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与自由     
第一,法律反映自由。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这种意志不是“自由意志”或“任何意志”。它是由统治阶级的社会存在决定的。任何一个统治阶级在制定法律的时候,总是从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扶持和保护对其有利的事物和现象,排斥和打击对其不利的事物和现象。马克思指出:“法律只是在自由的无意识的自然规律变成有意识的国家法律时才起真正法律的作用……它是人的行为本身必备的规律,是人的生活的自觉反映。”也就是说,法律是统治阶级站在维护其利益的立场上认识和利用必然,是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为人们的行为制定的规范。自由也不是一种任性,也是被认识和被利用的必然,所以法律所作出的规定必然包含着自由。所以,马克思认为,“法律不是压制自由的手段,正如重力定律不是阻止运动的手段一样。”  相似文献   

2.
黄群 《理论导刊》2004,(6):63-64
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是一部千古不朽的文学、史学巨著,同时是一部体现了司马迁文献观和文献学方法论的巨大成就的文献学巨著,从《史记》一书的文献征集、考辨、体例、目录等方面可以看出司马迁对我国文献学的开拓之功。  相似文献   

3.
谢振玲 《学理论》2010,(4):139-140
当今世界,历史学已经正在并将继续受到冷落。史学是否有用?人们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实际上,史学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消闲功能;求知欲的满足、良知的培养;垂训后世……不同的人都可以从这里自得其乐。我们就以古代埃及史为例,来感受一下史学的“普遍的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请尊重历史     
历史是人类智慧的一座积淀丰厚的富矿,供人们采掘;历史是人类智慧的一株深植厚培的大树,任人们采摘;作为一门显学,史学堪称治国之学,智慧之学。近代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毛泽东主席也教导人们,“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近年来,各类历史剧在银幕上、舞台上、荧屏上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历史唯物主义考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观或者价值观念是一个由经济学的“价值”概念引申出来的哲学词汇,价值在这里用以表述人们判断事物对于自身的意义,包括是非、善恶、美丑、好坏、有用无用等等。以此推论,价值观就是关于人们判断事物意义的观念和追求这种意义的信仰与理想体系。价值观属于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正如一切思想意识一样,统治阶级的价值观意识就是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社会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即本文要讨论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既然是意识形态领域的观念性的东西,也就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6.
“君子”历史演变刍议○傅荣昌“君子”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典籍文献中,首先是作为各级贵族的通称而出现的,后经春秋战国兴起的知识分子阶层的注解提升,特别是儒家的极力推崇和宣扬,逐步由统治阶级的专称演变为“有才德的人”,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信奉的道德人格的化身。...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10)
伦理行为中的规训是空间的条格化和网格化固化人们交互时间、交互行为的重要方式。规训产生的原因是自然现象下人伦崇拜的重要延伸,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矛盾的必然结果,也是个体性和社会性矛盾的必然要求。通过规训,人们会产生对整体性社会善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要探讨中国传统史学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关系,就必须先探讨五四前产生的中国新史学。这里需要说明一点,新史学主要是相对于封建旧史学而言,同时也并不是说新史学就等于资产阶级史学,中国新史学不同于西方的“新史学”,中国的新史学是由封建史学向资产阶级史学或马克思主义史学转变时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犯罪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題。人们往往譴责犯罪分子“沒有人性”、“兽性发作”。人为什么“沒有人性”了呢?“兽性”为什么能在人身上“发作”?犯罪和“人性”、“兽性”有什么关系?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9页)犯罪无非是统治阶级在法律上认定的人的一种行为,青少年是人的一个组成部分,青少年犯罪就是以青少年为主体的那部分犯罪。因此,本文试以人为出发点,对犯罪和青少年犯罪作些初步  相似文献   

10.
解析“新人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新人类”于 2 0世纪 70年代在日本出现 ,很快在中国台湾和香港被引用。中国出现“新人类”一词是在 90年代初 ,近几年媒体上使用频率日见增多。广东省青年刊物《黄金时代》在去年第 5期发表了《新人类宣言》 ,并从第 6期起在封面大字标明该刊为“新人类先锋期刊” ,每期都有多篇关于“新人类”的文字。以该刊上述文字为基础、由邱华栋等编著而成的《酷的一代》一书在去年 8月出版 ,加上其他报刊的文字 ,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中国“新人类”论述的一些梗概。中国虽然尚不具备“新人类”出生的普遍土壤 ,但在发展较快的都市里 ,“新人类”已…  相似文献   

11.
孙晓梅 《学理论》2009,(5):191-192
道德评价是衡量一部史学作品的首要条件,司马迁是否也同样认识道德评价的价值.应该是毫无疑问的。他在电学评价中更融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精神,使得这种道德精神在《史记》中得到发扬光大,成为千古不衰的典型。  相似文献   

