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物简介]邓敏文,1943年出生于黎平县竹坪村,在侗寨长大的他,从小对侗族大歌耳濡目染,对侗族文化充满感情。1980年,邓敏文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任职。从此,开始从事自己喜爱的少数民族文学及相关文化研究工作。邓敏文多次呼吁,多方奔走,牵线搭桥,推动侗族大歌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促进黎平当地中小学校组建侗族大歌队或侗族大歌人才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2.
<正>湖湘五月,生机勃发。作家们由全国各地跋涉而来,相聚在初夏的湖南,开启中国作协“作家活动周”“中国作家益阳文学周”的旅程。一次致敬之旅,向着文学前辈和红色热土5月22日,益阳清溪村清溪剧院,中国作协“作家活动周”“中国作家益阳文学周”活动,在期盼中缓缓开场。这是一次对文学的致敬,更是一次对文学力量的期盼。  相似文献   

3.
重上高坡     
潘年英 《当代贵州》2008,(16):53-53
一个成天背着相机,头戴草帽,穿一双解放鞋,长年奔走在贵州的高山深谷里,出版了《黔东南山寨的原始图像》、《长裙苗短裙苗》等20余部著作的人;一个出生在贵州天柱农村的侗族青年;一位从事文学与人类学研究的专家和大学新闻传播教学的教授—他就是潘年英,一个从贵州走出去的知名作家、文化人类学者。他的足迹几乎遍及黔中大地的每个角落。而无论在哪个寨子,他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都会被那些美丽的村寨和各种传奇故事所震撼……  相似文献   

4.
2010年11月1日,中西文学论坛在西班牙的马德里塞万提斯学院演讲厅开幕。中国作家铁凝、莫言、阿来等应邀参加了盛会。中国作家和西班牙作家欢聚一堂。共同畅谈文学与写作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文学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还是作家主观意识的产物?这一问题历来是文艺界争论不休的问题。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中国传统的“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深刻阐述了文学与社会政治、时代风尚、作家个性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后世的文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左联作家们结合时代,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引导革命斗争。左联是有政治倾向的文学组织,左联改变了中国文学前进的航向并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7.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学界标榜思想革命的旗帜高高举起,对当时的青年作家产生了深厚的影响,鲁迅先生无疑是这场革命的擎旗手,他对国民性的改造更是扩展为众多青年作家文学创作的主题。陆蠡与鲁迅同为浙东作家,他的作品同样以写故乡人,故乡情,故乡事为据点,展开自己对劳苦大众深切的关怀以及对黑暗势力的痛恶,最为痛心的是,他对于民众的愚昧性与国民的劣根性的揭露。文章通过对陆蠡散文作品语言的分析,挖掘他写作的心理路程以及他在写作过程中隐含的精神世界,探讨他与当时的文学领袖鲁迅文学思想的契合。再者,陆蠡也是在鲁迅先生文学火炬的照耀下,探索文学的创作。他们同样把文学作为擎在手中的武器,向恶势力投去强硬的匕首。  相似文献   

8.
时代的大背景影响着中国文学的走向,贵州的文学创作自然也概莫能外,而地理环境制(?)质文明的程度。创作主体的秉赋又使得贵州文学在具体运作上存在着多种可能,如何发展贵州文学,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必要的回顾 贵州五、六十年代的作家队伍,由来自老解放区的作家(如邢立斌)、原国统区的进步作家(如蹇先艾等)以及解放后成长起来的作家所组成。建国以前,贵州作家在全国文坛具有影响的仅谢六逸、蹇先艾二人。解放  相似文献   

9.
侗族大歌是侗族民歌中的一朵奇葩,是侗族人民的瑰宝和智慧的结晶,因此,侗族大歌的保护和传承是我们每个侗族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侗族大歌的保护和传承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伟大工程,我们一定要树立主人翁意识来保护侗族大歌,让侗族大歌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0.
周海波 《理论学刊》2005,1(12):111-114
中国现代女性作家,其思想感情和文学写作正处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矛盾之中,对妇女解放、男女平等问题存在的诸多差异性的理解,构成了双重的文化矛盾, 同时,倾向中国古典式的审美风格还是西方现代性的审美风格,也是不同作家的不同审美追求.由此,形成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文化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文学也揭开了新的一页。在此之前,由于“文艺从属于政治”的极左口号的束缚和专制政治的重压,使本应是万紫千红、生机勃勃的文学园地变成了满目凋零、禁区重重的荒漠。打倒四人帮,作家解放了,文学解放了。渐渐地,一大批经验丰富功底深厚的老作家和经历磨难日臻成熟的中年作家及在新时期沃土上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终于打开了那道满涨着生命活力和青春芬芳的艺术闸门,一任新与旧、情与欲、传统与西方、道德与人性的激烈的碰撞、  相似文献   

12.
人文传统,人文精神,文化、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与地域内自身历史条件和环境密不可分。昭通作家群在全国名声鹊起,昭通文学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是由一定历史阶段文学发展的态势决定的,有其独特丰富的文学成长要素和自然环境的深远影响以及社会因素的养成。  相似文献   

13.
文学是客现现实的反映,还是作家主现意识的产物?这一问题历来是文艺界争论不休的问题。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幸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中国传统的“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深刻阐述了文学与社会政治、时代风尚、作家个性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后世的文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在二十世纪以来新文学的历史长河中,不论是左翼作家还是革命作家,不论是党员作家还是进步作家,其文艺思想的生长与成熟差不多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与本土化密不可分。除了像鲁迅、郭沫若、茅盾等少数文坛巨匠是以英文、日文等译本汲取这一滋养之外,大多数现代经典作家都是借助毛泽东文艺思想间接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各自的文学创作实践中反复检验,不断修正,逐渐耸立成为文学之林中的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15.
刘艳 《理论学刊》2007,8(5):121-125
中国现代作家的孤独体验,是中国现代作家在激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无所依傍的矛盾心态的表征,寄寓了作家自身的深刻焦虑和对民族国家的现实关怀。这种蕴涵着复杂、矛盾、悖论与艰难的思想演进历程,展示出中国文化和文学进行艰难的现代转型的精神印记。  相似文献   

16.
<正>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对于侗族来说,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声音,更是其文化的积淀,历史的陈仓。侗族,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这是一个曾长期没有文字的民族,其文化精髓在侗歌。对于侗族来说,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声音,  相似文献   

17.
正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侗族作家陆景川历经二十年,潜沉史迹、荟萃时事,撰写了《千年风采》一书。人文荟萃、洋洋大观,其特色跃然可见:一是填补了"名人与黔东南"这一类图书的空白。书中收录了许多与黔东南有关的知名人物。著名历史学家、传记作家杨天石先生在凯里考察  相似文献   

18.
东北作家群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相对松散的创作群体。东北作家群的创作在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上为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他们的创作具有多重的价值与意义。就读者接受的角度而言,东北作家群的创作丰富了读者的阅读视域,提供了读者阐释的多种可能与想象空间,具有激励读者与时代共鸣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晨 《理论学刊》2005,(12):115-117
左联后期作家以其创作实绩突破了20世纪30年代初左翼文学的公式化和概念化倾向。他们的现实主义创作保留了启蒙文学的人性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现实主义的核心内涵———“人文主义”。尽管政治意识形态对文学的介入限制了左翼作家对艺术的追求,但这些作家对现实主义的探索,于我们今天理解现实主义依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韦佳 《当代贵州》2010,(12):56-56
侗族摔跤作为与斗牛齐名的、深受侗族人民喜爱的体育项目,保留了侗族的原生态文化,集欣赏性、娱乐性、竞技性、民间性于一体,也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取得了一定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