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行政侵权客体的精神权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精神权利作为行政侵权的客体经历了一个不予承认到给予承认,从最初的采取限定主义原则到后来的非限定主义原则的过程,而且精神损害赔偿范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我国的行政侵权制度并未否定精神损害赔偿,只是很不完善。在我国建立行政侵权精神损害的赔偿金制度是必要的,为了切实地保障行政侵权中的精神权利,应当遵循全部赔偿的原则,而且要对赔偿数额进行量化。  相似文献   

2.
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是我国法学界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本文试图对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理论依据、适用范围、认定标准、数额确定等问题作一探讨。一、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依据对于财产损害给予物质赔偿,人们是能够理解的,但对于精神损害给予物质赔偿,  相似文献   

3.
曹守晔 《中国法律》2010,(5):13-13,69,70
近日,备受关注的罗彩霞案尘埃落定。在本案中,被告律师认为原告主张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过大,并提供了此前其他法院审结的类似案例予以说明。在此类侵权案件中,争议的一个焦点是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但法律没有对赔偿数额给出答案,也不可能有答案。对于法官来说,赔偿数额是其自由裁定权的范围,而被告代理人提供的案例,  相似文献   

4.
从整体上来说,我国法律以及司法解释对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没有规定赔偿标准。在本文中,文章说明了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关于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情况,分析了我国关于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确定存在的弊端。接着文章论述了我国确立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标准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标准途径。  相似文献   

5.
精神损害赔偿金的确定依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惠英  李克荣 《河北法学》2001,19(6):157-159
精神损害赔偿是对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人进行精神抚慰的手段。在精神损害赔偿诸问题中.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如何确定争议最大。如何掌握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和具体数额.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也是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损害赔偿是民法上的重要制度。损害可以分为人身损害、财产损害与精神损害。在现代物质文明社会,财产损害赔偿向为各国法制之重心,至于精神损害则是随着人权运动的兴起及个人人格自觉,逐渐受到重视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完成了侵权行为法的现代化。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人民法制观念的增强,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越来越多,赔偿数额越来越大。司法实践的要求推动着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理论研究的发展。笔者亦欲对精神损害赔偿范围、赔偿原则、赔偿标准等法律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由于自然人的情感、精神是无价的,所以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中,要精确计算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十分困难,在实际案件的操作中,存在损害赔偿的标准不统一、法官的自由裁量随便等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一些案件的判决结果不合理,达不到精神损害赔偿的目的。虽然精神损害赔偿数额难于确定,但是法律却必须将它合理的量化,旨在保证司法的救济性和公平性。本文结合我国相关规则现状,认为精神损害赔偿数额认定标准应当加入地域性区分性和身份区分性规则、精神损害赔偿级别规则等。  相似文献   

8.
侵犯生命健康权所造成的损害,主要有两大方面,即身体损害(包括伤害致死)和精神损害。一般来说,身体损害和精神损害是无法以金钱计算价值和直接进行赔偿的。其补救办法就是对身体损害进行治疗,对精神损害进行抚慰。对身体损害进行治疗的经济支出和因身体损害而引起的收入减少,都是因身体损害所引起的财产损害,也就是身体损害的应赔范围;对精神损害的抚慰,目前最好或最常用的方法,莫过于金钱抚慰。所以,侵犯生命健康权的赔偿范围,就是指围绕身体损害和精神损害这两个方面的赔偿项目和数额之和。一、确定赔偿范围应该明确的三个问…  相似文献   

