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法理学进入九十年代后,有了非常重要的发展。标志之一,就是在法律的价值结构中导入了西方经济分析法学的效益理念。但是,令人忧虑的是,一些学者过于推崇法律的效益观,以致于象西方经济分析法学那样将效益抬升为法律的唯一和绝对的价值目标(即所谓“效益至上”)...  相似文献   

2.
<正> 公正、效率和效益实际上是现代法律制度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刑事诉讼当然也不例外。那么,三个目标在刑事诉讼中各自是如何体现的?如何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我国刑事诉讼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方向又是什么?对此,我们必须作出科学解释。一、刑事诉讼与公正  相似文献   

3.
凌斌 《政法论坛》2013,(5):3-15
法律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共同的理论错误,是将法律的性质误认为一种定价体制,将法治的代价错归为一种交易成本,将法律的边界依照与市场等定价体制的替代关系来确定。究其原因,在于没能在理论上揭示"交易成本过高"与"权利界限不清"之间的内在关联,造成了错误的概念区分。两者其实是一回事,都是因利益分歧产生的"权利争议",而非因价格分歧产生的"市场替代"。法律的规则选择,并非替代市场的权利定价,而是先于交易的权利定界。法律的性质,是权利的定界,而非权利的定价;是利益分配,而非资源配置。法律的利益分配和权利界定,不同于私人主体通过达成契约自愿实现的利益交换,而是公共权威通过规则选择强制安排的利益分配。司法救济的法定价格,不同于市场价格,实质是一种利益分配(和再分配)的司法强制。不论立法还是司法,法律界权都不是简单的校正正义问题,而是分配正义问题。前述理论错误都源自于忽视"界权成本"。法律的边界,不是取决于不同定价体制的边际交易成本,而是取决于不同界权选择的边际界权成本,取决于法律界权的供给需求关系,取决于法律与其他界权体制之间的边际替代率。法律的边界与市场这一定价体制及其交易成本无关,界权成本与交易成本的经济学性质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正> (一) 我国的法学基础理论研究至今还未弥补一个重大的疏漏,这就是对法律社会价值的全方位探讨。单从法律事实去认知法律而不注意价值思考、价值判断的法学,必定是跛脚的。它或许是法律现象、经验、知识的聚焦,但还不能算是科学。敏感的外国学者较早地看出我们法学理论中的缺陷,他们说我们还缺乏说明法律价值、并用法律价值的社会取向来设计、预测法律的宏篇巨著。西方学者太重视对法律价值的探讨,在这方面,他们有不厌其烦的韧劲和恒久的耐心。最早的西方法学著作,几乎无一不是探究法律价值的,因为当时法律在古代历史舞台上出场不久,人们都急于想知道它为什么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它为什么会存在,存在的理由  相似文献   

5.
无担保国际融资因缺乏担保而具有特殊性。投资者保护、信用控制、风险管理是无担保国际融资法律调整中的重要法律问题,其中对欧洲债券尚有一些误解需要澄清。针对立法明显滞后的现状,我国宜从市场与监管两方面着手,多角度防范风险,充分肯定无担保国际融资积极作用、谨慎而适度地借鉴国外经验以完善法制、提高监管者素质,从而分步骤、有侧重地推进无担保国际融资在我国的健康发展,避免中航油事件等类似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集中出现了负面效应,需要法律的规制,在这种情况之下,《反垄断法》的颁布不能不说是一种立法的进步,使我国经济法体系日趋完善,但是该部法律还是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在简述企业集中的概念界定、范围、类型及立法思想的基础上,对我国《反垄断法》关于企业集中规制的基本原则、规制范围、豁免制度、申报审查程序、实质性标准、附条件批准、执法机构、法律责任等方面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当代西方的法律政策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西方的法律政策思想彭汉英内容提要:本世纪西方的法学研究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三大主流派鼎立的局面被打破,一些人试图以新的哲学理论为基础构建新法学(如存在主义法学、行为主义法学、综合法学、多元论法学等),或者从新的角度,如从经济学、政策学、现象学、...  相似文献   

8.
<正> 打开古代世界的法制史册,一幕奇异的法律文化景观每每牵动研究者的目光: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刻在十二块铜牌上存留下来的;中国最早公布的成文法为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所作的刑书,史称“铸刑书于鼎”。后来,邓析另行起草了一部刑法,刻在竹简上,有“竹刑”之称。铭刻的铜牌;竹简以及浇铸的大鼎,已被历史证明是一种比较好的法律保存者。  相似文献   

9.
廖志敏 《法学》2007,(1):42-51
以外部性理论为基础的对担保制度效率的质疑是错误的,因为其忽略了造成外部性的约束条件即担保权的稀缺性,忽视了通过价格机制消除外部性的可能性,也忽视了法律干预所需要的高昂成本。这场效率之争反映出法律经济学研究传统模式的缺陷对经济效率和社会改造的过分迷恋,对经济学实证传统的偏离,以及对真实世界约束条件的忽略。法律经济学的重心应当从效率研究转向制度解释,关注法律制度所赖以形成和转变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0.
<正> 有位伟人曾将方法比作"过河之船",颇有哲理。不同的研究方法反映了研究主体的不同认识。本文愿就当代西方法律哲学研究中若干值得讨论的方法问题,在"笔会"上略陈浅见,以求教前辈同仁。方法论之一:历史时期的划分当代西方法律哲学是西方法律哲学史的延续。如何认识"当代"?是研究中首先碰到的问题。目前国内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无"当代"可言。如将整个西方法律哲学史划分为  相似文献   

