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似乎在突然间关注到江西化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雄风再起的奇迹。1995年头11个月,已实现利税6312万元,成为江西省预算内工业增盈第一户,人均利税居全国同行业首位,连续7年成为江西省利税大户,跻身全国化纤企业百强行列。这家企业是如何走上成功之路的? 市场,恢复元气 江纤化公司前身是全国同行业九兄弟之一的江西维尼纶厂,由于建厂周期历时十年,市场发生了根本变化,维尼纶行业尚未进入高峰便已跌入低谷。以后数年,企业关关停停,债台高筑,靠财政补贴维持生计。 就在企业濒临绝境之际,1988年10月,新组建的领导班子痛定思  相似文献   

2.
广西大华化工厂自1966年建厂至1996年30年间,年年有盈利,是百色地区有名的“利税大户”。但1997年首遇亏损,亏损额即达868万元,一下子变成了百色地区有名的“亏损大户”。面对严峻的局面,该厂新领导班子增强使命感,团结和带领全厂员工重整旗鼓,内挖潜力,外拓市场,努力开创改革发展的新路子,经过一年的奋斗,企业初步走出了困境,焕发出新的生机。——突破“思维定势”,实现“看法”“想法”的转变大华化工厂的新班子清醒地认识到,几年来企业实质性效益逐年萎缩,并最终形成严重亏损,根本原因就是领导班子的经…  相似文献   

3.
咸阳偏转线圈厂是全国第一家定点生产彩色电视机搞转线圈的专业化工厂.工厂设计生产规模为年产17O万只.工厂从1988年6月初动工兴建,1990年7月初试生产,到91年12月初已全面通过基本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被评为陕西省基本建设重点建设先进单位.几年来、他们本着“务实、创新,不步别人后尘”的精神,从实际出发,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入手,使这个仅有600多人的小厂一跃成为我省的利税大户,在全省300家效益、指标大户中名列前矛.去年上半年利税达到2000万元,年底利税突破4OOO万元.建设周期短效益高,他们的秘密在哪里呢?最近,我们到过几个厂里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4.
湘西古郡永州,是湘江与潇水的汇流处。零陵卷烟厂就座落在这永州之野,潇湘之滨。 这两年,我们不止一次听人谈起“零烟”这家明星企业、利税大户仅1993年,卷烟产量就达30万箱,产值7.28亿元,利税超过4亿元,跻身于全国五百家大型企业行列。同时,这家2500人的企业也是有名的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先后获得的荣誉称号,“全总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湖南省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花园式工厂”、“省职工教育和群众文化  相似文献   

5.
抚顺化工总厂始建于1908年,是国家大二型企业,曾经是抚顺市的利税大户。90年代以来由于设备陈旧、人员和债务过重等原因,实行了破产和资产重组。企业现有职工2450人,离退休职工1560人,党员463人,其中在岗党员137人,下岗党员205人,离退休党员47人,在厂民营企业党员63人,  相似文献   

6.
鞍钢是我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拥有40万产业大军。鞍钢担负着全国统配钢材1/4的生产任务,又是全国的利税大户。鞍钢的稳定、协调发展,对于全国政治、经济的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怎样加强,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公司党委认为,就是要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依靠广大职工的管意和力量促进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淮安市县属国有工业企业多数进行了改制。改制在资本结构上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经济性质不变,挂大靠外,进一步扩大国有资本。即挂靠外地区国有大型企业,形成经济联合体,利用对方的知名度和经济优势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二是经济性质转变,国有资本逐步退出,实施民营管理机制。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企业在改制后运行平稳,效益回升,其中有不少企业成效显著,仅用短短一年左右的时间,就使企业的经济效益迅速回升,许多企业由原来的亏损大户转变为利税大户,成为当地的骨干企业。…  相似文献   

8.
我厂是国内生产轮式装载机系列产品规模最大的国家骨干大型一类企业,现有职工5600人。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深化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有效地保证了生产经营大幅度增长,成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中第一个率先跨入利税亿元大户的企业。企业的中心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山东烟台市工业焕发 出的活力,不由得不令人关 注。曾为烟台人带来自豪与荣耀的钟表、罐头等传统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的陷入徘徊、萎缩,有的甚至濒临破产……而东方电子、氨纶、正海电子网板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却以连年翻番的速度迅猛崛起。 去年烟台市属工业个数比五年前减少2/3,而实现的利税和利润却分别为五年前的2倍和3倍。 当全国大部分纺织企业在为扭亏而奋斗时,烟台的纺织企业却成为当地的利税大户,1999年市直纺织企业实现利税1.7亿,而1993年它还亏损3000多万元。 烟台工业何以能在艰难的…  相似文献   

