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人性弱点的彰显、诚信体制的缺失、社会结构的失衡等一系列社会变迁的非理性趋向也同时出现。其诱因主要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的信息膨胀与不对称,市场经济价值观带来的巨大冲击给社会造成的非均衡发展,"双轨制"经济带来的权力"寻租"。  相似文献   

2.
2008年11月15日《新周刊》策划组织题为改革开放三十年小事记的封面文章,其中一篇文章有如下文字,来谈三十年社会变迁中的多和少。小区越来越多,近邻越来越少;电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的时期,马克思对社会变迁中的法律发展有着不同的理解。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到 《德意志意识形态》,从《共产党宣言》,再到《资本论》,马克思的法律发展观相应经历了从雏形到诞生到确立 再到成熟的过程,表明马克思法律发展观念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自我超越的科学特质。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认为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的内在结构包含信仰体系、认知体系、策略体系以及特定承载主体等多个维度。具体到中国语境,主流意识形态特指作为执政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自革命时期发展而来的主流意识形态面临历史因素、西方文化传播、大众消费社会兴起等多重挑战。为此,其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适应性调适与变革,就其本质而言是通过协调与平衡革命与执政的辩证关系以保持主流意识形态整体架构的相对稳定性,提升边层结构的灵活性、包容性和创新性,从而吸收和排解转型期产生的压力与矛盾,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5.
权利滥用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随着网络社会的迅猛发展,其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不可低估。现行经典民法教科书大都在民法基本原则章节将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作为民法的基本原则,但《民法总则》却未将其规定为基本原则,而是将其规定在"民事权利"一章。系统梳理禁止权利滥用立法与实践的演变历史可以发现,禁止权利滥用的演变轨迹是一个从私法上的一般禁止到全面禁止,以及从私法走向公法、从国内法走向国际法的过程。禁止权利滥用演变历史的主要启示为:从供给到需求,权利在受经济社会发展制约的同时,又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关键;从现实到虚拟,必须从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认真对待权利滥用问题;从管理到治理,尊重权利是破解权利滥用问题的元治理理念。  相似文献   

6.
廖建林  卢勇 《理论月刊》2005,(10):70-72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学问观经历了由儒学区分体用的传统学问观向"文理"分科的新型学问观转变的过程.由于科学精神未能真正贯彻到新的学问观之中,随之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民国时期的"重理轻文"现象."重理轻文"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从实际的效果上分析,这是一种短视的行为,长远来看,"重理轻文"的观念割裂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1876年设立的琼海关,作为一个半殖民地性质的机构,它给海南社会带来的是双重影响.一方面,海关的设立使海南门户大开,海南传统经济遭到摧残,越来越多的海南人民被迫背井离乡到国外谋生.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在摧毁海南传统经济的同时,也催生了海南原来所没有的新的经济因素,海南社会因此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海口也因为琼海关的设立而...  相似文献   

8.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新发展阶段的重大主题。通过对一个湘北建制镇发展变迁的考察,发现计划经济时期固化的干部、工人、农民三大社会阶层已转化为界限日益被打破、向上流动日益通畅的新型社会结构,城乡居民实现了从“单位人”“集体人”到“社会人”“自由人”的身份变迁,人际关系与风俗习惯亦在不断变化中走向新的社会融合,由此获得的结论是就近城镇化能够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9.
儒家的经济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怀承  周宇 《湖湘论坛》2002,15(4):83-85
一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不仅深入地渗透于佛教和道教之中,而且是中国政治文化的基础,也是中国政治思想的理论来源。儒家思想体系并没有对经济方面的直接论述,但我们可以从儒家对经济与伦理的关系、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的阐述中,把握到儒家的经济价值观。笔者认为,儒家经济价值观的内容主要有:(1)生产上重农抑商,以德为本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封建社会各朝代的经济思想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发展经济方面的重农抑商,这是中国儒家经济价值观的一个很明显的体现。表现在政治思想上则是以民为本。儒家认为,“民为邦本,本固…  相似文献   

10.
步入20世纪,上海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上海社会处于转型期,上海同乡组织由传统向现代嬗变,现代性的同乡会能够为同乡提供更好的服务,因而变得强势,但传统的会馆并未退出历史舞台,它继续履行其服务功能.这反映了那个时代新旧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当代社会的变迁呈现出的最大特征是社会变迁"速率"越来越快,传统的"经验性权威"的合理性基础消亡.这种社会变迁的特征直接映射到人类思维方式的变化,后现代主义更加注重空间的并存性和忽视时间的恒久性.这种思维方式的变迁带来了在方法论层面对现代性"知识霸权"的反思和颠覆.从"知识至上"理念的消解出发,探讨社会学纵向的阐释"范式"的变迁,提出横向的阐释"范式"之间的"共时性"理解,还从社会工作的"综合性"分析了其方法论"共时性"的适当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巴蜀豪族是西南地区最早出现的豪族大姓群体,自汉代形成以来,受地域社会政治变迁的强烈影响,几经起伏,呈现出由盛而衰的历史发展轨迹。隋唐时期是巴蜀豪族势力逐步衰微,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重要转折期,随着王朝易代带来的地缘政治结构变动和王朝统治力量在巴蜀地区的不断深入,巴蜀传统社会势力的发展空间大都被压缩到了边缘地带或基层社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巴蜀豪族与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以及自身的形态、结构特征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表现出了豪族阶层向“富民”阶层转化的趋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杨玉青 《传承》2008,(18):100-101
当世界历史从古代跨入近代,中国社会在西方殖民者炮声隆隆之后也缓慢地向近代化的轨道迈进,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国民未及作好心理准备就已涌入社会近代化的大潮。而在整个社会变迁中,妇女解放程度标志着社会进步程度及文明水准。贵州虽然偏安一隅,社会近代化进程缓慢,但妇女参与并推动了这一进程,仍是社会近代化大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社会演进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自然的内在的逻辑。这种逻辑存在于具体的社会范式之中,并且通过这种不同的前后相继的范式的变迁表现出来。每一次的社会范式的转换都创造出了属于人类宝贵的认知财富,使得人类在向自身的回归的漫长征途中向前迈出超越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5.
当世界历史从古代跨入近代,中国社会在西方殖民者炮声隆隆之后也缓慢地向近代化的轨道迈进.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国民未及作好心理准备就已涌入社会近代化的大潮.而在整个社会变迁中,妇女解放程度标志着社会进步程度及文明水准.贵州虽然偏安一隅,社会近代化进程缓慢,但妇女参与并推动了这一进程,仍是社会近代化大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民主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四个阶段。从无产阶级专政到社会主义民主,从经济民主到政治民主,从党内民主到民主执政以及从国家民主到社会和谐民主。这四个阶段的发展给了我们许多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到现代消费社会阶段,人们的消费观念有了极大改变,不只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更多地关注商品是否能够彰显自己的个性,是否能够体现甚至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从现代消费文化的特点入手,以对现代消费中个性消费的群体认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广西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局部改革到全面改革,从商品经济要素的引入到探索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真回顾和总结这些经验,以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赶超意识,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不断推动广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加快推进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建设.  相似文献   

19.
邓群 《传承》2009,(2):4-7
广西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局部改革到全面改革,从商品经济要素的引入到探索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真回顾和总结这些经验,以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赶超意识,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不断推动广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加快推进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建设。  相似文献   

20.
李红专  杨胜荣 《求索》2007,(11):118-120
吉登斯以结构化理论为方法论基础。使用了类型学的分析来划分社会类型,运用多维制度框架来揭示现代性的“断裂”,从而构成其随机性(或偶然性)的社会变迁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