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2003年12月7日,俄罗斯联邦第四届国家杜马选举如期举行。在这次选举中俄共受到重创,得票率仅为12.7%,比1999年几乎减少一半,沦为杜马第二大党。12月28日,俄共在莫斯科召开(非常)九大第二阶段会议(第一阶段会议于9月6日召开),俄共中央主席久加诺夫在大会上作了报告,对俄共参加杜马选举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的任务,代表们就报告进行了讨论和发言。2004年1月9日,俄共网站(www.cprf.ru)刊载了代表大会通过的久加诺夫报告全文。现将其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防御转向社会进攻--俄共十一大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10月29日,俄联邦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一次(非常)代表大会。此次大会是根据2004年12月新修改的俄联邦《政党法》的相关规定召开的,大会的议题之一是修改党章的有关内容,以适应新的政党法和选举法。大会主要议题是:(1)当前形势与党目前的任务;(2)章程的修改;(3)中央监察和检察委员会条例的确定;(4)组织问题。出席会议的有252名代表。中央主席团主席根·久加诺夫代表中央向大会作了题为《俄国人民的情绪高涨和党的任务》的报告。大会通过了关于修改党章和中央监察和检察委员会条例的决定。鉴于这次代表大会是俄共在2004年7月发生分裂后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因此,此次大会传递的有关俄共的信息引人注目。本文根据此次代表大会的材料以及其他信息将俄共近一年来的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俄共十八大是在退休金改革风波尚未完全平息、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俄罗斯即将迎来新一届国家杜马选举之际召开的.大会回顾并高度评价自身所走过的道路,结合新形势对俄罗斯资本主义进行批驳,重申在宪法改革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提出了未来一个时期的工作方向,对当前的国际局势进行了分析和研判,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就参加国家杜马选举作出一系列部署.大会表明了俄共坚持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强化了俄共的建设性反对派政党形象,在领导人更替问题上显现出积极趋势.深入分析这次代表大会传递出的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俄共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动向,加深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趋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2007年3月11日,俄罗斯的14个联邦主体同时进行了地方立法机构的选举。由于这一轮地方选举被视为年底国家杜马大选的预演,所以俄各派政治力量对此都格外投入,将其看作新一轮较量的开始。俄共因为在2003年杜马选举中受到重创,对这一轮地方选举更是极为重视。结果俄共在地方选举中表现不俗,取得了较好的战绩。3月24日,俄共在莫斯科召开第九次中央全会,俄共第一副主席伊.梅利尼科夫在大会上作了报告,对俄共参加地方选举的结果作了总结,分析了国家杜马竞选的形势,并提出了准备杜马大选需要完成的下一步任务。俄共网站(www.cprf.ru)当天刊载了该报…  相似文献   

5.
在2007年12月2日举行的俄罗斯第五届国家杜马选举中,俄共支持率为11.57%,获得了57个席位,比上届增加10席,保住了第二大党的地位;在2008年3月2日举行的俄总统选举中,虽然代表俄共参选的久加诺夫以较大差距败给了梅德韦杰夫,但也获得了17.72%的选民的支持,这表明俄共仍不失为俄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2008年3月22日,俄共在莫斯科召开第十三次中央全会。俄共主席久加诺夫在会上作了《党的现代化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的总结性发言,对最近举行的两次重大竞选活动进行了反思,分析了俄当前的社会局势和俄共目前的状况,指出俄共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是实现党的现代化。俄共网站(http://kprf.ru)当天刊载了这篇发言的全文。现将其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联邦第四届国家杜马选举于2003年12月7日举行.俄共全力以赴迎接杜马大选,力图获得杜马第一大党的地位.然而事与愿违,在这次如期举行的杜马选举中,俄共受到重创,得票率仅为12.7%,比1999年几乎减少一半,沦为杜马第二大党.造成俄共此次杜马选举失利的原因,既有社会、政治多方面的客观因素影响,也有俄共自身策略方面的严重失误.此次杜马选举的失利把俄共推向了十字路口,使俄共面临自1993年重建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和挑战:是继续萎缩直至最后消亡,还是痛定思痛通过改革重新走向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7.
近三个月来,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发生了重建以来的最严重危机——党内反对派先是另立中央以取代原有中央,后又建立新党,致使俄共“一分为二”。俄共这次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后果是什么?俄共今后发展的出路何在?本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央编译局长期从事俄罗斯政党研究的专家李兴耕研究员。下面是谈话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纲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纲领最早是在1995年1月俄共第三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1997年4月俄共第四次代表大会和2002年1月俄共第八次代表大会作了修改。2008年11月29日—12月1日,俄共召开了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对党纲作了比较大的修改,新修改的党纲篇幅比原来少了1/4,删去了不少过时的内容,根据新的形势增加了新的内容。这次全文译出,以供研究者参考。需要指出的是,本译文参考了由彭晓宇翻译、李兴耕校译的原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纲领的译文(见刘淑春等《当代俄罗斯政党》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第446—465页),原纲领中保留下来的内容基本上采用了他们的译文。  相似文献   

