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体、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两个重要范畴,通过揭示两者之间对立统一、主导主动、双向互动、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指出要重视发挥客体主体性,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主体、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两个重要范畴,通过揭示两者之间对立统一、主导主动、双向互动、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指出要重视发挥客体主体性,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论把教育对象视为被教育者,即教育主体影响和塑造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则认为,教育者和教育对象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二者是以教育资料为共同客体的一种双主体协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证据认证对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立法对认证的概念未作明确规定,理论界也未达统一.本文从认证的概念、认证的要素等角度进行论证,深刻剖析了认证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证据认证对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立法对认证的概念未作明确规定,理论界也未达统一。本文从认证的概念、认证的要素等角度进行论证,深刻剖析了认证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摆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主客体范畴之间的关系,对引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理念应在法律意识形态层面上理解。必须意识到,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指导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律意识形态的基本要求。通过法律意识形态进行主体建构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践过程中则要关注这种建构的目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求实》2014,(6)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人的主体性哲学为理论依据,以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界定、主客体的属性特征、主客体关系及以此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等为基本论域。基于辩证的主客体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应明确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主客体关系的基本定位,教育者主体具有主体性、受动性,教育对象客体具有客体性、主动性,二者既有明确界限又互促互成,由此形成了"主客体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的研究长期排除了化的影响,化进入心理学首先是以“人格”作为契入点的。“人格”被假定为不变的实体,是作为客体在化中存在的,不能全面阐释化与人的关系。“自我”则是动态的和开放的存在,与化交互作用,是作为主体在化中存在的,在本质上揭示了化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一种价值体系和道德规范来影响人的思想意识的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主、客体之间通过思想沟通的方式相互联系、紧密依存。实现主、客体双方的良性互动,是思想政治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1.
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客体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一种价值体系和道德规范来影响人的思想意识的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主、客体之间通过思想沟通的方式相互联系、紧密依存.实现主、客体双方的良性互动,是思想政治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分析,论述了意识形态理论对社会心理的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对社会心理建构中作用,进一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运动转型过程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政策客体观下,目标群体是作为政策客体存在的,这种认识不仅违背了公共政策的本质内涵和外在规定,造成了政策制定、执行主体和目标群体的对立地位,而且混淆了目标群体的主体形态和依附属性,导致了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关系的混乱.因此,需要对其客体地位进行反思和批判,树立其政策主体地位,同时在新政策客体观下,重新思考政策客体的构成.  相似文献   

14.
论提高主体的认识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文启 《新视野》2004,1(3):37-39
通过提高主体的认识能力来提高主体的认识水平、领导水平,从而肩负起主体的领导责任,更好更快地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这是提高主体认识能力的实际意义。主体认识能力的提高,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步骤。这是提高主体认识能力的哲学意义。提高干部队伍认识能力的多种方法或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党内监督的主体和客体有着自身的内在要求,作为监督主体,必须具备相应的监督动力、监督权和监督能力,而监督客体则要自觉接受监督,正确行使党章赋予的有关权利;党内监督主体与客体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其中,监督主体是矛盾主要方面,监督客体是矛盾次要方面,这种主次关系不能颠倒;党内监督主客体及其关系,是通过具体的监督机制实现和保证的,同时,党内监督机制的其他要素、环节,又是围绕着监督主客体及其关系展开的。  相似文献   

16.
信仰的构成包括信仰主体、信仰客体和信仰方式三大要素。从信仰构成的三要素解读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质、提高信仰教育的实效,并进一步坚定和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体包括共产党员和人民大众,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客体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和"三个自信",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不断追求是我们确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过程,也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树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论把教育对象视为被教育,即教育主体影响和塑造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则认为,教育和教育对象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二是以教育资料为共同客体的一种双主体协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白琼  李建珊 《求实》2004,55(6):37-40
客体的“属人性”是客体区别于客观存在的本质属性。客体的生成与主体是同时的 ,没有主体也就没有所谓的客体。客体是人类带有目的性的认识活动的选择结果 ,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生活需要制约 ,经过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研究目的、领域文化素养的研究者选择 ,并经过理论渗透 ,最终带有作为科学认识主体———人类的深刻印记。强调客体的“属人性”有助于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论法律信仰的生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信仰生成的主体要件是具有权利意识和守法精神的公民,客体要件是蕴涵于权威良法之中的法律价值。尽管法律信仰的树立极其不易,却可以在实践中逐渐培育、生成。  相似文献   

20.
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客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力 《求实》2005,42(6):84-85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依据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可控性影响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无疑首先且主要具有主体性,但同时我们还应关注其“客体性”,即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具有的受约性、对象性等特征而使其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