾福生  郭珍 《求索》2013,(4):5-8
本文选择农业基础设施投资额、农业R﹠D经费、第一产业劳动力、农业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农业GDP等变量,构造基于投入的BCC模型测算中国省际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并利用各省1989-201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了人均GDP、教育水平、财政支农支出占GDP比重、政策虚拟变量等变量对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989-2010年西部地区的平均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明显低于东中部,且从规模报酬来看,西部地区大多数省份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教育水平与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显著正相关,人均GDP、财政支农支出占GDP比重、市场经济改革与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詹花秀 《长白学刊》2007,(3):99-102
财政支农资金是农村资金的重要来源。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里,我国财政对农村的投入显然不够,近年来有所改善,但财政资金注入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其使用效益低下,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研究财政资金注入方式,改革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财政支农规模不断增大,增长逐年提高,营造出了有利于更多资金投向三农的金融环境。但目前财政支农的力度不够,支农结构不合理;农村金融主体较少,金融资源外流,服务资金短缺。要健全农村公共财政体系,把财政和金融资源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提高融资效率,并建立信贷担保基金。  相似文献   

16.
万道琴 《人民论坛》2011,(9):138-139
我国目前财政支农规模不断增大,增长逐年提高,营造出了有利于更多资金投向"三农"的金融环境。但目前财政支农的力度不够,支农结构不合理;农村金融主体较少,金融资源外流,服务资金短缺。要健全农村公共财政体系,把财政和金融资源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提高融资效率,并建立信贷担保基金。  相似文献   

17.
鲁雁飞 《求索》2008,(5):156-157
本文建立了一个评价中国高等教育业规模效益的数学模型,对1997~2003年度中国高等教育投入产出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其中3年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其余4年规模收益不变,这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平均规模不是太大,而是偏小了。这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投入产出效率较低,尤其是高校的平均在校人数较低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关键绩效指标法建立我国财政支农绩效评价体系,从目标和指标的确立,到运用计量经济的VAR模型进行绩效指标的分析,最后对绩效评价体系结果的导出,得出的结果是:在我国现存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中,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效用最大,农业科技虽有较大潜力,但现时效果仍不明显;加强对支援农村生产资金管理力度,加大农村救济费的支出,才能从整体上优化财政支农结构。  相似文献   

19.
周湘智 《湖湘论坛》2007,20(2):84-85
发达国家在财政支农中主要采取重视用立法手段保证对农业的长效投入,实行高支出、高补贴、宽领域的支农政策,通过财政投资和补贴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生产实行优惠的信贷、税收政策和保险政策,实施农产品市场价格保护政策促进农产品的流通,通过财政资助和政策引导推动农业科研、教育发展和农技的推广六大措施,对我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正确实施财政支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利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正向影响,但由于支农财政支出的规模、运用效率低下,其作用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并且农村居民消费具有空间效应。据此,对促进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