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律、道德和宗教都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我国传统社会中长期形成的工具主义思想观念对法律、道德和宗教等有着深刻的影响,其中的工具主义倾向被过分张扬,其结果是:手段与目的被割裂,法律信仰、道德自主性与主体性被忽视,等等。这种根深蒂固的工具主义思想不利于深入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有必要正确地处理法律、道德、宗教之间的关系,法律对于道德和宗教要适当介入,促使道德与宗教中体现的善与正义的资源能有效渗入社会之中,从而促成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人能更全面地生存与发展提供基础性贡献。  相似文献   

2.
闻骏 《理论月刊》2007,(12):60-63
本文认为康德的宗教思想应该基本区分为道德宗教与道德神学这样两个基本阶段。康德对于宗教问题的思考有着明显的由道德宗教进展到道德神学的理论走向,而道德人性论正是康德从道德宗教进展到道德神学的枢纽与关键一环。康德的这一做法一方面体现了其宗教思想发展的基本一致性,即宗教的道德化与神学的人学化趋向;而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康德在对宗教问题的思考与清理上从批判哲学的立场进展到人类学的立场的理论视域上的基本转换。  相似文献   

3.
熊乡江 《求索》2008,(1):147-149
严复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不仅在政治、经济、教育思想上颇有建树,而且在宗教思想上也有着独特的见解。他从宗教的起源,宗教与政治、科学、道德的关系,以及中国有无宗教等方面对宗教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地研究和探讨。严复在宗教问题上提出的一些深刻见解对于中国宗教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想参考。  相似文献   

4.
萨德可称得上是法国历史上超现实主义的先锋和鼻祖。其作品从当时法国的社会政治、道德、宗教、两性等各个层面,对人们思想上固有的意识形态结构从理论上进行了颠覆性的消解。他通过对上帝“在场性”的否定,解构了“神权政治”的“宗教中心论”结构;他以一种叛逆者的心态,从“天赋人权”的立场出发,对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结构进行了否定性批判;从而以“性爱中心论”消解了两性关系中的男性中心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张开城 《传承》2010,(27):96-97
宗教具有重要的道德功能,并不是说道德一定需要宗教作为信仰支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问题,不能归因于中国缺乏宗教。解决当今社会的道德问题,不能把希望简单寄托于宗教对心灵的拯救。在一个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国度里,实现道德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不能片面寄托于宗教与道德的互动。  相似文献   

6.
中国佛教伦理思想是中国佛教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全球伦理的一份宝贵资源。作为宗教伦理,它是佛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套完整的伦理道德体系,是以佛教信仰为中心调节僧人之间及僧俗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体系,是有关佛教道德的思想、观念、学说。作为宗教伦理,它发挥着世俗伦理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也承载着宗教对社会人生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7.
道教在近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具有浓厚的政治情结 ,表现出强烈的关注政治和干预现实政治的倾向 ,其实这正是道教作为植根于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的本土宗教的特色之一 ,而道教所固守的黄老传统就是其政治情结的主要思想根源 ,也是我们理解道教政治情结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原始宗教与民族道德高力原始宗教与民族道德的关系极为复杂。若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看,至少涉及下述几个问题:二者在起源上有何关系,其内容和表现形式如何?二者在功能及作用上有何异同?原始宗教向世界宗教转变的过程,对民族道德有什么影响?探讨这些问题,是有一定理...  相似文献   

9.
在《阿格尼丝·格雷》中,安妮·勃朗特以女性布道者行文,从牧师的布道内容、布道方式和个人品质三个角度,批判了体制宗教的代表人物海特菲尔德,赞赏和支持了传播福音主义的韦斯顿牧师。安妮·勃朗特借助这部小说,以女性布道者的身份,阐述了女性个人的道德观念和宗教思想,批判了传统维多利亚社会中的男权体制宗教,体现了安妮·勃朗特独特的女性宗教观。  相似文献   

10.
余金刚 《前沿》2010,(22):128-131
中国传统的革命话语主要指儒家的"汤武革命"和"素王革命",作为道德宗教革命其意义在于"受命改制";近代中国西文revolution经由日本而传人中国引起了儒家传统的革命精神与西方近代革命思想的相互格义,这主要体现在革命理念和革命方式上,在卢梭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儒家传统的革命观念遂转变为中国现代的革命观念.  相似文献   

11.
宗 教如何在承继自己的历史传统时因应时代 ,这取决于它的变通能力。这种变通不能以丧失基本的思想前提为代价 ,否则就是自我背叛 ;也不能是一味地固守老套的教条 ,否则只怕是故步自封、自断前程。既在传统里 ,又能从中开出 ,从而争取新的光荣 ,是各种宗教都要面对的课题。惟有成功地应对挑战 ,化解难题 ,才能解决好生存和发展问题。宗教伦理的现代价值 ,应当是在比较好地解决了所谓变通问题之后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一个接续。这种价值是活着的宗教之中的那些具有生命力的共同价值。1 宗教伦理在道德资源总体上的补充作用现代社会中宗教的…  相似文献   

