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乌托邦》是莫尔于1516年出版的对话体游记作品,今年正好是其发表500周年,此书被视为近代社会主义思想的开端。本文就《乌托邦》一书有关的八个微观问题进行探究。第一,《乌托邦》为什么不用近代英文而用古拉丁文写成;第二,此书为什么是在比利时出版;第三,它是1516年何月出版的;第四,莫尔写成此书是必然还是偶然;第五,他是转述别人见解还是借别人之口抒发自己心思;第六,是谁把《乌托邦》定位为近代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的起源;第七,近代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是否还有别的说法;第八,《乌托邦》是怎样在我国传播的?共有多少本中译本?弄清这八个问题有助于加深对《乌托邦》及乌托邦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从托马斯·莫尔理想中的"乌托邦"到杰腊德·温斯坦莱的"共和国乌托邦",再到罗伯特·欧文的"工业乌托邦",近代英国乌托邦思想的现实感是逐步增强的。近代英国乌托邦思想在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有益借鉴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英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它的有关于经济统筹调控、社会分配、民主制度、城市规划、教育体制等方面的思想,对当时的社会而言是具有超前性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过了民主社会主义的演变,在现代英国福利国家的建设中得到了部分地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编者按:新文化运动是以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发端,形成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标志着近代中国学习西方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文化的深刻转变。然而,新文化运动因其特殊背景存在深刻悖论。近代民族危机使新文化运动具有强烈的文化工具主义特性,与救国图强相关联的"民主、科学"价值得到彰显,而更为重要的"自由、人权"等价值被忽略;民主在中国知识分子的主观诠释中具有乌托邦特征;新文化运动主流在  相似文献   

4.
陈鹏 《理论月刊》2006,(2):64-66
清末新政时期是中国军事近代化改革的重要阶段。作为中国近代军事改革的代表人物,袁世凯提出了广设军事学堂、建立合理的军校教育体制、正规教育与速成教育相结合、学习外国军事教育经验等思想并付诸于实践,丰富了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及教育思想的内容,对培养新式军事人才、促进军队近代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赵炎秋 《湖湘论坛》2011,24(1):105-110
近代叙事思想在中国叙事思想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近代叙事思想与近代叙事文学是同步生长的。近代中国社会现状与西方思想的传入导致叙事思想的兴起,叙事思想促进了近代叙事文学的发展,近代叙事文学的发展又为近代叙事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与发展动力。近代叙事思想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强调文学的功利性、强烈的实践性与群众性、受到西方文化与文学的重大影响和创新性与多样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论反乌托邦文学的几个重大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一平 《求索》2012,(1):201-203
近代以来,人类的乌托邦构想在进入了社会实践之后,带来了触目惊心的恶果,反乌托邦文学的登场表达出了对乌托邦理念与实践的否定。以《我们》为代表的反乌托邦文学深入探讨了多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主题:乌托邦的集体化极权主义、理性与非理性的对抗、无限革命论等。这些重大主题正是对20世纪人类科技进步、世界大战、社会主义的挫折等历史事件加以反思的产物。反乌托邦文学揭示出了乌托邦所依据的目的论、集体主义、绝对理性、科技进步主义等的谬误,为当代人考察自身生存境况、反思历史、展望前景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哲学角度揭示了乌托邦思想所具有的意识形态功能,即批判与引导功能;考察了整体主义与乌托邦工程的关系,批判了波普对于整体主义的不公正态度,但也指出了他对于集权、暴力考察的合理之处;最后,以世界历史理论为依托,论证了乌托邦灭亡的必然命运,以及中国在未来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郑伟  李玓 《传承》2014,(9):123-125
晚清时代,中国社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时期,救亡与变革成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奋斗目标。严复曾长期留学英国,对西方的宪政思想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他的宪政观对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社会进化论、天演世界观、自由与民主三个层面审视严复的渐进主义宪政观,有助于进一步阐述其思想对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影响及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早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就提出了当时中国最完整的法治思想。孙中山先生的法治思想对于中国的法制变革和中国近代历史的演变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迪作用。其法治思想中也包含了近代较为先进的国际法思想,为近代中国的外交政策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础。其中,孙中山的国家主权思想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於世海  何叙 《求索》2011,(11):171-173
梁启超作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开拓者,对中国法学做出了杰出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的法学思想是中国法制迈向现代化的明镜,给人以深刻启迪。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之一,梁启超是中国最早较为系统接受和介绍欧美近代法学思想的人,其法学思想和实践也是伴随维新运动而展开的。梁启超教育法学开启了近代中国之“新民”教育,为国民思想之开化和近代中国女子教育之立法点亮了启蒙之灯,其体育法学思想更是为近代中国国民性之重建做出了重大历史性贡献。梁启超从不同角度阐述并提出了诸多教育法学思想,成为当代中国教育法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无神论思想的形成,既是对中国历代无神论思想与有神论思想斗争的继承与发展,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无神论思想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近代启蒙思想家,即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向工商资产阶级过渡要求的无神论思想.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无神论思想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无神论思想等几个发展阶段,特别是...  相似文献   

