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立海 《党政论坛》2011,(14):44-44
1956年11月15日,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尖锐地指出:“有些人如果活得不耐烦了,搞官僚主义,见了群众一句好话没有,就是骂人,群众有问题不去解决,那就一定要被打倒。现在,这个危险是存在的。”随后,他举了一个典型事例:“早几年,在河南省一个地方要修飞机场,事先不给农民安排好,没有说清道理,就强迫人家搬家。那个庄的农民说,你拿根长棍子去拨树上雀儿的巢,把它搞下来,雀儿也要叫几声。……于是乎那个地方的群众布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小孩子,第二道是妇女,第三道是男的青壮年。到那里去测量的人都被赶走了,结果农民还是胜利了。后来,向农民好好说清楚,给他们作了安排,他们的家还是搬了,飞机场还是修了。”  相似文献   

2.
1956年11月15日,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尖锐地指出:"有些人如果活得不耐烦了,搞官僚主义,见了群众一句好话没有,就是骂人,群众有问题不去解决,那就一定要被打倒。现在,这个危险是存在的。"随后,他举了一个典型事例:"早几年,在河南省一个地方要修飞机场,事先不给农民安排好,没有说清道理,就强迫人家搬家。那个庄的农  相似文献   

3.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实践这个宗旨 ,我们的各级干部就要关心群众 ,多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要着眼于多数群众 ,让大多数群众满意。群众路线贯彻得好不好 ,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发扬得好不好 ,都要以此来检验。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报告中说 :“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 ,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 ,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邓小平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他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4.
论毛泽东著作深入浅出通俗平易的文风特色徐世杰毛泽东历来十分重视群众语言。他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曾强调:“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 ̄①。他认为,不熟悉人民群众的语言,操着一口洋腔洋调,写那些干瘪枯燥的八股文章,群众...  相似文献   

5.
下乡狗不咬     
有农民朋友说,衡量乡镇干部作风踏实是否,从一个细节便可以看出个大概来:进得农家,狗咬还是不咬。下乡狗不咬,让农家的狗“脸熟”,说明干部走村入户做到了常上农家门、常解百家难,融为农家认可的一员,和农民实现了“零距离”。 农民的分析不无道理。正如一口痰可以检测出一个人的文明程度一个理,“狗不咬”之类细节可能被人忽略,也没人挖空心思去“作秀”,往往更加真实地起到了“试金石”的作用。 百姓心中那杆秤,敏感于点点滴滴,看重于实实在在。农村干部要赢得农民的信赖,搞假大空随时都会被戳穿,惟有勤勤恳恳做事,老老实…  相似文献   

6.
“这片林子,你为什么不抚育呢?” “连砍一棵树也要你们批准,抚育有何用!” 这是一九八四年春天,湖南省沅陵县柳林汉乡党委书记赵玉儒到石公坪村,路过林农唐东海家时与他的对话。三年前,唐东海就在房前屋后种了二百五十株梓树,但从未认真抚育过,林子里杂草丛生,树木也长得不好。这事引起了赵玉儒的思考。他认为自留山和房前屋后的树木,必须坚持谁造诈受益的政策,才能调动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  相似文献   

7.
耳边常闻一些基层干部抱怨:“现在基层干部难当,群众越来越不听话啦!” 那声调,那神态,好像群众天生该听他们这些人的话似的。对此,我很有点不以为然。“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伟人毛泽东的这些论断恐怕至今仍未过时吧?况且,我们的一些干部常喜欢把“人民公仆”挂在嘴上,既然是“人民公仆”,就该听“主人”的话才是。盲目地批评指责群众不听话,实际上是一种缺乏群众观念、颠倒“主仆”关系,以凌驾于群众之上的“父母官”自居,甚至是以“救世  相似文献   

8.
陈鲁民 《民主》2006,(9):43-43
群众是什么,怎样对待群众?这是个老得不能再老的问题,但又是个常讲常新与时俱进的问题。《尚书》说:“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唐太宗说:“百姓是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的水。”尼采说:“群众是无数个零。”毛泽东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相比之下,我以为李瑞环同志在其新著里说的更全面也更深刻:“群众最可敬,他们有无穷无尽的力量,社会的财富靠他们来创造;群众最可爱,只要你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服务,他们就真心实意地支持你;群众最可怜,他们确实有许多实际困难,而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群众最可畏,不管什么人,惹…  相似文献   

