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横向经济联合的深入发展、正在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同时,围绕横向经济联合而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障碍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制定有关横向经济联合的法律、法规是目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为之立法,势在必行。一、横向经济联合目前具备的法律形式,需要法律加以确认企业间横向经济联合尽管有许多形式,但从法律的角度来看,都属于“联营”这一范畴。目前理论界以及实践中,大致上把这种“联营”分成三个不同的形式。一是所谓紧密型的联合,套用《民法通则》第五十一条规定的那种形式,即企业之间或者企业、  相似文献   

2.
横向经济联合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横向经济联合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的发展,不仅是企业组织结构和规模的变化,而且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带有战略性的转变。它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和生产力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政治、文化、社会观念、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也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横向经济联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涌现出来的一个新事物。它的出现,对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横向经济联合具有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等特点,其中,企业间的横向经济联合是基本的形式,也是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农工商之间的横向经济联合,是指农业、加工企业、商业企业之间的横向经济联合。它是生产领域与流通领域联合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促进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农工商之间开展横向经济联合,是近年来我国出现的新事物,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其一,它跨越生产和流通两个领  相似文献   

5.
随着横向经济联合的迅猛发展,在经济领域出现了一大批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企业群体或企业集团,使我国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企业內部的组织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这些经济联合体中,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实现和加强党对横向经济联合的领导,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个新课题。它对于横向经济联合的顺利发展以及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随着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方针的贯彻执行,我省企业开始冲破部门、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的界限,发展不同形式、多内容、多层次的横向经济协作和联合。实践证明,横向经济联合的不断发展,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加速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发展很快,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从全国来看,出现了诸如晋陕豫黄河三角洲经济协作区、淮海经济区等毗邻地区区域经济横向联合组织;也出现了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经济组织,如武汉经济协作区、重庆经济协作区等;也出现了一些跨国、跨省、跨地区的大集团公司。从我们锡盟的情况看,横向经济联合正在由起步阶段步入务实阶段,经济技术协作活  相似文献   

8.
信息资料     
区域经济即一个国家的经济空间系统,体现为者多生产要素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在一定地域的组合和地区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具有不同特性和水平的区域经济,在空间上相互依存和联系,构成国民经济总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作用的扩大,跨部门、跨地区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广泛开展,区域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推动国民经齐增长的重要力量。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把引导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促进全国经济布局的合理化作为今后十五年我国经济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九五”到2010年期间,将在促进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各地区经济的内在联系,以及自然地理特点。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在原有经济布局的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的步伐加快,企业集团也迅速成长起来。北京市和全国兄弟省市一样,涌现出一批组织结构合理、经营管理有方、经济  相似文献   

10.
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明确指出,“云南要统筹对内对外开放,一方面要加强同国内其他地区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积极引进省外资金、技术、人才,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另一方面要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推动对外贸易、  相似文献   

11.
一、几年来怀柔县开展横向经济联系的简单回顾。 1981年以前,怀柔县历史形成的自然经济的状况改变不大,农村劳力70%左右从事种植业,人均商品生产的产值不足50元,1981年不足百元。由于商品经济薄弱,对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的客观要求不强烈,到1981年为止,横向经济联合的实体仅有两家。 1982年以后,我县商品生产加快了步伐,但这时农村的商品经济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乡镇企业处于起步阶段,生产工艺比较简单,技术要求也不高。因此对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的要求仍然不甚迫切。至1983年,全县仅有22个松散型的联合企业。  相似文献   

12.
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东西差距拉大,据1997年统计,东部仅广东省的GDP总量达7315.51亿元,占西部10个省、市的6802%。从人均GDP水平来看,东部最高的上海市(人均25739元)是西部最低的贵州省(人均2207元)的11.66倍。东西差距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国家政治安定团结的重大问题。烟民经济“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积极推动地区间的优势互补、合理交换和横向经济联合”。加强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和西部内陆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经济联合与技术合作,正是这种要求…  相似文献   

13.
几年来,经济体制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简政放权、利改税和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制、租赁制以及开展横向经济联合等等。这些措施对增强企业活力,强化企业  相似文献   

14.
菏泽沙土酿造总厂是菏泽市沙土镇镇属的一家乡镇企业。自1984年以来,该厂积极开展横向经济联合,走出了一条靠联营发展的新路子。一、在横向经济联合中求生存、求发展沙土酿造总厂前身是一个仅有五头毛驴、四盘石磨、十二个油把式组成的小油作坊。由于企业的规模小及资金缺乏,尽管当地盛产大豆、花生、芝麻等粮油食品,有发展粮油商品的资源优势,但也难以将这些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产品优势和商品优势。为了扬  相似文献   

15.
自主联合劳动经济制度与国企改制模式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炳炎 《学习论坛》2004,20(10):17-21
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在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 ,建立“自主联合劳动经济制度”。“工人自治 ,期股买断” ,在自主联合劳动基础上重建职工个人所有制 ,是我国国有企业改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不久以前,我们到日本考察了三菱、日立、东芝、横河和丰田公司。这些公司在组织与管理方面,颇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组建企业集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原有的财阀解散了。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日本大  相似文献   

17.
《江淮》2008,(5)
加强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最大限度共享区域分工和合作利益,已成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发展的基本取向。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我省坚持东向发展,积极融入长三角,与长三角地区在基础设施对接、市场融合、旅游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时空距离进一步拉近,合作的层次不断加深。胡锦涛总书记在皖视察期间,明确要求我省要发挥区位、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省在更高层次上参与泛长三角合作指明了方向,对于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必须主动作为,做泛长三角合作的倡导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在各个层面寻求最大共识,努力构建全新的合作机制,推动我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山东、广东、上海、江苏、浙江五省市是我国东部沿海发达省市,是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增长的省市群,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时其进行比较研究,找出经济发展的互补性,推动其扬长避短,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在结构调整基础上实现全方位的合作,达到合作发展之目的;同时充分发挥出发达省市群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对推动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精神,制定了“东引西进”发展战略,积极开展了多渠道、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协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全省国民经济和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一、我省横向经济技术协作的基本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我省本着“互惠互利、平等自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发展省内外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为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初步形成了协作网络。根据经济联合发展的趋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东引西进”的发展战略,充分调动各地区、各方面的积极性,开展多层次…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迅猛,为更好地发挥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我国各级政府也做出了诸多探索与尝试。笔者在搜集、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将这些实践分类并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