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覃淋 《当代贵州》2021,(14):6-7
贵州尽心尽力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将民生工作作为检验人民幸福指数的考核目标,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民生的温度、幸福的质感。悠悠万事,民生为大。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段希铸 《世纪桥》2008,(11):48-49
改善民生是党的重要政策指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它成为社会建设的突出目标;改善民生就是满足人民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是党的“民生”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探讨人的需要与民生问题,对于深入理解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生视角下政府职能转变规律与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田甜 《唯实》2014,(8):64-67
新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体现了党和政府执政的最终目的,也是党和政府在今后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就政府管理和发展而言,需要满足改善民生的多样化需求,必须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才能更好地为民众服务,而政府体制改革的核心是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生建设是幸福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没有民生的改善就谈不上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十一五”时期,宣恩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关键抓手,在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五年翻一番的同时,各项民生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2012年3月,宣恩县统计局按照群众幸福指数的基本指标在全县进行了抽样调查,群众幸福指数达到85,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5.
由国家环保总局指导发布的我国首个环保指数“民生指数2006”显示,认为“环境污染对现代人的健康已构成了巨大威胁”的公众比例达86%。指数还显示,我国的环境行为和公众的环保意识均不及格,当遇到环境问题需要帮助时,只有3.3%的人会选择“诉诸法律”。  相似文献   

6.
对民生进行法价值解读,确立法的民生价值,有益于强化民生价值理念,增强社会公众对我国法律的价值认同,推动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构建。民生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基本需要,法律满足民生需要和欲求的积极意义即是法的民生价值。法的价值的多元性及其体系的开放性是确立法的民生价值的前提条件,法具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功能属性是法的民生价值的客体根据,人民群众具有改善民生的强烈需求是法的民生价值的主体根据。  相似文献   

7.
《求实》2014,(5)
"民生政治"时代下我国正致力于建设一个民生政府。民生政府对政府回应具有独特的价值诉求。然而,目前政府回应不能完全体现民生政府应有的价值诉求,不能充分地满足民生政府建设的客观需要。为此,我国政府回应需立足于民生政府建设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改善民生是党的重要政策指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它成为社会建设的突出目标;改善民生就是满足人民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是党的"民生"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探讨人的需要与民生问题,对于深入理解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生财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分配活动或分配关系,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政府收支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财政体制和财政制度。  相似文献   

10.
改善民生是党的重要政策指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它成为社会建设的突出目标;改善民生就是满足人民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是党的"民生"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探讨人的需要与民生问题,对于深入理解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民生新举措令人关注。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民生礼包"既强调纾困兜底,又强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诸多百姓生活的热点、焦点、难点,都在"民生礼包"里得到正面回应。  相似文献   

12.
刘小丰 《奋斗》2009,(2):30-31
社会保障与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是民生之福,民生之盾。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生活无后顾之忧,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然而,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仍然不健全,无法满足广大农村群众的基本需要。打破社会保障城乡二元分立的樊篱,加快推进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民生是社会和谐之本。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湖北省宜都市不断强化民生为先的理念,通过建立健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等六大体系,加大民生投入,加强民生项目建设,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体现到群众幸福指数提升上,实现了城乡公共服务更加充分,城乡居民生活更加富足,社会秩序更加安定。  相似文献   

14.
“学习的出发点、落脚点都在服务群众、改善民生和推动科学发展上,要通过服务群众,用民生幸福指数来检验学习成果。”谈到如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时,临沧市市委书记杨洪波说。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在“7.23”重要讲话中指出,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随着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要求的增强,对加快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期盼的提高,中国共产党需要创新社会管理,在社会建设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国家与社会、实现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带领人民落实当家作主权利,不断满足人民对于幸福生活的新期待来展开执政逻辑和发展脉络。并以此为价值中轴,形成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理论。一、“人民幸福”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核心价值创新社会管理,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就是在尊重人民主体性和当家作主权利的基础上,党的组织更好地服务民生,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过程。它直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核心理念。以民生改善为根本的社会管理创新过程,本质上是不断满足人民幸福生活的过程。一个时期以来,关于国民幸福指数的概念被许多学者反复提及。正在施行的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将重点从经济增长转向以人为本的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过程,并突出了“人民幸福”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6.
<正>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城市发展要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广阔的发展舞台,更要提供优质宜居的生活空间,更好满足人的“需要”。换句话讲,未来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市民的幸福感,而市民的幸福感来自于城市发展前景更广阔、公共服务更优质、生活环境更舒心安心、生活成本更适当等。成都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高质量发展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城市,用心用情回应民生关切、增进民生福祉,将城市发展成果转化为市民可感可及的美好生活体验,让幸福成都更有温度、更有质感、更有内涵。  相似文献   

17.
《学习导报》2014,(7):F0004-F0004
2013年以来,湘潭经开区紧紧围绕“全面贯彻十八大,建设美丽新九华”主题,提出要出台领先周边地区半步到一步的民生福利。提升九华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擦亮九华民生金字招牌。  相似文献   

18.
《求贤》2012,(11):26-26
近年来,宁河县牢固树立民本理念,在寻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围绕夯实“基本民生”、抓好“重点民生”、保障“底线民生”,连续五年实施二十项民心工程,特别是今年谋划的新二十项民心工程。努力改善群众生活,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实现了“在发展中惠民、在惠民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今年,阿克塞县将按照“发展抓项目、和谐抓民生”的工作思路,积极落实各项惠民措施,加大民生项目建设,在现有水平上提高标准、提升质量,以提升幸福指数为落脚点,切实把富民惠民的各项工作做细做实。  相似文献   

20.
鲁全 《前线》2023,(10):20-23
建设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民生福祉需求的重要举措。我国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在制度内容和体系结构、内在动力和发展目标、主体关系和适用对象上都需要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中国特色。健全中国特色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以提升民生福祉水平、优化体系结构、增加有效供给和实现协同治理为基本着力点,重点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积极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