12.
以德治国中如何发挥宗教优良道德传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面向21世纪提出的治理国家战略思想.宗教优良道德传统作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一种道德因素,有不少与社会主义道德相通之处.我们在对信教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充分发扬宗教优良道德传统,为"以德治国"战略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政治文化对行政道德责任的影响全面而又深远,行政道德责任在中西不同政治文化语境下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在西方契约型政治文化语境下的行政道德责任,其责任归宿带有明显的法制化倾向;中国传统等级制政治文化语境下,行政道德责任的责任归宿带有鲜明的自律本位倾向。建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语境下的行政道德责任,必须正确处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西方政治文化的交融,以实现从道德理性到制度理性的新超越。  相似文献   

14.
蒙古族传统思维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传统思维方式体现在英雄崇拜、宗教与道德等领域,要想真正理解传统思维方式,必须要:抓住三个概念:英雄、道德和宗教信仰。把握两条线:从对英雄的渴望到对英雄本身的追求与自然宗教向人文宗教的演化。秉承一种精神:以德感天、用善应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吴晓蓉 《人民论坛》2010,(9):254-255
梁漱溟"道德代宗教"说认为中国人的家庭伦理生活能够给人以情志方面的安慰勖勉,因而具有宗教的作用。这种作用在西方社会是由宗教承担的,而在中国是由道德承担的。但"道德代宗教"对于解决当今道德、宗教理论中的一些重大难题时,显现出其局限性,梁漱溟的理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6.
宗教和道德都是反映社会存在的意识形态.在这个大前提下,可认为宗教信仰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则宗教和神都是人创造出来的.闽台民间信仰属于宗教的范畴,其根源也不例外.道德和宗教,虽然都是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但道德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人们相互关系的伦理观和行为规范.宗教和道德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但并不互为根源.道德不起源于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统一战线》2006,(5):23-23
最近,上海市民宗部门提出宗教活动场所应从五个方面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一是突出精神服务功能。为信教群众提供精神慰藉、宗教知识教育和宗教道德培育等服务,满足其宗教信仰需求;为一般群众提供缓解心理压力的精神平台,有助于消除可能引发不和谐的心理隐患。二是强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宗教活动场所保存着历史、政治、哲学、建筑等方面的文化遗产,能够为群众提供精神、文化、休闲和教育的场所和内容;宗教所弘扬的与社会道德相容的宗教道德对部分群众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作用,对引导和规范信教群众遵纪守法、推崇社会公德和维护社会稳…  相似文献   

18.
"慎独"是我国传统儒学重要的道德范畴,"慎独"与儒学反求诸己的修养功夫、合内外之道的伦理学以及超越而神圣的人格境界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是一种集本体论、心性论、德性论和功夫论为一体的整体德性体系。"慎独"对于我们深入研究先秦儒家道德思想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本文主要以《中庸》、竹帛《五行》为文本,分别从身心关系、人伦关系、天人关系的三个层面详细解读"慎独"思想所蕴含的个人修养境界、伦理道德境界和神圣宗教境界,并试图以基督宗教为参照,总结出儒学"慎独"思想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任晓兰 《求索》2008,(7):212-214
张之洞兼采汉宋的经学立场来自于其经世致用的学术旨趣,而经世思想又为其接纳西学提供了内在的思想根据。但是传统经世思想以学术作为工具和手段以达到政治目的,过分强调注重现实与事功的倾向,这不仅使学术没有获得独立的地位,也使得传统中国文人缺乏一种独立思考的理性习惯。作为晚清志士,张之洞并没有能够从抽象的道德法则的层面去理解宋学,而是强调“制行宗宋学”,将纲常伦理奉为教条,使之终究无法走进近代的门槛,从而在根本上也无法实现国富民强的经世目标,在这个意义上,返本无法开新,这是张之洞的困境,也是中国近代儒学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汤浩 《求索》2006,(11)
以行政哲学的视角来透析孟子行政思想,其“民贵”论与“仁政”说在权威的来源问题上自我相悖,从而使其难以保持内在的同一性。在中国早期国家时期,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是极为难能可贵的。然而,由孟子行政思想的内在逻辑冲突及其思想文化背景所导致的认识误区,对中国传统行政文化造成了消极影响:不仅缺失建设性行政道德,也缺失责任性政府形象。消解孟子行政思想对传统行政文化的负面效应,一个关键的环节是引入“行政道德责任”概念。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重建政府权力合法性基础中,必须将责任意识转化为一种行政道德意义上的规制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