12.
论和谐史观     
郑先兴 《学理论》2009,(7):114-1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作为当代的施政纲领和政治思想,将自然地成为指导历史研究的新观念。即“和谐史观”。其要义就是将历史看作是人类自身发展的过程,而经济增长、社会安定和执政实力,才是历史发展的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历史整体的发展是进步的,但在具体的细节上却需要人们谨慎小心,勤奋创造,才有可能推进历史不断地发展。其意义是对传统的阶级斗争史观的超越和发展,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史观、现代化史观和稳定史观等各种史学思潮的拨乱反正,对盛行于民间的文化史学的一种引领。  相似文献   

13.
谈"官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建华 《党政论坛》2004,(11):41-42
“官德”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为古今中外的统治阶级所重视。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崇尚德治的国家,中国传统文献几乎无一不涉及“官德”问题。诸多政治家、思想家的共识是“惟治乱在庶官”,“官德”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今天,党的领导干部虽然不同于旧时官吏,但从执掌社会公共权力的共性着眼,人们通常也把领导干部称之为“官”,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也就被称之为“官德”。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要求领导干部首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德治国,重在以德治“官”。在新时期的严峻挑战面前,领导干部的“官德”建设在公民道德素质建设中…  相似文献   

14.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有力保障。我认为,在加强对公民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全体公民道德素质提高了,防御犯罪能力增强了,违法现象就会大大减少。因此,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要先于、重于法制教育。一、法律与道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首先,从法学的角度看,法律与道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法学概论》指出,“法律以其所特有的强制性,积极保护和推行统治阶级的道德,以扩大统治阶级道德的影响”,而且“统治阶级的道德观念和法  相似文献   

15.
在生活中,有些为人们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或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事物,往往反遭轻视乃至忽视。“们”字便是一例。“们”在现代汉语里,使用频率很高。“我们,你们,先生们”之类,常见诸文字或口语,但许多现代汉语的专著中却难见论及“们”的文字,至于现代汉语教材,提到它的则更少。因而,时至今日,它依然披着一层面纱,站在众多莘莘学子面前。近读《现代汉语辩难一百题》(简称  相似文献   

16.
“刁民”,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对一些敢于反抗剥削、反抗压迫的老百姓的侮辱性称呼,而现在却被某些基层干部用来称呼对政策有不满言行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史学名家辈出,成就巨大,今天对其发展道路认真地反思、总结,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应当树立动态发展的眼光,从宏观上做出“新史学流派”的新概括,研究它如何由“思潮”发展到“流派”,研究这一群体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一群体学者的共性和各自的学术个性;并进而形成20世纪史学“三大干流”(新史学流派、新历史考证学派、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平行发展和相互影响的总体研究思路,取代以往“两大干流”的认识。其次,应进一步探究新历史考证学如何继承了乾嘉考证学的优良传统,同时又因获得进化史观等新的理论指导而成为一门近代学术;至1949年以后,又因为接受唯物史观的指导,而推进到新的境界。再次,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应如实地总结它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深刻反思其经历过的曲折;要开掘出“传统思想的精华如何通向唯物史观”一类的新课题;对于建国后“十七年”史学,应抓住“两种对立的学风”这一关键做观察、分析,既认真总结教条主义一度盛行的深刻教训,又恰如其分地总结正直学者发扬优良学风而取得的巨大成绩,以此坚定我们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用以指导史学研究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日月 《瞭望》2002,(35)
近日,武汉某报刊登了一则200余字的天气预报,开头一段是这样的:“风神”今天为武汉清凉之夏流尽最后一滴血,明起副热带高压的“热虎之手”逐步伸过来。随后,文中又出现了“鏖战”、“大兵压境”、“背后杀来”等与天气毫无干系的词语。 读罢,笔者好一阵目瞪口呆。如此杀气腾腾、血雨腥风的文字,是在  相似文献   

19.
德法并举的治国方略 ,在阶级社会形成以来始终是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重要抉择。“德”与“法”有相同作用也有不同特点 ,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坚持德法并举 ,有助于廉政建设和改良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20.
李洁非 《各界》2013,(7):43-43
中国史学一直不能摆脱一样东西,我们姑名之“义理”。这便是梁启超所说“必侈悬一更高更美之目的,如‘明道’、‘经世’等,一切史迹,则以供吾目的之刍狗而已。”这个思路,是我们史学的鼻祖孔子开辟的。他老先生作《春秋》,终极目标不在历史事实本身,而在“使乱臣贼子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