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俄罗斯经济转型时期的社会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经济转型的同时也是国家重组的过程。原有的中央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国家”控制体系全面崩溃,自由主义所释放的能量在原苏联的地缘空间中骤然增长,继续破坏着原有社会控制体系的断壁残垣。在这种情形下,俄罗斯在经济转型中要求建立市民社会控制体系的呼声日高。但是,俄罗斯集权主义历史使内部市民社会长期遭受压制,从而导致俄罗斯市民社会成分功能的异化。历史文化的惯性和现实对稳定、法律、有效政府的渴望使俄罗斯最终重新选择了强政治控制,它不仅影响了俄罗斯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也影响了其经济转型的绩效。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民粹主义既指称俄罗斯19世纪激进社会主义运动,也用以描述当代政治现象,这一现象既是表达民意的形式,也是执政当局或体制内外反对派的政治工具。俄罗斯民粹主义是对现代化进程所引发冲突的反应,它声张人民立场,把现代化进程中的"受损"归结于资本主义,用区分"自己人"和"他人"的简单逻辑解释复杂问题,依靠人民力量达到政治目的。俄罗斯民粹主义的这些共性源于俄罗斯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摇摆性、矛盾性,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鼓励追求正义,但现代化和全球化又使俄罗斯的民族独特性受到冲击,非理性、矛盾性和宗教性的俄罗斯文化鼓励了民粹主义。俄罗斯社会结构变化、知识分子与人民的互动趋于紧密,以及自由主义的巨大影响,使当代俄罗斯民粹主义呈现出新特点,即民粹主义的主体从知识分子变成中产阶级,重视利益政治,淡化道德理想政治。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社会转型过程中,随着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的变化,俄罗斯的政治文化形态也发生了根本改变。不同社会集团对于政治体系和社会发展提出的各种政治理念及其价值取向,构成了俄罗斯转型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转型政治文化的发展变化则直接影响着俄罗斯社会转型的基本走向。研究和了解俄罗斯转型政治文化发展变化的基本态势与价值取向,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当代俄罗斯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4.
社会结构变迁与俄罗斯政治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自独立以来,虽然经济分层充分、阶级分化深入,但这种以纵向分化为主的社会宏观结构的变迁并未导致现代性社会结构的出现.这是俄罗斯民主化进程举步维艰、政治转型道路崎岖不平的结构性原因.  相似文献   

5.
最近二十余年,中国经济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作为近邻的俄罗斯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感受最深.在二十年多时间里,两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的结果形成鲜明的对比:中国开始经济改革后,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而苏联的改革,特别是苏联解体以及后来的自由化经济改革,带给俄罗斯人民的是多年的政治动荡和经济崩溃,致使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用许多俄罗斯人的话说,过去是"小兄弟学习老大哥",现在则是"老大哥追赶小兄弟".  相似文献   

6.
普京担任俄联邦总统六年多来对俄罗斯的政治进行了综合治理,基本理顺了国内各种政治关系,形成了俄罗斯独特的可控的“主权民主”制政治格局。政治稳定和经济增长使普京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面对即将到来的2008年总统换届选举,普京何去何从,俄罗斯政治棋局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越南革新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对越南社会的影响力日益广泛,不仅全方位影响着越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且也影响着越南政治文化的改革和走向。其中,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为越南共产党的组织建设和发展提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越共根据新时期的新任务与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的新变化以及党治国理政的新环境,在党的组织建设上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举措,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新趋向。  相似文献   