9.
在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研究中,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标准化问题一直是争议的焦点。本文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标准化这一问题,结合我国司法现状展开讨论,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刻剖析,揭示其弊端及缺陷,并对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提出几点探讨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该文着重对当前进行的司法改革问题涉及到的理念、人权保障、侦查制度和审判制度改革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提出了具体意见。特别是对刑事诉讼中人权保护和司法公正原则的实现提出了具体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兆武 《法制与社会》2010,(15):144-144
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当民事主体因其特定人身权利或财产权利受到不法侵害,导致人身权益受到损害或陷入精神痛苦时,要求加害人通过财产赔偿方式予以救济和保护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精神损害赔偿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确定统一的标准。在民事审判中具体适用赔偿上,应根据个案的性质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参照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合理的赔偿数额。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法上,过失导致的纯粹精神损害经历了一个从不赔偿到赔偿、赔偿范围逐渐扩大的发展历程。在判例法上,“影响规则”、“危险区域规则”、“旁观者规则”和“特殊关系规则”等的发展,一方面使美国的精神损害赔偿与身体上的损害逐渐发生分离,另一方面则使精神损害的赔偿从直接受害人扩大到第三人。美国《侵权法重述》也顺应了这样一种发展趋势,特别是第三次《侵权法重述》对判例作了很好的总结。美国法上的经验,在我国《侵权责任法》刚刚颁布并且仅仅对精神损害作出了概括性规定的今天,对于如何解释和适用该法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所谓刑事附带精神损害赔偿诉讼,就是指刑事被告人实施了侵犯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人身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了严重的精神损害,被害人请求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责令被告人支付一定数额的金钱以赔偿被害人精神损害的诉讼活动。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然在第53条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作出了规定,但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及有关法律法规并未对附带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和阐述,我国1986年的民法通则和1991年的民事诉讼法与1979年的刑事诉讼法和刑法在立法技术处理上又不尽一致,不同的专家学者和审判人员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4.
<正> 对于财产损害给予物质赔偿,人们是能够理解并能接受的,但对于精神损害给予物质赔偿,人们常常感到费解。这里就涉及到精神损害物质赔偿的立法依据问题。对此,笔者谈谈个人的见解。 (一)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的联系性精神利益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高级形式的需要和利益,它在通常情况下是无形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也有共有形的代表物,如奖章、奖励证书、荣誉证书、学位证书等等。精神利益与物质利益不同,它不象有形财产、技术商品那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指经济  相似文献   

15.
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未成年被害人提出的精神损害赔偿诉求经历了完全禁止、允许折中提出、限制性允许提出三个阶段。遭受性侵的未成年人所受精神损害严重且持久,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长期缺失,表明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并不到位。将精神损害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符合法律逻辑,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在性侵犯罪中构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未成年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要严格限制案件的受理范围,科学确定赔偿的范围和数额。检察机关应积极履行支持起诉、司法救助等职能,切实为未成年人的成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6.
宗睛 《特区法坛》2005,(4):42-4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解释》)于2004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由于该解释对人身损害赔偿所涉及的赔偿标准、赔偿范围和赔偿数额等具体问题的统一,与现行民法基本法和特别法的规定不尽一致,与此前有关司法解释也有较大差异,造成司法实践中尤其是基层法院对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时如何正确适用《人身损害解释》存在一些误区。本文拟结合一起具体案例,对有关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希望对审理好类似案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处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精神损害的赔偿逐渐成为争议的焦点。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此,笔者就通过分析精神损害赔偿的含义、法律依据及部分地区标准并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与大家共同来议议交通事故处理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探讨如何赔偿才能平衡各方利益,体现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18.
张宝华 《特区法坛》2003,(77):16-17,19
与现代社会的人权发展相联系,精神损害成为本世纪世界各国侵权法中突出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尤其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权运动的高涨和人权组织的空前发展给法律发展提出了严峻和现实的课题:保护人权和尊重人权应当成为现代法律的精神。在此历史背景下,侵权行为人须对其侵权行为而使他人遭受的精神损害给予金钱赔偿成为各国立法和司法发展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9.
楼自力 《中国司法》2010,(11):36-38
新《国家赔偿法》的颁布实施,是“人权入宪”理念在专门法中的具体拓展和延伸。其在规范赔偿程序、畅通赔偿渠道、保证赔偿支付等方面的完善,充分体现了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的现代行政法治精神。新《国家赔偿法》在形式和内容上进一步保障赔偿请求权人获得国家赔偿的权利的同时,也对各级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行为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20.
简论婚姻纠纷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婚姻法首次规定了离婚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无疑是我国婚姻法的一个重大进展。但新婚姻法对离婚的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有不尽完善之处,也没有涉及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两类婚姻纠纷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有必要依据婚姻的本质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