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刊第5期宋华盛等同志所著的《关于土地转包和抛荒的经济学分析》一文 ,针对经济发达地区农村耕作土地转包的客观必然性及转包中出现的抛荒现象 ,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 ,在掌握一定现实材料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下结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土地自由转包是一个帕累托改进过程 ,出现的土地抛荒是均衡的抛荒 ,政府对此应该顺其自然 ①。”笔者赞同该文作者所采用的实证分析方法 ,承认其对土地转包的经济学分析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但对其简单的推理过程不敢赞同 ,也不同意其文中所作的结论。温州、绍兴是我省经济发达地区 ,农村工业化进程比较快 …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受利益驱动的影响,在我国农村很多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抛荒现象。与此同时,土地流转应运而生,主要有经济的、政策的、制度的等方面原因。据此,本文提出了治理耕地抛荒、促进土地流转的对策措施,以期优化土地流转的内外环境,遏制耕地抛荒,促进土地流转,提高农地利用率,进一步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温州经济发展概况。温州地处海防前线,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该地的建设资金投入很少。从1949年到1978年底的近30年间,总投资额为25.78亿元,人均投资额只有400元,低于全国、全省绝大部分地区的同期水平。再加上温州人多地少,目前人均耕地面积仅  相似文献   

4.
民以食为天,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一件头等大事,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就是要保护耕地。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连年减少,粮食播种面积不断下降,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连续几年减少。2003年粮食总产量降至8613亿斤,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低点。来自国土资源部专项调查表明,我国土地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从1996年到2004年不到10年时间内,全国耕地减少了1亿多亩。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我国耕地减少量为1422万亩,全国耕地面积由2003年10月底的18.51亿亩降为2004年10月底的18.37亿亩,人均耕地由1.43亩降为1.41亩。另一项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已有近700个县(市)人均耕地低于0.8亩;有40%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沙化的影响。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如果不严格土地管理,坚决遏止耕地快速减少的趋势,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我们的生存就会  相似文献   

5.
<正>所谓"农地流转",是指在不改变土地用途前提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方式进行的交易活动。促进农地流转,是实现农地  相似文献   

6.
王金华 《学习月刊》2011,(20):58-59
一、湖北农地经营权流转及规模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地流转比重逐步提高.流转水平总体较低。截止2010年底,湖北通过转包、出租等各种方式流转土地共计541万亩.占全省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11.9%.比2008年流转土地面积7.6%提高了4.3%:乡村农业生产经营户参与耕地流转比重达到24.68%。但是从总体来看.湖北农地经营权流转水平并不高。  相似文献   

7.
工业化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愈加突出的农地抛荒现象,抑制农地抛荒有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中的南方13省域样本数据,文章运用Tobit模型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从地理特征差异视角分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地抛荒的抑制性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地抛荒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第二,农业生产性服务对不同地形的农地抛荒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对平原地区的农地抛荒抑制作用明显,而对丘陵地区和山区的农地抛荒的抑制作用不显著;第三,各类农业生产性服务在不同地形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抑制效应,综合反映为农业生产性服务水平不足。基于此,应加强丘陵、山区等地区的农业生产性服务技术力量,改善其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农业生产性服务水平,完善服务链条;把握不同地形农户需求演变趋势,优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结构;制定差异化农业补贴方式,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廉晓梅 《理论建设》2013,(3):99-101
<正>作为全国农村土地流转试点县,近年来,太和县为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有效途径,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积极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土地流转中介服务。至今,全县共实施土地流转面积近1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6%,其中转包5.1万亩,转让1.9万亩,租赁3.1万亩,互换  相似文献   

9.
张岩 《奋斗》2008,(2):45-46
克山县曙光乡是典型的农业乡。全乡总人口23502人.耕地面积19.4万亩。人均耕地8.1亩。近年来,这个乡开始尝试土地流转新模式。通过公司化经营、反租再包和互助经营等模式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探索出了一条土地经营新模式。截至目前,全乡共流转土地15.7万亩,占总耕地的81%。  相似文献   

10.
太平村位于柳河县城近郊,在这个人均耕地面积不足零点六亩的村里,村集体经济收入连续几年都在三十万元以上,农民人均收入将近四千元。在创建“五好”村党支部的活动中,太平村党支部是如何带领村民走上经济发展之路的呢? 重科技发展效益农业 面对人均耕地面积不足零点六亩的实际状况,村党支部感到,单靠在这有限的土地上进行粮食种植,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党支部召开党员会议和群众大会,集思广益,探讨如何能在有限的土地上产生更高的效益。经过研讨,他们把着眼点落到了依靠地理位置优势,进行产业调整,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上。村党支…  相似文献   