9.
经受大选考验的俄共——俄共大选结果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刚刚结束的俄罗斯联邦国家杜马和总统选举中,俄共得票率均列第二位。这一结果对俄共来说确属不易,而参选过程对俄共的自身建设和重塑形象更有意义。俄共的竞选活动向社会表明:俄共走出了分裂的阴影,经受了大选的考验,仍是一个代表劳动人民利益并能适应现代政治要求的坚强政党。  相似文献   

10.
久加诺夫重申俄共不更名为社会民主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7月1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记者招待会上谈到左翼运动时,建议俄共改名为“社会民主工党”。俄共党内也有一部分人主张俄共应当社会民主党化。对此,俄共领导人在不同场合作出了否定的回应。2003年8月,值此纪念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一百周年之际,俄共中央主席久加诺夫回答了俄共各地区新闻媒体代表提出的问题,其中再次明确地阐述了俄共不更改党的名称和俄共不实行社会民主党化的立场(谈话载8月20日俄共网站:www.cprf.ru)。现将谈话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列宁维护俄共执政安全的探索和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共成为执政党,但它的执政地位并不稳固,而是面临一系列威胁到俄共执政地位的危险因素。列宁为维护俄共的执政安全,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对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和维护俄共的执政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工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首都各届职工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次大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确定了未来五年北京市工会工作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为我们基层工会工作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好大会精神,对于新时期工会工作和工运事业具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成立于苏联末期,二十年来,俄共走过了被禁、复兴、强盛再到衰落的曲折发展路程,从体制外政党发展成为杜马第一大党,又迅速衰落为第二大党。影响俄共在杜马中地位的因素主要是俄共的指导思想、社会基础、组织机构、队伍建设和俄罗斯的国内形势。然而,俄共仍是俄罗斯政坛上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在俄罗斯政党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李忠 《工会博览》2004,(20):4-6
北京市工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全市工人阶级的一次历史性盛会,大会认真总结了过去五年全市工会工作所取得的基本经验和成绩,明确了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贯彻好、落实好这次会议精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北京市工会十一大胜利闭幕。这次大会,认真总结了市工会十大以来首都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基本经验,研究确定了今后五年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总工会领导机构。大会指出,要以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团结动员全市职工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各项目标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6.
在叶利钦时代,俄共在内外政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一方面调整其内部工作重心,另一方面调整其外部斗争的策略.俄共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是出于主客观方面因素的考虑.尽管如此,面对现实,俄共还是陷入了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17.
一凡 《工会博览》2004,(14):1-1
前不久,北京市工会十一大胜利闭幕。这次大会,认真总结了市工会十大以来首都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基本经验,研究确定了今后五年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总工会领导机构。大会指出,要以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团结动员全市职工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各项目标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8.
造成冷战的客观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列宁斯大林关于全世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教条主义的意识形态目标.这种目标载入了俄共(布)、联共(布)及苏共的纲领性文献.在俄共8大通过并一直延续到1961年的俄共(布)党纲中提到,资本主义崩溃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不可避免的,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及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以及世界革命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俄共(布)党纲指出:"在这种条件下,和平主义、国际裁军及仲裁法庭之类的口号不但是反动的乌托邦,而且也是对劳动群众的直接欺骗,其目的是使无产阶级放下武器,抛弃使剥削者缴械这一任务"[1].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普京执政以来俄共在内外政策和工作重心方面的新调整,即:对普京从期望到失望;斗争目标从幻想到现实;工作重心从上层转向下层,不断探索在新形势下实现重掌政权、复兴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手段.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俄共目前日益严峻的困境,分析了其内外原因,并展望了俄共的前景和未来走势.  相似文献   

20.
论点摘编     
俄杜马选举前的预测2003年1月23日,在莫斯科社会组织之家进行的题为“议会选举前夕”的圆桌会议上,俄政治手段研究中心主席И.М.布宁谈到,俄共近来经历了一系列危机,正在失去许多以前曾有过的优势。社会调查显示,就民众支持率而言,“统一俄罗斯”或处于与俄共相同的水平,或超过俄共。“统一俄罗斯”有许多优势,这与普京的名字、政权党、议会中的大党等形象有关。但说俄共在选举中将成为排名第二的党还为时尚早。俄共有自己的传统选民,有抗议选民,人们认为俄共能捍卫普通劳动人民的利益,所以会投它的票。某调查显示,63%的人认为俄共有能力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