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献堂是台湾地主乡绅阶层的代表人物,台湾回归祖国后,他对未来充满期待,积极与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合作,希望在其带领下台湾人民能够摆脱过去遭受剥削压迫的地位,享受民主自由权利。但事实发展却与他的期望背道而驰,在国民党的专制统治下,台湾地主乡绅阶层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饱受排挤打击,双方矛盾冲突不断。这使得林献堂对国民党与台湾前途的看法逐渐转向悲观失望乃至绝望,最终不得不选择黯然离去。  相似文献   

2.
杨国光 《台声》2001,(6):39-41
谢溪秋先生( 1892—- 1959)是旅日著名爱国人士、华侨诗人,台湾台南人,祖籍福建尤溪。 1915年赴日求学, 1925年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他对中国文学有着很深的造诣,喜爱传统的诗、书、画;同时他还是一位医术高明的中医,长期在东京悬壶济世。 一   谢溪秋先生一向忧国忧民,是有良知的一代台湾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关心沦为殖民地台湾的命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 1918年,他与流亡在日本的国民党革命派何香凝、马君武来往甚密,并深受其影响; 20年代初,在日本留学时,他率先投入林献堂、蔡培火、蔡惠如等发起的台湾…  相似文献   

3.
日据时期台湾民族运动中 ,不同阶层的台湾民众因经济地位、知识经历和思想意识的不同 ,而产生不同的派别 ,从而在民族运动中发展出路线之争。本文即以台湾民众党为例 ,从林献堂、蒋渭水的比较研究的角度 ,探讨日据时期台湾民族运动中两条路线的矛盾和斗争 ,并力图借此揭示台湾民族运动曲折历程之深层因素  相似文献   

4.
林为民 《台声》2006,(10):24-24
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重温当年台湾光复致敬团回祖国大陆祭拜黄帝陵的历史壮举,不能不为台湾同胞和那些具有强烈民族情感的先贤们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怀所感动。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回归祖国。一年后,由“台湾文化协会”总理林献堂任团长、各界知名人士组成的台湾光复致敬团一行15人,赴祖国大陆进行了祭拜黄帝陵等一系列活动。林献堂曾在致辞中激动地说:“应知台胞在过去50年中,不断向日本帝国主义斗争,壮烈牺牲,前仆后继,所为何来?简言之,为民族主义也!”“我们630万的台胞,虽然在日本压迫之下,但没有…  相似文献   

5.
姜殿铭 《台声》2006,(10):25-25
60年前的1946年,在抗战胜利台湾回归祖国一周年之际,以“台湾文化协会”负责人林献堂等15位台湾各界知名人士组成的台湾光复致敬团,怀着对回归祖国的无比喜悦的心情,对祖国大陆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参访活动。这是一次极具象征意义的参访活动,反映了饱受日本帝国主义50年殖民统治的广大台湾同胞,对回归祖国是多么欢欣鼓舞,对于身为中国人是多么自豪,这是任何人也无法否认的历史事实。致敬团在为时37天的参访过程中,无论在南京、上海、西安,都受到了大陆同胞的热烈欢迎和当时的中央政府各部门的热情款待。致敬团在中山陵深切缅怀革命先驱孙中…  相似文献   

6.
刘嘉  盂凡舜 《台声》2005,(11):32-32
日治时期,有许多台湾人以各种方式对抗台湾总督府不合理的统治,林幼春就是其中之一,除了参加一般的社会运动团体之外,写诗也是他平日抨击日本当局的武器。林幼春,原名资修,字南强,号幼春,晚年又号老秋,1879年(清光绪5年)1月生于福建福州,是台湾雾峰林家来台的第七代子弟,因为父亲林朝选曾任广东候补知县,所以4岁才随双亲从广东返回台湾,名诗人林痴仙是他的亲叔叔,两人平日感情深厚,无话不谈,而台湾近代民族运动的领袖林献堂,则是小他1岁的堂叔,林家的门户地位及家学渊源,为林幼春吸收传统旧学与时代新知奠定了良好的环境,也造就了他诗人兼民…  相似文献   