11.
兴隆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山脉中麓,总面积3123平方公里,总人口31.8万,耕地面积22万亩,人均不足7分田,是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石质深山区。交通不便、土地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瓶颈。面对山多地少的现实,我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珍惜每一分土地,为经济建设搞好服务,特别是在城市建设和企业改革上,我们强化经营土地理念,使每一分土地都发挥出最大效益,城市面貌得到很大改观,企业改革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12.
历来以“地大物博”著称的我国,既是人口大国,但又是人均耕地严重不足的国家.我们以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全世界22%人口,但是“人口剧增、耕地锐减”的矛盾正日益尖锐,成为潜在的危机.冷静对待这一严峻现实,才是明智的和清醒的.“人口多,耕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我国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我国土地总面积464394万亩,占国土总面积32.51%,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只有12亩,不到世界人均的1/3,我国耕地净面积20858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4.6%,人均耕地1.2亩(实际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对土地的需求量也迅速猛增,但中国人口众多、人均宜农土地面积与世界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如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珍贵的农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兴隆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山脉中麓,总面积3123平方公里,总人口31.8万,耕地面积22万亩,人均不足7分田,是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石质深山区.交通不便、土地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瓶颈.面对山多地少的现实,我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珍惜每一分土地,为经济建设搞好服务,特别是在城市建设和企业改革上,我们强化经营土地理念,使每一分土地都发挥出最大效益,城市面貌得到很大改观,企业改革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02,(1):32-33
第一,家庭经营规模过小。剩余劳动力过多。我国有耕地面积为19.5亿亩。被2.4亿农户耕种,户均耕地只有8亩多一点,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达3.5亿人之多,人均耕地不足6亩,与国外家庭农场相比相差甚远。由于人均耕地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出现许多“零值劳动力”,过剩劳  相似文献   

16.
《奋斗》2014,(6):F0002-F0002
正小朱家村位于渤海镇西南部,牡丹江畔。全村共有138户460口人,党员19名。全村耕地面积4133亩,其中水田2436亩,这里土地肥沃,主要种植优质水稻、地瓜、花生等作物。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9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 000元。先后获得牡丹江市五个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水资源短缺大国也是浪费水资源大国。我国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仅是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排世界121位,是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我国农业用水量为3400亿立方米,利用率只有0.43,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55%,发达国家平均为75%~85%、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一般都在15%以上,发达国家则在5%左右。土地资源及其破坏。中国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144亿亩),占世界土地面积的7%;其中耕地9.3万平方公里(14.9亿亩),占世界耕地的7%。人均耕地1.2亩…  相似文献   

18.
20多年前的陇川县陇把镇户岛村,到处都是黄土坡和杂草丛生的沼泽地,全村耕地面积只有2434亩,村民年人均收入仅有300元,人均有粮300多公斤。由于人多地少,村民全靠种水稻、甘蔗维持生活,单一的产业结构,让大家的日子过得很艰难。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而资源却相对不足的国家,人均耕地只有1.5亩;山东省人均耕地则更少,只有1.2亩,分别只占世界平均水平3.5亩的43%和35%。我国如此多的人口,如此少的人均耕地,都决定了十分注意节约和保护耕地,将始终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同时,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功能日益被人们所看重,城市化的地位也日趋重要。因此,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大批的土地在轰轰烈烈的城市建设中被吞掉,与节约和保护耕地的政策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城市化发展的速度不能放慢,节约和保护耕地的国策必须坚持,如何平衡和解决二者的矛盾?美国在城市化发展过…  相似文献   

20.
以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发展见长的是温经济发展格局,是近年来引起人们争议的热点问题之一。最近,笔者到温州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对温州经济发展格局有了一定的认识。温州经济发展格局是当地特定条件的产物温州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境内大多数地区属于丘陵、山区地带,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地少人多,整个地区人均不到五分田,有的地方人均只有两分田左右,仅仅依赖土地人们是很难维持生存的。所以,温州人历来有加工小商品和外出经商的传统。自古以来温州一直是东南沿海的重要商埠之一。温州人乐于经商,熟于经商,有很强的商品意识。而且,温州作为比较贫穷的地区。解放前很多人跑到海外谋生,使得温州又成为著名的侨乡之一,与海外有着广泛的联系。所有这些,都为温州地区商品经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