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暨南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揭牌仪式于2003年6月17日在暨南大学法学院国际关系学系隆重举行。仪式由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系主任曹云华教授主持。暨南大学副校长王华先生和美国驻广州总领  相似文献   

2.
曹聚仁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作家、学者和记者,二三十年代和抗战胜利后曾两度任教暨南大学长达11年.其中二三十年代任教暨南大学9年的经历是曹聚仁人生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拟以曹聚仁任教暨南大学时的活动足迹为中心,探讨其与暨南大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研究》2012,(5):113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华侨华人研究是暨南大学重要的学术传统和特色。早在1927年,暨南大学便成立了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开展东南亚及华侨华人的研究。1981年,经教育部批准,暨南大学在  相似文献   

4.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华侨华人研究是暨南大学重要的学术传统和特色。早在1927年,暨南大学便成立了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开展东南亚及华侨华人的研究。1981年,经教育部批准,暨南大学在全国率  相似文献   

5.
2004年12月11-12日,暨南大学第一届美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暨南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大会主题为"机遇和挑战--地区主义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会议语言为英语和中文(大会报告为英文,分组讨论中英文均有).来自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国大陆、台湾等地的20多家学术研究机构的60多位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会议共收到论文30余篇.  相似文献   

6.
朱鹏  陈奕平 《东南亚研究》2013,(2):89-92,99
华侨华人研究是暨南大学重要的学术传统和特色。"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启动实施后,暨南大学紧抓机遇,牵头组建了华侨华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以华侨华人在中国和平发展中的作用这一重大战略性需求为导向,以涉侨研究与运用的机制体制改革为核心,选取了六大重点发展方向,在华侨华人研究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7.
<正>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华侨华人研究是暨南大学重要的学术传统和特色。早在1927年,暨南大学便成立了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开展东南亚及华侨华人的研究。1981年,经教育部批准,暨南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华侨  相似文献   

8.
由国务院侨办政策法规司与暨南大学主办、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承办的"和谐共赢:国家软实力及华侨华人的作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3月10日-11日在暨南大学隆重召开。泰  相似文献   

9.
<正>尊敬的各位作者、读者与学界同仁:2017年是暨南大学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成立90周年,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拟于7月举办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与华侨华人研究9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东南亚研究》是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秉承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办好刊物、出好文章的优良传统,自1959年创刊以来,在广大作者、读者与学界同仁的支持下,发表了大量东南亚研究、华侨华人研究的学术成果。可以说,《东南亚研究》参与、见证了暨南大学及我国东南亚研究、华侨华人研究的发展历程,是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华侨华人研究的重要学术平台和窗  相似文献   

10.
梁奇达同志是暨南大学在广州时期的主要开拓者和领导人之一.在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他先后参与暨南大学的重建和复办的领导工作,为暨南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从梁奇达同志的工作业绩中,可以比较系统地了解暨南大学从1958年重建以来艰苦创业的历程,办学的成就和经验.  相似文献   

11.
<正>尊敬的各位学界前辈、同行:1927年暨南大学成立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这是国内首个专门从事东南亚研究与华侨华人研究的学术机构。为纪念暨南大学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成立90周年,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将于2017年7月在广州举办系列纪念活动,现将具体活动内容通知如下:一、举办"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与华侨华人研究90周年纪念国际研讨会暨第二  相似文献   

12.
3月13日,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与暨南大学学生处联合举办了“菲律宾问题讨论会”。我所陈森海同志和历史系黄滋生同志在会上作了中心发言。学校领导、宣传部、教师、干部以及学生七十多人参加了讨论会。会上,对导致最近菲律宾政权更迭的内外原因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并就新政权内部各派政  相似文献   

13.
周岭 《当代亚太》2004,(7):62-63
2004年6月2日至5日,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与<世界历史>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冷战以后的东南亚国际关系"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外交学院、中山大学、暨南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郑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单位的4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开幕式由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院长暨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东南亚研究会执行会长庄国土教授主持.厦门大学副校长杨勇教授致欢迎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发挥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的传统优势,突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的研究特色,促进海内外华侨华人研究事业的发展,本刊从2012年起将大力加强"华侨华人研究"栏目建设。具体办法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研究》2012,(1):F0002-F0002
为了更好地发挥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的传统优势,突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的研究特色,促进海内外华侨华人研究事业的发展,本刊从2012年起将大力加强“华侨华人研究”栏目建设。具体办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发挥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的传统优势,突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的研究特色,促进海内外华侨华人研究事业的发展,本刊从2012年起将大力加强"华侨华人研究"栏目建设。具体办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发挥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的传统优势,突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的研究特色,促进海内外华侨华人研究事业的发展,本刊从2012年起将大力加强"华侨华人研究"栏目建设。具体办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暨南大学的东南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简单梳理了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的历史变迁与现状特色。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传统与变迁部分回顾了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的诞生与早期发展;机构与队伍部分介绍了1978年以来以东南亚研究所为主体的发展情况;成果与特色部分介绍了东南亚研究所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成果,并对其研究特色进行了尝试性的总结;最后一部分谈到了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早年曾在暨南大学求学三年,抗战胜利后回暨大兼课近两年.目前,已有多篇论著研究其学术思想.本文拟在此基础上,通过查阅<申报>、<谭其骧日记>,结合暨南大学综合档案室所藏的相关档案等,深入刻画谭其骧求学、任教暨大的历史细节,从中探讨求学、任教暨大的经历与其学术生涯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当时暨南大学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20.
暨南大学95年的办学历程与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暨南大学是中国最早建立的近代学校之一 ,也是国家创办的第一所华侨学校 ,在华侨教育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在历史刚刚跨进新世纪、新千年之际 ,暨南大学迎来了建校 95周年。这是学校总结过去、开创未来的一个良好契机。2 0世纪是风云激荡的世纪 ,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暨南大学与世纪伴行 ,已走过了95年的风雨历程。暨南学堂创办时 ,仅有学生 31名 ,是一所补习性质的学校。经过几代暨南人矢志不移、坚持不懈的艰苦创业 ,努力奋斗 ,暨南大学现已发展成为一所规模宏大、学科齐全、实力雄厚、享誉中外的华侨最高学府。在新的世纪 ,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