8.
自苏联解体后,在当代俄罗斯社会转型进程中,俄罗斯倾向于自由主义的政治精英们一直致力于形成俄罗斯的中产阶级。与西方社会不同,当代俄罗斯中产阶级的建立是作为政治上的战略任务自上而下提出来的,企图通过私有化等方式确立起以中产阶级为代表的新政治制度的社会基础。但是时值普京执政八年的结束,关于俄罗斯是否存在着中产阶级,依然是一个争议颇多的问题,远没有达成共识。甚至对俄罗斯中产阶级的界定,尽管从范围和特点上都具有较大的代表性,但依然具有较高的异质性。2008年普京时代向梅德维杰夫时代过渡时期,社会学家又对此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政治和社会进程社会学教研室主任、社会学博士В.Д.维诺格拉多夫为本刊撰写的专稿。文章着重探析了民族价值与当今俄罗斯国家民主发展形式之间的关系问题,认为重视俄罗斯文明特点的国家民主化,一方面反映并捍卫着整体利益,另一方面形成了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转轨以来,其经济经历了严重的下滑,国家、社会、老百姓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自1999年以来,俄罗斯经济连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推动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目前来说,俄罗斯经济发展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在未来的发展中还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不过,总的说来,俄罗斯经济总体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作为独联体一体化进程的主导国家具有一定的地区凝聚作用,但是由于俄罗斯帝国和苏联时期造成和一直存在的民族政治裂痕,也由于更大范围内的全球化进程和大国政治角逐,独联体一体化进程远远谈不上顺利,甚至存在逆一体化的趋势。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地区范围内又出现了实际上更有活力的次地区组织,其中较为重要的包括俄白联盟、欧亚经济共同体、集体安全条约、“古阿姆”集团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启动经济转轨之后,由制度变迁所导致的利益分配关系调整对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不同社会集团力量均衡结果的利益结构与经济转轨的历程密切相关,在相当程度上,利益结构的变化反映着经济社会转型的绩效.本文从利益分配的角度,运用制度主义的相关理论工具,对俄经济转轨的运行机理和绩效特征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俄罗斯经济利益关系的协调是促进其经济社会转型,积极、稳妥地推进国内经济、政治改革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同美国的关系发展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从布什到克林顿推行“消化”和“转化”并尽可能削弱俄罗斯的政策,目的在于使它融入西方社会。俄罗斯领导人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摆脱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困境,谋求美国的全面支持。俄罗斯曾一度推行完全倒向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外交政策。美俄关系出现短暂的和谐。 美国损人利己的政策引起了俄罗斯的警觉。俄罗斯逐渐认识到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必须制定和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美国不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损害其国家与战略利益。俄罗斯对此进行了适度的抗争。美俄关系进入合作、竞争乃至僵冷状态。 “9.11”事件为美俄关系的调整与改善提供了机遇。反对恐怖主义的共同利益使美国和俄罗斯迅速接近。两国关系出现了积极发展的良好的势头。但是,反恐斗争中的合作并不能弥合两国在国家和战略利益上的分歧。美俄关系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难题。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欧美联手制裁俄罗斯正在使脆弱的全球经济复苏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受欧美制裁影响,俄罗斯卢布大幅贬值,外资出逃严重,投资环境进一步恶化。国际油价连续下降,也使得俄罗斯的对外贸易结构出现显著变化。总体而言,欧美制裁俄罗斯有可能导致全球的经济冷战氛围再次出现,对经济全球化进程是一次重大打击。欧美对俄制裁的历程2014年4月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版图后,欧美发起对俄罗斯的制裁。3月,美国冻结了11名俄罗斯官员在美  相似文献   

15.
台湾中产阶级形成及发展趋向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产阶级的形成是世界各地现代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但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其所处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背景不同,中产阶级产生的条件和构成也不完全相同。台湾的中产阶级是台湾特有的政经背景的产物,随着台湾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它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政局动荡 ,经济滑坡 ,两极分化严重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 ,社会紧张局势加剧 ,社会治安状况恶化 ,俄罗斯民众的社会安全感急剧下降 ,社会安全问题成为俄罗斯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俄罗斯政府的反危机措施不力 ,尤其是车臣分子的恐怖暴力活动使俄罗斯的社会安全问题更加尖锐和复杂。俄罗斯社会安全问题的尖锐是由苏联解体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资本主义经济过渡引起的经济和社会全面变化的自然后果。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民主进程中的市民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由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转向自由民主制,市民社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但由于市民社会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力量还是比较弱小的.没有强大的市民社会基础,俄罗斯民主进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波折.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日益开放富足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代青少年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但社会转轨期的青少年教育也有许多失误之处,青少年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给社会造成一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俄中比较社会经济与政治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博士亚历山大·维克多罗维奇·彼得罗夫应本刊之约特别撰写的文章。文章从社会学角度研究了俄罗斯转轨后工人运动和工会发展的理论框架、历史沿革和存在的问题。现将文章译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由于国内改革及对外政策调整等因素,苏联(俄罗斯)一度放弃了传统对非政策并从非洲全面撤退。进入21世纪后,随着俄罗斯与西方地缘政治关系逐渐恶化和非洲国际地位的迅速上升,俄罗斯开始意识到非洲对其维护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的重要性,随即启动了重返非洲的进程。俄罗斯领导人相继访问非洲,重拾与非洲合作,其主要目的一方面争取更多的支持者,另一方面是扩大俄罗斯工业产品和农产品特别是军工产品的出口,同时获取俄罗斯短缺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俄罗斯重返非洲具有历史上苏联大力支持非洲民族解放与独立运动的经验以及非洲对俄罗斯的支持优势,但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