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强 《中国妇运》2011,(5):10-11
农村留守妇女儿童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难题 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生产生活状态,不仅直接关系妇女儿童的发展和成长,还直接影响农村的发展和稳定。从巢湖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问题来看,关键是留守妇女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四难”。  相似文献   

2.
《中国妇运》2007,(3):44-44
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一大批妇女为照料子女和老人而留守家园。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农村“留守妇女”就业难、致富难等问题。为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妇联组织的积极作用,为帮助“留守妇女”构筑就业、致富的平台,瑞金市妇联决定在全市各乡镇成立“农村留守妇女互助组”。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3.
《世纪行》2008,(2):26-26
近年来,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突破性发展态势。据统计,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累计达1020万人。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推进了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为农民增收致富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同时,也催生了农村留守妇女这一特殊群体。为全面了解我省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省妇联与省统计局联合对我省万名农村留守妇女的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4.
《精神文明导刊》2008,(5):39-4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如何确保他们健康成长?这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最近,笔者对重庆市江津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5.
谢芬芳 《传承》2011,(21):24-25
随着我国农村大量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妇女留守在家,夫妻两地分居给婚姻带来很多消极后果,大量农村留守妇女面临婚姻危机。但由于农村留守妇女婚姻解体预后不良、传统观念束缚及子女成长等多种因素,使得处于婚姻危机中的农村留守妇女正面临着离婚难的"囚徒困境"。促进本地就业、实行农民工探亲假制、破除旧有的婚姻观及推行多元化婚居模式是走出困境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家庭社会问题凸显,关注留守家庭,有效解决留守家庭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既对妇联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更为妇女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江西省各级妇联组织牢牢把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组织方式转变给妇女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主动跟进,  相似文献   

8.
胡娴 《云南人大》2006,(9):22-23
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事业是落实科教兴农方针、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关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农村青少年儿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后备军,他们的素质如何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此,必须从农村长远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推动农村教育事业更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领域转移,是国家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甘肃省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现状、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现实需求,推动全社会关注留守妇女,  相似文献   

10.
一、我省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主要问题 1、身体安全问题。农村留守妇女普遍存在缺乏身体安全感、身心负担重等问题。 2、婚姻安全问题。农村留守妇女普遍婚姻质量降低,有的还存在婚姻解体,家庭破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改革带来了农村的大变化,继而又促进了全国大发展。现在,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我们又面临着进行农村综合改革的重大任务。为了贯彻落实好中央的有关精神,切实把农村综合改革搞好,我们应着重解决好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月娥 《中国妇运》2011,(8):44-46,43
留守妇女是当今农村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近年来,她们的权益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较多关注。妇联组织一直高度重视农村妇女问题和城市化引发劳动力转移后的留守妇女问题,多年来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基本情况和权益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同时,也开展了一系列以农村留守妇女为对象的关爱帮扶工作,为保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成长、助力农村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湖南农村留守妇女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妇运》2010,(3):37-40
湖南是劳务输出大省。2008年湖南省农村外出劳务总人数达1207.7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0.50%。这个群体中很大一部分是丈夫在外务工,他们的妻子留守家中,肩负起家庭全部的生产劳动和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成为“留守妇女”。据统计,全省45岁以下的留守妇女约253.4万,占农村已婚妇女总数的30.60%。  相似文献   

14.
《中国妇运》2009,(3):28-30
近年来,在巢湖市含山县农村,活跃着120多个留守妇女互助小组,她们由渴望“人帮我”变为主动“我帮人”,由小家庭走向大社会,“半边天”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支“生力军”。含山县因势利导、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妇女难题的创新实践,巢湖市召开现场会全面推广含山经验的做法,受到全国妇联和省市各级领导的重视,引起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妇运》2015,(3):31-33
为深入了解陕西农村留守妇女的生产生活状况,切实维护留守妇女的合法权益,2014年省妇联调查组对本省留守妇女的状况进行了调研。一、留守妇女基本情况截至2013年底,陕西省总人口3763.7万,其中女性人口1820.1万,占全省总人口的48.4%,农村留守妇女约121.4万,占全省妇女总数的6.7%。留守妇女大多集中在关中、陕南地区,分别占全省留守妇女总数47%、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为了实录城乡妇女的生存状况以及她们的劳动现状,本刊记者从不同的角度及视野走近了农村留守妇女、城郊“留守太太”等不同的群体,意在感受她们的诉求,关注“半边天”的隐忧与选择,为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寻求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基于媒体报道资料和相关研究文章对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进行综述。 一、留守妇女的界定及群体规模  相似文献   

18.
周颖  胡敏 《江西政报》2007,(24):44-46
建设新农村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而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城乡和谐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意平 《当代广西》2010,(16):49-49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促进农村经济繁荣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同时,由于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也带来一系列的农村社会问题,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瓶颈。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了解西北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状况及心理健康状况,并探究其社会支持网络特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抽取甘肃省311名农村留守妇女为被试,采用社会支持网络量表和SCL-90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西北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表现出规模偏小、强关系成员占多数、异质性较低、趋同性较高的特征;西北农村留守妇女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成年正常女性。此外,研究还发现西北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络规模对其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网络异质性、趋同性与其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