9.
“学史使人明智”——论领导干部应学点历史知识○贾本乾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首先是干部和青年中,加强祖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的教育”。广大干部学点历史,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这是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和江泽民一贯倡导的。毛泽东指出“指导一...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是个和蔼可亲的人。在延安,不论遇见谁,他总是点着头笑嘻嘻地同你攀谈:“你有什么困难吗?”“你对延安的生活习惯吗?”亲切的话语,温暖了许多初来延安同志的心。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统一战线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人类政治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毛泽东开展统一战线的许多办法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其成功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不能离开统一战线,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是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方法,农民是无产阶级最主要的同盟军,无产阶级必须积极主动地争取和坚持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革命和反革命的阵线是可以变动的,处理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尤其要谨慎,运用统一战线来监督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等等。总结毛泽东统一战线的宝贵经验,对搞好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团结,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邓 小平的认识论是对毛泽东认识论的继承和发展 ,它把真理观和价值观统一起来 ,具体表现在 :一、“为什么人”与“如何为人”的统一毛泽东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曾经正确地论述过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人”与“如何为人”的问题。他说 :“为什么人的问题 ,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原则的问题”(《毛泽东选集》第3卷857页)。并指出 :“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 ,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 ,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毛泽东选集》第3卷1096页)。这实际上是以价值标准、人民利益标准去评价和规范人们、特…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有数亿农民,他们是群众的主体。在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中,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怎样算是真正密切联系群众?怎样才能真正受到农民支持和拥护?本刊记者通过采访一些地区的农村工作队,从一个侧面作了解析: 那些只知道“派粮派款派工、引产刮宫”的干部,农民不欢迎;那些只知索取,巧立名目,加重农民负担的干部,农民不欢迎;那些观念陈旧,不思进取,缺乏带领农民致富本领的干部,农民不欢迎;那些走过场、搞形式、劳民伤财的“扰民团”,农民给白眼;那些作风粗暴、方法简单、态度恶劣的干部,农民不买帐;那些作威作福,腐化堕落,鱼肉乡里的干部,农民要戳脊梁骨。只有那些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干部,那些有真才实学带领农民致富的干部,农民才欢迎,才支持,才拥戴。  相似文献   

14.
报载:两个农民工,原来都姓“农”,名字都叫“工”,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本是同根生”。可是,一个是英雄,一个成了“狗熊”,一个因为英勇救人而被杀,一个因为抢劫不成而杀人。二者之间怎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分野?不用说,是各人自身的素质不同。农民工受歧视已是不争的事实。正因为是事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才大声疾呼“公平对待,一视同仁”。《意见》指出:要“消除对农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体制性障碍”。谁都知道,受歧视的味道是很难受的。那么,怎样才能不被人歧视呢?道理很简单,多做些让人瞧得起的事情,少做些让人…  相似文献   

15.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反腐倡廉思想的历史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三代领导集体反腐倡廉的不同历史特点(一)毛泽东: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以群众运动的急风骤雨方式反腐败。毛泽东基于对历史唯物论的深刻理解和中国革命经验的重要启示,一贯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和力量。毛泽东深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他都意图用群众运动的方式来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反腐倡廉也不例外。五十年代的“三反”及六十年代的“四清”运动,都是用群众运动的方式来反腐败的典型;甚至象“文革”这样完全错误的政治运动,也不能说同毛泽东反腐败的思想没有关系,也不能说没…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决定,句句掷地有声,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减轻农民负担的决心,农民群众欢欣鼓舞。 上面领导和基层群众担心的是:《决定》贯彻执行时会不会“梗阻”、“走样”?担忧不是空穴来风。以前常有的情形是,一些地方的干部政治意识、群众观念淡薄,“令箭”到了他们那里常常成了“羽毛”,用群众的话说是“春风不度玉门关”。还有少数地方的负责人像“歪嘴和尚”,再好的“经”,经他们“结合本地实际”一念,往往成了“怪腔异调”。  相似文献   

17.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是我们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决定》指出;“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决定了党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党只有更好地支持和领导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才能完成现在十分繁重艰巨的任务。这是我们党几十年的实践一再证明了的真理。毛泽东同志早在革命战争初期的1934年就说过:“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么?那末,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  相似文献   

18.
从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起,经过1942年整风运动到党的“七大”,这段时间史称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的干部思想就形成在这个时期.一、毛泽东关于干部问题的基本思想.“干部决定一切,”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干部受群众的监督,构成了毛泽东对干部问题的基本思想.1.重视干部队伍的决定作用.早在1933年8月,毛泽东就指出:“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需要有很大数量的工作干部.这不是几十几百人的事,而且要有几千人几万人,要把他们组织起来,训练起来,送到经济建设的阵地  相似文献   

19.
反“和平演变”的斗争是社会主义国家一项特殊的、艰巨的历史任务。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它被相当一批人遗忘或“淡化”了。我国1989年春夏之交出现的动乱和暴乱以及东欧剧变,从反面给我们上了一堂现实而生动的关于“和平演变”的教育课。为此,我们今天来学习和探讨毛泽东关于防止“和平演变”的论述,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早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就及时提出要警惕帝国主义把复辟希望寄托在“民主个人主义者”身上的战略图谋。建国以后,当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刚一提出要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战略时,毛泽东就敏锐地觉察到这个问题的极端重要性。首先向党内的高级干部,尔后  相似文献   

20.
达古拉     
叶坦 《瞭望》1991,(33)
我第一次仔细看着达古拉是在1968年秋。当时我们几个刚到内蒙古插队的北京知识青年被分配去与达古拉合放一群羊。事先队上的头头跟我们讲:“达古拉的男人是‘内人党’,现在还在集中劳改,你们要和她划清界限。”牛车队拉着我们走向达古拉的蒙古包,她远远地跑出来迎,连连说“赛努”,“赛努”(“你好,你好”)。我们谁也不回答她,但是我却暗暗地把这个“反革命家属”从头到脚地端详了一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