12.
陈林 《探索与争鸣》2006,(12):71-73
晚清著名的私人藏书家徐树兰在创建“古越藏书楼”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四部分类方法,在其藏书楼功用思想的指导下,依据藏书建设的需求尝试将中西学术体系及知识系统融合到一起,创建了一种有利于近代中国知识系统构建的图书分类法,形成了中国近代早期的图书分类思想。这种创新是中国传统学术向近代学术转型的最初形态之一,表达了两种学术的研究对象及范围的差异与变化。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社会动荡,内忧外患,不少先进分子为了拯救岌岌可危的中国而寻找济世良药,敞开怀抱拥抱各种外来思想,致使中国思想界一时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无政府主义组织及其宣传媒介正是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被引入并快速遍及中国。以陈独秀、李达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无政府主义者展开激烈论战,对无政府主义无国家、无法律、绝对自由、按需分配等空想和荒谬思想予以有力驳斥。通过论战,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理论上逐渐走向成熟,坚定了信仰,壮大了队伍;而无政府主义在论战中暴露了其乌托邦、极端等特性,逐渐走向解体。深入研究这场论战,对于我们加深对无政府主义的认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思想丰富多彩 ,本文论述了近代以来的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社会发展思想 ,结论是无产阶级的社会发展思想代表了社会发展前进的方向 ,即中国社会发展要走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5.
《两岸关系》2020,(6):66-68
正内容简介:本书为中研院学人文库丛书之一,内容包括公私观念与自由民主、梁启超与近代中国思想变迁、民国人物与思想三个部分。所收论文,涵及黄克武先生关于近代中国的思想、观念和人物等相关文稿,展现了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历程中,知识分子如何与中、西多样思潮交织互动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16.
《大同书》──中国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同书》──中国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郑祖铤西方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516年出版的莫尔的《乌托邦》。中国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至今尚未定论。国内诸多论著在论及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时,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都承认洪秀全的《天朝田亩制度》、康有为...  相似文献   

17.
汪轩宇 《传承》2013,(6):99-103
《大同书》是康有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代表作,闪耀着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异彩和奋进。求索的战斗精神,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乃至世界思想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为系统的政治哲学论著之一,《大同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近代思想家对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8.
王煜 《传承》2011,(27):76-77,88
魏源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向近代经济思想转变时期的最前沿的代表人物,比同时代的其他地主阶级改革家更清楚、更全面地反映了近代初期的时代动向。魏源从国家经济政策的高度提出的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缓本急标"之法的新观念,以及其倡行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经济改革思想等,不仅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史福伟 《人民论坛》2014,(1):212-214
没有建构的批判是无效的批判,乌托邦理论正是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在对资本主义深入批判后提出的一种理论设想.研习法兰克福学派就必须谈乌托邦理论,许多西方思想家都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阐发了他们的乌托邦理论,从而汇聚成独具法兰克福学派特色的乌托邦体系.  相似文献   

20.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潮渊远流长,是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发生发展所依托的重要思想理论,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思潮之一。西方自由主义传人近代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具有思考和启示意义。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正是西方文化传人中国以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碰撞的结果,自由主义思潮与中国近代社会密不可分。这里试图从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产生的悖论以及西方自由主义与传统儒学的关系的角度,探讨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发展演进历程,并且进一步从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对照,比较分析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发展流变,以此为我们今天的思想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