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妙语     
《时事报告》2010,(8):5-5
在人才使用中,要注重处理好“儿子”和“女婿”的关系。对引进的外来人才,要当作“上门女婿”,充分信任,放手使用,最终让他们变成“儿子”,否则也会用不好、留不住。对现有人才,更要使用盘活,防止气跑“儿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谈人才使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渴求人才、呼唤人才,绝不能“闲置”人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贵阳市按照“超常规加强人才培养,超常规引进高层次人才,超常规激发人才活力”的人才强市战略总要求,以建立中组部人才工作联系点为契机,把人力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来规划和开发,坚持对人才“大气、大度、大方”的方针,实施“洗脑”、“健体”、“提神”等工程,把各类人才聚集到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各条“战线”上来,有...  相似文献   

3.
最近,衢州市部署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即“百家亿元企业科技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千亿产业板块领军人才集聚工程”、“万名农村人才拜师学艺工程”,培养造就大批创业创新人才队伍,营造优势聚集人才、留住人才、成就人才,进一步发挥各类人才在“创业创新、富民强市”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首个国家级“人才特区”,北京海淀区自全面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以来,以吸引人才、支持人才、成就人才、服务人才为核心,并以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为契机,坚持推行“党内党外人才统筹一盘棋”的理念.成绩斐然。前不久,本刊专访了海淀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杨智慧(以下简称“杨”)。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来,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对新形势下的人才问题和人才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人才”,“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6.
“2003年,我作为高端人才被引入上海,现在我所带领的实验室已经申请知识产权80多项。”市人大代表、东华大学特聘教授朱利民提出,目前上海人才引进政策未能与海外高端人才的需求“对接”,使得这些人才在“落沪”时仍有“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7.
金松 《群众》2012,(6):69-70
近年来,南京市全力聚焦“人才第一资源、教育第一基础、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驱动力”,把“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和“制度先试、园区先行”作为关键举措,准备用五年时间把南京建设成为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并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人才特区。为此,南京推出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八大计划”,  相似文献   

8.
吴田  荆林波 《探索与争鸣》2023,(11):144-153+195
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各地区、各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而提升人才吸引力是这项工作的关键环节。人才高地吸引力包含“条件”和“结果”两个维度,前者是指符合人才发展预期的成长环境类条件和满足人才工作及生活需求的服务保障类条件;后者是指实现高水平人才的高密度聚集和人才队伍的“提质升级”。在“三大体系”建设的目标指引下,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高地吸引力评价指标具体可以围绕“人才吸引条件”“人才聚集程度”“人才队伍素养”三方面展开。就现状而言,我国当前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高地吸引力建设仍存在价值错位、梯队分布、近亲传承三组矛盾,以及地域分布、机构分布、学科分布三组极化现象。提升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高地吸引力,亟需进一步找准优势定位、优化资源配置、适度倾向引导。  相似文献   

9.
坚持在服务方法的创新上下功夫,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创业发展环境。引进紧缺急需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做好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毕业生到德清创业的招聘工作。大力发展网上人才招聘,开展“人才招聘服务周”和“乡镇、企业专场人才招聘会”等活动。启动人才公寓建设工程,为在德清工作且在本县暂无住房的人才提供周转住房。结合县“优质服务提升年”活动,为各类人才提供优质系列服务,加强与高层次人才的联系,开展为硕博士服务“六个一”活动,在县属医院为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康咨询专家团,发放高层次人才健康服务绿卡。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本” “人才是第一资源” “人才是最有价值的生产力” “人才是问鼎世界强国的金钥匙” …… 随着世界各国对人才含义的诠释,一场全球化的人才竞争悄然撕去了温柔的面纱, 21世纪世界人才争夺大战日趋白热化。 警惕、警惕 !烽烟骤起 1996年 12月 30日,美国《商业周刊》载文,第一次著述了“新经济”的概念。短短几年时间,新经济作为“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巨大调整。在其法则和体制作用下,全球资源 (资本、技术、人才 )被高度、高速、高效地重新分配,首先在…  相似文献   

