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当前我国在农民权益保护方面还存在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等方面的缺失。为了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建设,保障农民权益,必须在农村构建现代化法律文化,加强对农民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农民经济发展权是农民平等参加社会经济生活,并平等地享有经济发展收益的权利。其主要包括农民财产权、经营自主权、土地发展权以及就业发展权等权利,实践中这些权利保障严重缺失。主要原因在于二元体制障碍、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社会保障阙失以及农民主体意识低下等。保障农民经济发展权,不仅要消除歧视,保障农民平等发展权,而且要完善农民产权制度,保障农民发展之基。同时,要完善农业补贴制度,保障农民发展帮助权。  相似文献   

3.
谢尊武  ;傅如良 《求索》2008,(4):98-100
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各项价值目标的实现需要宪政作为制度保障。保障农民阶层权利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和宪政的基本要求,然而宪政在保障政治文明价值目标实现中却存在不少弊端,导致农民阶层一些权利的缺失,应充实宪法保障的相关内容,完善相关制度建设,确保农民阶层各项权利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4.
宪法规定的应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国家的根本制度,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基本人权是宪法之核心问题.修宪的根本目的应是对这一核心问题的完善,而非简单的政策复述.我国在人权保障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农民的权利保障长期遭受漠视,这与农民权利缺乏宪法的关怀密不可分.农民人权宪法保障的缺失折射出我国人权保障机制的不完善,必须紧紧围绕权利保障和权力约束进行修宪,确保修宪之正当性.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变革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更加重视和保障农民的农地产权。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主要缺陷在于农地收益权、使用权和处置权的界定不合理以及农民土地产权的缺失,导致违法征地现象严重,土地交易成本昂贵,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为此,政府的改革重点应是保护农户土地权利,特别是农地使用和处置权利,实现更合理的收益权界定,以及让农户获得产权增值的成果。从而切实做到让农民"有权可依、维权可行,违权必究"。真正建立维护农地产权的制度保障,贯彻中央精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建设法治中国,更强调权利和责任义务的相关性,农民责任意识的培育对农村治理的转型和乡村社会的法治建设意义重大。当前背景下,农民责任意识的缺失已经是一个普遍问题,需采取以下对策改变责任意识淡漠的境况。即:维护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引导农民良好心态;保障农民权利,减轻负担,增强农民的法治观念;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建设农民可信赖和依靠的力量;发展落地有根的文化事业,提升农民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7.
农民问题的本质是农民的权利。保障农民权利需从根本制度建设和法律建设入手,农民的土地权、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村民民主自治制度、农民转化为市民等“三农”问题中都贯穿了一个核心问题,即如何以民主法制体系构建保障农民的权利。只有在农民的公民权、民主权、土地占有权、劳动所有权、生产资料所有权等权利得到保障的法律制度体系中农民问题才能得以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8.
从制度困境的角度剖析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一、制度缺失使残疾人参与共享机会不均等制度困境的首要表现是制度的缺失。随着改革开放,在利益分化和重组过程中,制度在新旧交替之间难以避免缺失,导致残疾人在权利保障上的不公正,并最终影响社会整体公正性。制度顶层设计对残疾人参与权利保障重视不够。政府的制度顶层设计不但要规定残疾人的权利,更重要的是保障其权利的可获得性。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  相似文献   

9.
土地问题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土地是一个权利体系,其中不仅包括经济权利即土地产权,也包括心理权利和社会权利。规划城镇建设时,要充分尊重土地的自然权利,立足自然地貌实现城市个性。在征用土地时,必须保障农民的经济权利、社会权利和心理权利,充分保障农民长期受益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农民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农民权利保障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农民话语权保障。大众传媒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往往忽略了如何让农民说话和怎样为农民说话这个课题,使农民未能真正拥有媒介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
常飞 《求索》2012,(3):161-163
新时期保障农民权益的关键是实现农民地位的转型,城乡二元体制中的农民向城乡一体化体制中的农民转型,完成城乡二元体制中弱势地位的农民向城乡一体化体制中平等地位农民的转化。而要保障农民地位的转型,就要改变当前一些法律路径走向,即从保障财富平等、权利平等向保障财富平等、权利平等和素质平等的转化;从保护经济权益向保护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益的全面保护的转化;实现从保障性法律制度向保障性与发展性并重的法律制度的转化;从赋予抽象权利向落实具体权利转化。  相似文献   

12.
运用可行能力理论对农民权利贫困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农民权利缺失的真实困境是可行能力的贫困或被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低下。可行能力的提出,在农民权利贫困研究中有着诸多贡献,它为透视与评判当前中国农民权利贫困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表达自由、经济条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迁徙自由等可以作为农民可行能力的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权利缺失现象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深刻剖析了新生代农民工权利缺失的现状、原因,认为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权利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李可博士新著《权利 权威与公正》以实证调研材料为分析对象,运用法社会学和法规范学的方法展开研究。该书对被征地农民、用地单位、征地部门的行为进行微观分析,探寻其中的规律特征,认为当下农民土地权益难以保障的困境根源在于土地权利体系的缺失,因而应通过设立耕作权及土地权利体系完善的方式解决问题,但该种思路难免存在诸多问题。李可博士提出的"菲尔图"对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法治是我国农村建立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然而,农民主体性地位及相关权利的缺失,以及传统乡土文化对现代法律文化的冲击,使得我国农村法治建设面临困境。赋予农民宪法上的公民身份,完善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部门法体系,健全程序法上的公众参与机制,是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各社会群体及成员利益均衡与权利共生的社会,但是,目前我国社会所显现出来的社会群体及成员的资源占有、利益分配及权利  相似文献   

17.
农民权益保障法律体系的价值取向必将致力于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农民权利和社会其他群体利益之间的平衡。要切实保障农民权利,树立平等保护理念。农民权益保障法律的价值取向应注重实现实质公平,杜绝片面追求效率;注重实现内在化的公平效率和社会利益的均衡状态,确保权利优先。  相似文献   

18.
农民的贫困实质上是权利贫困,多数农民贫困的根源在于权利尚未得到必要的维护与保障。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民阶层政治参与权利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致农民阶层处于弱势状态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贫困、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权利贫困。而农民阶层权利贫困主要是指政治参与权利的缺失。农民阶层在具体的政治参与活动中已经在客观上处于与其他阶层不对等的地位,致使农民阶层在实际生活中不处于政治权力中心核心区域,在政府主导的利益分配体系和相关的公共政策中影响有限。研究农民政治参与权利的贫困与解困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急需关注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民平等权的宪法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爽 《前沿》2007,(1):163-166
平等权是我国宪法所确认的一项公民基本权利。平等权是要求国家同等对待的请求权。平等权并非绝对,平等允许合理的差别。农民是公民,应受到平等的对待,但目前我国农民在政治权利、人身权利、社会经济文化权利等诸多领域备受歧视。因此,保护农民的平等权,必须要在宪法的层面上予以重视。首先要在宪法中确认农民应有的权利,其次,要尊重和保障农民已有的宪法权利,同时还要加强和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