10.
豪门进入了“开元盛世”。市场稳定。豪门啤酒、饮料连获三个国际金奖,产品倍受垂青,拥有了大容量,稳固的销售阵地。经济繁荣。短短6年,产量、销量、利税同步增长13.7倍,连续3年获得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贺状,登上河北轻工业第一利税大户光荣榜。……豪门效益之高,实力之强,前景之好,公司内外无不称赞总经理陈世增有本事。  相似文献   

11.
我们山东菏泽发电厂至今已连续六年实现了利税超亿元,保持了市第一利税大户的美誉;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很多,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结合企业实际,把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化为“安全生产的放心线、生产经营的效益线、改革发展的动力线和队伍建设的稳定线”,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12.
我们厂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万吨化纤长丝生产企业,也是全国化纤行业的利税大户。在企业中,党委怎样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办厂原则真正落到实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既真心实意、坚定不移地依靠职工群众,又积极热情地教育引导职工群众。依靠中不忘教育,教育中体现依靠。确立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地位,建立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平等关系。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企业党组织要同行政领导一起,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落到实处。”如何落到实  相似文献   

13.
纺织工业一直是新中国的第一大产业,并且在利税、创汇方面都堪称大户。近几年,由于纺织工业生产能力与棉花供应,生产总量与市场容量的矛盾日趋尖锐,导致纺织行业产成品严重积压,经济效益不断下降。在  相似文献   

14.
西安饮食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的股份制企业。三年来,他们结合自身特点,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大胆探索,采取硬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各项工作的发展,一跃成为西安工商企业中的利税大户。公司获得省、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党萎书记、董事长王志刚获九四年度《半月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去年又被评为全国优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他们「两手抓」的特点是「四同」:  相似文献   

15.
我们呼和浩特炼油厂地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是90年代石油系统建设的第一座百万吨级炼油厂,全国50家最大石油加工企业之一,1992年9月投产。呼炼的建成,结束了内蒙古没有石油炼制工业的历史,短短四年的时间,上交利税4.53亿元,成为自治区的利税大户,为内蒙古经济的繁荣和边疆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我厂还不断进行爱祖国、爱边疆和爱厂教育,被呼市市委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内蒙古自治区授予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光荣称号。 这些年来,我们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毫不放松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特别是总结提炼出了“团结、奉献、严  相似文献   

16.
三年前,爆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导致了一场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世界经济衰退。在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下,全球经济现在已经走出低谷,正缓慢地开始复苏。在应对这场危机的过程中,中国力挽狂澜,一马当先,最早走上了经济复苏之路。  相似文献   

17.
杏儿沟煤矿座落在大同市远效的深山沟里。现有职12396人,其中党员236人,1995年成为全市利税大户,1996年和1997年连续两年效益在全市同行业名列前茅。1997年生产原煤80.5万吨,原煤销售完成86.44万吨,销售收人5280万元,实现利税1633.22万元,工业总产值完成5337.15万元  相似文献   

18.
热门话题 今年经济生活中最热门的话题,恐怕就是如何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了。 羊年伊始,国民经济在走出低谷后,继续保持全面回升的态势。国家统计局每月发布的统计公报也表明,工业生产产值全年一直处于稳步增长之中。与此同时,经济生活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不可忽视,如企业实现利润下降,产成品库存增加,三角债前清后欠,国营企业的严重亏损等等。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状况,没有根本好转。国营大中型企业是因家财政收人的主要支柱,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上海企业吃“皇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我国物资体制实行重大改革的冲击波,曾经使巨型加工城市上海天平发生倾斜,干部手足无措,生产跌入低谷。严峻的形势犹如猛击一掌,使上海人从反思中奋起。他们从“万事不求人”的封闭圈中走出,“危机”正在加速上海经济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从今年3月起,我国工业生产开始从低谷回升,而且增长幅度逐月提高。 对工业生产回升,经济界众说纷纭。有的说,这是中国经济摆脱困境的标志。有的说,这是我国经济走出低谷的一种表现。也有的认为,这是用增加发放贷款的办法,人为制造的一种虚假现象,它掩盖了问题,会给今后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危害,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