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军攻克南京,曾国藩奏报搜查“贼赃”的情况,说除了二方“伪玉玺”和一方“金印”,别无所获。顿时,物议沸腾,多以其奏为谎言;王闽运所谓“曾侯工作奏,言钱空缕睨”,所谓曾国荃一掷千金买笺纸,即示怀疑。在深入调查曾囤荃是否因此暴富之前,我们先看看曾国藩当日的报告:  相似文献   

2.
《法制博览》2009,(21):60-61
治乱世的前提是除暴安良,这是曾国藩一贯的理念。所谓积玩之后,振之以猛;但愿良民有安生之日,即身得残忍严酷之名亦不敢辞……曾国藩的严酷,为他博得了“曾剃头”的绰号,但也稳住了湖南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说起“糊涂”,人们常会想到清代著名画家、文学家郑板桥。不知什么原因,他的“难得糊涂”说成了近几年的流行语之一。近日读《曾国藩与弟书》,发现这位以名教卫道者自誉、双手沾满太平军将士鲜血的所谓晚清“中兴名臣”竟然与为官清正廉洁、为人疏宕洒脱的大才子郄板桥一样,特别赞赏“糊涂”。  相似文献   

4.
订阅办法     
《法制博览》2008,(3):1-1
《投名状》里的真实历史:清末四大奇案之“刺马案” 随着电影《投名状》的上映。该片的情节基础,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张文祥刺马案”再度浮出水面。“刺马”被称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凶手虽当场就擒,但其动机却迷雾重重,幕后主使更是难觅踪迹,迄今难以定论。慈禧太后在召见曾国藩时说:“马新贻这事岂不甚奇?”曾国藩说:“此事甚奇。”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在写给他四弟的信中,提出了治家的“八字诀”,并且作为寿礼,写成字屏,赠送给了他的四弟夫妇。  相似文献   

6.
曾国藩逸事     
《法制博览》2009,(13):9-9
审鸡蛋案 一天,天气晴朗,年幼的曾国藩从学校放学蹦蹦跳跳地回到了家里。刚放下书包,其父就焦急地说:“我明明煮了五个鸡蛋,怎么只有四个了?”于是就把曾国藩叫来,对他说:“煮熟的鸡蛋是分给你们吃的,现在少了一个,不知是那个偷吃了,快帮你母亲查一查。”曾国藩思索了一下,答到:“这个很容易,我有办法查出来。”说罢,曾国藩端出一个脸盆,倒了几杯茶,把家里的人都喊拢来,叫每人喝一口茶水,吐到盆里,  相似文献   

7.
序换奥秘     
清末,湘军将领李之度与太平军作战屡吃败仗。他给朝廷奏报军情不敢隐瞒真情,其中有一句“屡战屡败”。湘军头领曾国藩看了,大笔一挥,改为“屡败屡战”。这样两字之调,褒贬迥异。虽然“屡败”的事实并不改变,但“屡战屡败”是“常败将军”,那是要杀头的,而“屡败屡战”则有不屈不挠,战斗到底的意思。  相似文献   

8.
越楚 《法制博览》2011,(19):25-25
晚清“洋务派”地方势力“四巨头”: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若按其所办洋务实业计,成就最大的无疑是张之洞、李鸿章,故有“南张北李”之说。但“南张北李”这两个洋务大臣的洋务实业均离不开另一个关键人物——盛宣怀。  相似文献   

9.
王伟 《法制博览》2009,(21):56-57
曾国藩论涵养论能力论韬略论成就,都可说得上是人中之杰。但这位人中之杰的“最高学历”仅是在道光十八年殿试中入围三甲最末,成了“同进士”。虽然他人可以说“英雄不问出处”,但“英雄”本人可不是这样想的,这个相当于“进士”的“学历”,可是一件让这位大人一辈子都不爽的事。  相似文献   

10.
根据有利于维护小企业职工的权益原则,北京市东城区工会以东四街道为试点,抓“三方协商机制”的建立。所谓“三方”即政府方(行政管理部门)、企业方(老板)、工会方(代表职工)。三方结构共为15人,各方代表均为5名,定期协商所辖区内新建企业劳动关系中带有普遍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