11.
当代西方的权利义务价值取向陈云生在人类历史上,由于人们对权利和(或)义务价值的偏好、祟尚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而建构了权利本位和义务本位的价值模式,包括体系模式和意识模式。当今在全世界范围内(我国当然也不例外)正在面临重构或整合适合时代和国情要求的新的...  相似文献   

12.
替代责任是对自己责任原则的突破,其目标在于使侵权行为的社会总成本最小化。在合同关系中,替代责任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合同当事人的控制程度、支付能力和风险倾向这三个核心要素,并受到交易成本、制度成本和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影响。由此构建的经济分析模型,可以包容和改进关于替代责任的现有理论,并可以为立法和法律解释提供参考。根据这一经济分析模型,基于劳动合同、劳务合同的替代责任是有效的,而基于承揽合同的替代责任是无效的;在其他合同关系中,也可以运用经济分析模型来分析替代责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公平与效率是经济法的基本价值目标。经济法不仅要追求社会经济运行的整体效率,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同时也要维系和保障经济活动的公平、有序,力争借助法律手段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在公平与效率的基点上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公平与效率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共同构筑起经济法这座大厦。因此。正确理解二者的关系及其在经济法价值体系中的地位,无疑对经济法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上的效率理论为生物安全法的效率价值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但由于经济分析方法本身的功利主义局限性,以及生物技术经济学理论存在研究目的迷失、研究前提不真实、在成本——收益割裂研究倾向等方面的缺陷,经济效率并不能成为生物安全法效率价值的全部内容.在生物安全法的价值体系内,效率价值具有符合正当目的、重视条件约束、全面均衡发展、关注隐性因素等四个方面的内在规定性,以及社会利益相关性和可持续性等两个方面的特征.如果效率价值与生物安全法的正义价值和秩序价值发生冲突,则效率价值应在价值取向上服从于正义价值和秩序价值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对西方法律传统的挑战——评美国批判法律研究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什么是美国批判法律研究运动 批判法律研究运动(the Critical Legal Studies Movement,英文缩写CLS),又译批判法学,是美国七八十年代兴起的一股批判美国、乃至整个西方法律传统的左翼思潮。 批判法律研究运动的社会根源在于六十年代中后期席卷美国的反战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和学生造反。这些运动汇合在一起,极大地冲击了美国社会的统治秩序和正统观念。美国批判法律研究运动的核心分子,象肯尼迪(D.Kennedy)、楚贝克(D.Trubek)、阿贝尔(R.Abel)和图什内特(M.Tushnet)等人,就是当年耶鲁大学校园内造反运动的积极分子。  相似文献   

16.
法律和道德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是两个独立、没有关系的文化概念?还是紧密相关,道德作为法律的正当性支撑而存在,法律只是道德的宣示?有一种观点认为法律的产生是道德多元化的结果,即人类社会中形成多种道德,各种不同的道德之间相互冲突、碰撞,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于是人类创建一个权威,通过这个权威告诉所有的人,在一定的地域内,某一种道德就是法律,不容违反,在冲突中只有这种道德才能作为评判的标准——用法律的语言来说,是正义的。这种理论简单易懂,看似也很合理。道德是法律存在的土壤,法律只是被权威承认的道德。但果真如此吗?本文将从历史的视角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17.
一般而言,任何一项立法的出台,从根本上都受到了立法者价值理念的影响。不同的立法价值理念,不仅影响对特定立法的宗旨及其终极关怀,甚至直接影响到法律的名称和具体条款的内容。在立法的过程当中,如何让主观的目标更多的与客观价值所契合,如何让各个价值冲突得以协调,让价值更好的为实际国情所利用,是非常值得研究和商榷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框架式立法,普遍缺少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评估及法律法规的成本和效益分析,形成了一法四配套的法律特征。它削弱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作用,强化了行政主导和自由裁量权。事实上,法律中的公正和不公平、权利和义务,受制于成本与效益;经济中的增长与就业、价格与财政,需要法律规制。应当强调实施立法前和立法后的法律法规对经济、社会、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影响评估,注重分析法律法规的成本和效益,提高法律的技术性和操作性,用法律保障中国经济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19.
朱振 《河北法学》2006,24(12):11-15
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上,拉兹认为有效法律的鉴别标准完全排除道德论证,这就是拉兹的渊源论.渊源论表明所有的法律都具有渊源,渊源论的论据来自权威论.权威以理由为基础,是改变行为理由的能力.法律也要主张权威,法律主张合法性权威是它的一个本质特征.权威性理由是排他性理由,排除了道德因素的可能性,权威论支持了渊源论.权威论受到了来自包容性实证主义者和德沃金的批评,他们的争论共同推进了对法律与道德关系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搭售法律问题研究——兼评美国微软公司的搭售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 ,并非所有的搭售行为都是违法的 ,一次搭售安排是否合法取决于许多因素。为此 ,作者首先分析了搭售的类型及所涉商品范围 ,然后对搭售的先决条件、违法性判断基准及豁免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关于微软公司的搭售行为 ,作者认为是违法的。至于是否因此而应受到制裁 ,则不是本文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