11.
省政府近日正式印发了《浙江省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人才规划》)。按照省委、省政府?八八战略”、“两创”总战略和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部署要求,《人才规划》坚持服务科学发展,提出了未来5年我省人才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作为我省“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之一、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5年实施方案,《人才规划》无疑是一张“十二五”期间我省加快建设人才强省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12.
人才是事业的支撑。2003年以来,针对全市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缺乏,受劣势区位限制,经济基础薄弱,政策倾向性支撑不足等因素制约引不来高端人才的实际情况,玉林市委组织部创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聚才思想,通过构建五大平台,打造“博士洼地”引进高层次人才,探索出一条极具玉林特色的“低成本、易操作、求实效”的人才引进新路子,目前,全市现有在职博士达24名,“编外博士”220名。  相似文献   

13.
<正>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为有效破解养老服务人才专业性不强、流动性大、结构不合理等发展瓶颈,近年来,深圳市紧抓“双区”建设、“双改示范”重大历史机遇,探索构建了一条“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学研用立体推进”的双元制人才培养路径,通过“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在人才入口上扩大来源,在人才存量上提升能力,在行业发展上增强吸引力,为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老有颐养”提供了人才支撑,托起幸福“夕阳红”。  相似文献   

14.
党管人才,是我们党新世纪面临的新的时代课题,组织部门要充分认识“党管人才”理念提出的背景和深刻内涵,真正把人才问题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来抓,作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关键性问题来落实。“党管人才”理念的背景分析“党管人才”是“党管干部”的拓展和延伸,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传统的人才工作模式逐渐显露出与时代不相适应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浙江人事》2009,(2):23-23
象山县在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方面实施“人才活力工程”,强势推进人才本土化。一是拓宽引才引智渠道。大力实行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开辟人才创业“绿色通道”,通过市场招聘、项目引才引智、引资引才等形式,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的协作与联系,采取项目合作、兼职、考察讲学、担任业务顾问等多种形式,吸引各类人才参与象山建设。  相似文献   

16.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是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的关键所在。济南市在人才工作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创新,提出构建人才工作“决策体系、执行体系、监督体系”的工作目标,切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推动人才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在创新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着人才工作“决策体系、执行体系、监督体系”构建和有效运转。需要通过采取设立机构、完善制度、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加以解决,从而推动人才工作三个有机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肖双 《群众》2023,(6):16-17
<正>兴大业,先用人。释放人才红利是乡村振兴的“必选项”。连云港市一直把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引擎”,聚焦产才融合,激励广大人才发挥“三带两助”作用,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如今,连云港跻身“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强,入库乡土人才达3000余人,乡土人才载体获批数位居全省前列,跑出富民兴村加速度。我们将继续做好乡村人才振兴文章,通过搭平台、建机制、强保障,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现代猎头公司和猎头产业的最初形式是“二战”后期美国的“战争猎头”行为,再逐渐嬗变为商业化的猎头公司,直至发展成为今天人们熟知的猎头产业。“猎头”的精髓在于主动出击、积极搜寻、持续跟踪、千方百计网罗人才,这是一种进攻型的人才竞争行为。“国家猎头”则是由国家主导并主动出击,借鉴猎头机制和路径,动用军事、政治、外交等资源和手段,在全球范围内搜寻、网罗、聚集、吸纳高级人才,直接体现国家战略利益和维护国家人才安全的进攻型人才竞争战略。“国家猎头”是国家为从全球范围内引进人才、吸纳人才、挖掘人才、争夺人才而展开的积极的人才竞争战略,是国家人才战略的子战略。  相似文献   

19.
王恺 《现代领导》2007,(6):30-31
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关键靠人才。今年,我们将以“人才工作推进年”活动为抓手,着力推进人才工作“五大计划”,全面提升“党管人才”水平,增强率先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有效的人才继任计划应是一项持续的人才战略,而不少企业却将其视为任命“救火队员”的备选方案。企业的人才继任计划,不仅需要识别关键人才,更重要的是借此形成人才梯队,支撑企业的发展战略。可惜,有些企业的人才继任计划尽管“看上去很美”,落实起来却经常“半路抛锚”。本期专题将从“问题”入手,在“流程”和“实践”中努力为企业找到破解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