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贵州日报《静悄悄的"状元村"》一文报道:黔西县农场村,一个仅有600来户2000余人的贫困村,自上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从小村走出了500多名大学生,其中不乏硕士生、博士生,农场村因之成为名震一方的"状元村"。这个偏远民族村寨有着浓浓的求知气息:家家户户以读书为荣,以不读书为耻,父母节衣缩食甚至靠借贷也要供孩子读书,全村入学率一直保持在100%;村里建学校,600多名学生及全村群众自发背砖背瓦,感人事迹被教育部门载入档案;尽管全村"茅草屋占了一大半",但家家房顶上安装的电视卫星接收器,却日渐丰富着村民们的精神家园……无独有偶,在龙里县的摆省乡,一个叫打磨山的小山村,村民们为了教育殚精竭虑的故事也同样令人动颜:火灾过后,先修学校再建家园;为筹集建校款不惜借贷;家家都以孩子读书为重为大……然而,农场村的支书说:"要是群众再富裕些就好了,那样的话'状元'、'秀才'就会更多。"以黔西县为例,2004年上半年,全县因家贫而面临失学的农村学童高达4000多名,县教育部门为此专门出台减免政策, 仅此一项减免费用188万元;能入学的高等院校学生中,由社会捐资助学者居多。--为何农村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的现象日益突出? --为何教育收费与农村经济发展会背道而驰? --农村教育与农民致富应该怎样协调发展? 本栏目选载了两篇稿件,一篇讲述打磨山人办学的经历和故事,一篇是镇江日报老报人吴之如先生对"状元村"现象的评述。愿他们的讲述和观点能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当代贵州》2005,(20):52
编者按:据贵州日报<静悄悄的"状元村">一文报道:黔西县农场村,一个仅有600来户2000余人的贫困村,自上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从小村走出了500多名大学生,其中不乏硕士生、博士生,农场村因之成为名震一方的"状元村".  相似文献   

3.
在农村,一个村庄就是一个小社会、一个大家庭。村党组织书记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当家人”。“当家人”当得怎样,直接关系到全村的经济发展和民风民俗。沈阳市东陵区英达镇赵家村的村民们庆幸自己有个好“当家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秀兰。  相似文献   

4.
正在辽阳市辽阳县八会镇,有一个群山环绕的小山村叫华严寺村,因始建于元代的古刹华严寺而得名,全村共有627户、1800多口人。华严寺村是远近闻名的"状元村",100多名大学生陆续从大山里走向祖国各地,村民们常以此为荣。但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的束缚,贫困与落后也一直伴随着华严寺村民。2015年6月,我们辽阳市妇联这支"娘子军"来到华严寺村开展驻村帮扶。在前期的精准甄别过程中,妇联主席亲自带队,13名妇联机关干部被分成5个小组,利用三天时间跑遍了华严寺村的所有贫困户,最终确定  相似文献   

5.
赵江涛 《实践》2005,(6):37-38
中河源村紧靠黄河,原为国营海勃湾农场五队,距离市区6公里。全村960 人,耕地面积460亩,2000年农场撤销时, 集体经济一无所有;村级管理名存实亡, 只留一名队干部负责收费;村里小偷小摸、邻里纠纷时常发生;多年没有清理的垃圾堆满村庄四周;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到处坑坑洼洼,村民生产和生活很不方便;菜经常烂在地里卖不出去,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是市区都挂上号的“问题村”。  相似文献   

6.
《求贤》2009,(9):21-22
双街村位于天津市北辰区北运河畔.共有10个村民小组.有村民627户,1650人,党总支下设4个支部、93名党员。近年来,特别是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村党总支按照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五个好”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积极探索“农村产业化、工业园区化、农村城市化”的发展模式,带领全村走上了富裕文明和谐之路。成为全国精神文明先进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天津市明星小康村和红旗党组织标兵。  相似文献   

7.
我叫韩传山,任扶余县陶赖昭镇八岔村党支部书记已整整10年了。10年来,我牢记党的宗旨,团结班子成员,带领村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改写了八岔村穷、脏、散、乱的历史。到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3200余元,集体固定资产107万元;全村家家住上了砖瓦房,柏油路旁绿树成荫,有线电视、电话走进了村民家;“十星级”文明户133户。去年末,我们八岔村党支部被省委评为“五好”村党支部标兵。 聚民心密切干群关系 要把村里的各项事业搞好,我认为,凝聚民心最重要。而要得到全村群众的拥护,最关键的是抓好班子的廉政建设。多年…  相似文献   

8.
刘文江 《党史文汇》2008,(10):16-22
改革开放30年,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村坚持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全村经历了“吃饱肚子”——“挣上工资”——“住上小洋楼”三大飞跃,2007年,全村集体总资产达到28亿元。韩村河村村民都住上了小别墅,人均楼房居住面积68平方米;只要是有劳动能力的村民,100%就业,人均年工资收入加福利达3万多元。  相似文献   

9.
“3年多时间,我们村就硬化公路23.3公里,人行道、院间道4.6公里,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户户有硬化院坝、家家通自来水。这些公益建设,村民人平集资超千元,全村却没有一个村民为此上访……”说到这些年民主法治管村取得的成效,宣汉县隘口乡长岗村党支部书记陈仁权很是自豪。  相似文献   

10.
两年前,岳池县同兴镇李坝村十分落后,各种拖欠款达14万多万.两年后,李坝村的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村民家家通公路,户户通有线电视,村里的各项工作走在全镇前列.李坝村为何发生如此变化?是因为村里有一位能干的女支书,她多次被县、镇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村支部也被县委授予"红旗村党支部"称号.  相似文献   

11.
报载,山东省胶州市东店子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管理委员会为让群众有效地监督村干部的工作,在村里成立了“老党员议事会”和“村民议事会”两个群众组织,并赋予这“两会”对村干部有监督权。同时,还设立管理建议奖,村民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一经采纳即给予奖励。在村民的监督下,全村7名干部自觉“化权力为服务”,全心全意为村民办实事,村民所反映的问题,均能在48小时内得到解决或答复,受到了村民的称赞和拥护,全村各项工作开展顺利。  相似文献   

12.
《党建》2002,(1)
2000年初,河北武安市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研究制定了《农村“两委”一制三化规范管理办法》。一制,就是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三化,就是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1.积极推进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市委重点建立并狠抓了四项制度。一是建立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村党支部是全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党支部书记是村里的“一把手”。对村内的重大问题,未经党支部和村委会联席会议研究…  相似文献   

13.
庄浪县通化乡高崖韩村有5个村民小组,380户村民,总人口1661人, 党员41名。村党支部以“双培双带”工程为载体,坚持发展与创新并举,走出了一条“能人带动促发展,党员带头奔富路”的新路子。目前,全村新建民房80幢,安装电话108部,购置手  相似文献   

14.
错怪荒岭     
海城荒岭子村,顾名思义,历史上这里曾是一片荒蛮之地。全村1700户人家,仅有1500亩地,一户摊不上一亩地。怎样带领群众奔富裕之路呢?村党总支书记徐恕苦苦思索着。资金不足,这是多年来困扰村办企业发展的难题。他想起了在搞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宣传时,调查和统计过村民收入和储蓄情况。全村村民存款有七八千万元,能不能把这笔钱动员出来一部分,投资兴办集体企业呢?这样做,既可以发展集体经济,又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农村改革实验项目——西安市未央区和平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造日前完成,全村329户村民成为新成立的西安和平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这是陕西省成立的首个股份村。西安  相似文献   

16.
王丽杰 《实践》2011,(8):29-29
2007年8月,24岁的林静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来到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齐奇岭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助理。她以身示范推广新技术,心系村民服务万家,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可,2009年8月,高票当选齐奇岭村党支部书记。她带领全村党员群众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使齐奇岭村由一个班子涣散、人心不稳、各项工作难以正常开展的落后村一跃成为先进村。  相似文献   

17.
高低村位于溆浦县城南端,全村拥有268户、1070人,有土地1088亩。近年来,该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46O吨,比上年增长2.2%;农业总收入963万元,人平纯收入达22O0元;村里已形成“种、养、加、运”一体化产业结构;村民人平住宅面积达4O多平方米,家家用上了卫生水,户户有电视,彩电达95%,有近百户装上了程控电话;今年年初,被县委、县政府分别授予“双文明先进单位”和“农村奔小康示范村”光荣称号。他们“创文明村,奔小康路”的成功经验是:(-)从…  相似文献   

18.
中元,这个白族占总人口90%以上、最高海拔2800米、拥有14个村民小组的村民委员会,是泸水县乃至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中脱颖而出的一颗“新星”。新一届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短短一年时间内,为群众办了几十件不仅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受益到身、感动到心的实事。全村2588名村民和77名党员众口一词:他们是既务实苦干、又舍己奉献的新村官。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河津市龙门村地处吕梁山麓、黄河之滨、秦晋交界的禹门口。全村3400口人,10个居民小组,92名党员,总面积20平方公里。多年来,龙门村在党委书记原贵生同志的带领下,践行“三个代表”,以“四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带领村民共同富裕。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10亿元,上缴国家税金4200余万元,人均纳税1.2万元,人均纯收入超过1.5万元。目前,全村共有家用小汽车300余辆,电话1000余部,手机1000余部,家用电脑100多台。一、以“四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带领村民共同富裕龙门村坚持以集体经济为中坚力量,同时发展股份制经济、联户合作经济和个体经济,“四个轮子”一起转,实现了从传统单一的农业到一、二、三产业的全面发展,走上共同富裕道路。村集体先后拿出1508万元补贴村民住宅楼建设;拿出2700万元用于公益设施及基础设施建设;并且每年拿出5万元为全体村民及集团员工交纳新型合作医疗保险;拿出55万元为初中、小学、幼儿园提供经费及优秀教师奖金;对十多户智障家庭,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安排在企业上班,做到了全村没有一个贫困户。以“七大产业”为支柱,落实科学发展观多年来,龙门村坚持科学发展,形成了洗煤——炼煤——用炼焦的煤气、矸石、中煤发电——电解铝厂——建材——运输——服务(旅游)循环经济的产业链条,拉动了全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繁荣。目前,集团年洗煤200万吨、炼焦100万吨,拥有2.7千瓦/小时发电厂、1.5万吨的电解铝厂、石料厂、水泥厂及300余辆运输车。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为民办实事九年来,村党  相似文献   

20.
《前线》2001,(10)
在延庆县,提起大柏老村,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他们村有全市规模最大的养殖牛小区,70%的村民依靠养牛过上了好日子。说起村里靠养牛致富的经历,村民们无不称赞村支部那股让群众“牛”起来的“牛”劲儿。创业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全国各地农村还在“以粮为纲”的时候,大柏老村支部就从市农场局牵回了30多牛,开始集体养牛事业。可那时村民根本不知道养奶牛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大家伙儿聚到一块儿就开玩笑:瞧,村里要开动物园了。“咱一辈子头朝黄土背朝天,这奶牛咋养还真不懂,能行吗?”也有人为村支部捏了一把汗。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