7.
曹茂德 《台声》2005,(5):56-56
2005年3月30日至4月9日,江苏省台联以“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名义组织的参访交流团一行7人,在岛内进行了为期10天的参观访问和交流。参访团分别在台北、台中、高雄三地与当地知名人士进行了座谈、交流。在台北,台湾大学王晓波教授、世新大学王津平教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台湾人民抗日运动;之后,参访团去台中,参观了早期台湾岛内民主政治摇篮地之一的莱园,即雾峰林家的旧宅,现今明台高级中学所在地,听取了林家传人和相关学者的情况介绍,并参观了“台湾民族运动先驱者”林献堂先生文物展,初步了解了雾峰林家的历史与现状;在高雄,参访…  相似文献   

8.
吴亚明 《台声》2013,(2):43-44
2012年,对台湾的诚品书店来说,用逆势上扬来形容再妥帖不过。这一年诚品在台湾新开了3家店,使得它在台湾拥有的书店数达到了41家。这一年诚品还第一次走出台湾,在香港铜锣湾布点。这一年到过诚品的顾客超过1.2亿人次,其中200万是观光客。与2011年相比,2012年的业绩整体增长10%,其中单纯书店部分增长60/0。  相似文献   

9.
一、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台湾岛及周围的澎湖列岛,古称“夷洲”或“流求”。南宋时,澎湖列岛已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十六世纪曾被荷兰侵占。明末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清初设置台湾隶属福建省,光绪十年(1885年)台湾建省。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失败后,1895年4月17日,腐败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台湾被日本侵占。1945年8月,二战胜利,日本侵略者被赶出了台湾。1943年《开罗宣言》规定,1945年《波茨坦公告》…  相似文献   

10.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统一台湾。次年,康熙认识到台湾“弃取所关甚大,便命朝臣确议具奏”,并发布昭谕,宣布成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厦门道。关于台湾建省的日期.说法不一。主要有三种:一种依据明清史料记载:清乾隆二年,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向朝廷呈吴金《奏折》,建议台湾建省,朝廷予以采纳。根据这段史料推断,台湾建省应为1737年、然而,大多数旧志却认为,台湾建省日期应该是清代末年,其理由是,1885年,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发布“圣旨”,将福建巡抚移驻台湾。1886年,决定将台湾改建为省,同时任…  相似文献   

11.
2OO3年,台湾因遭受SARS肆虐,到台岛旅游观光的人数下降至250万人次,较2002年280万人次又衰退近一成以上。若以近10年每年缓步下滑的入岛观光人数来看,台湾观光业已处于长期不景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台湾在2001年开放大陆人士赴台观光初期,生怕太多大陆游客挤爆台湾,  相似文献   

12.
台湾资讯硬件产业,是台湾工业的龙头产业,在台湾资讯产业中占主导地位。本文着重从台湾资讯硬件产业的产业发展地位、产值成长动向、生产基地分布、销售地区变化、以及主要产品状况五大方面,勾勒和分析该产业的成长概貌及发展特点。一、台湾资讯硬件产业的地位1999年,台湾信息硬件产业岛内外总产值达398.8亿美元,相当于台湾工业总产值的43%,比1998年上升约9个百分点。在国际上,1998年台湾信息硬件产业岛内产值仍然维持自1996年以来取得的世界第三排名(见表1),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从国际采购看,世界大电脑公司近年在台采购信息硬件…  相似文献   

13.
范泉先生的遗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横地刚  陆平舟 《台声》2001,(5):38-40
范泉先生逝世快一年了。这一年以来每想起他,心里便充满伤痛。他在最后的信里全不顾生者的情感,写下“永别了”几个字即离我们而去。《遥念台湾》(人间出版社 2000年 2月)的出版通知和讣告几乎同时送到我这里,一时间 ?限的遗恨涌上心头,令人好不忧伤。过了几日,书寄来了,想到把这对台湾的无限遥念公之于众应是对死者的最大慰藉,心里才多少有了些释然。   从 1945年到 1949年,台湾与大陆处在相同的历史潮流之中。这是从台湾复归那一天开始到国民政府败退台湾为止 4年间的事。也是中国以民主革命为主题,从“抗战建国”到“和平建…  相似文献   

14.
宋云龙 《台声》2007,(3):35-37
林书扬,1926年出生,台南县麻豆镇人,台湾坐牢时间最长的一位政治犯。笔者在台湾期间,专访了这位意志坚强的老人。  相似文献   

15.
尚道 《台声》2007,(7):84-84
2007年中国话剧百年,4月初台湾6大新生代剧团来到北京,向话剧百年致敬。其中对作为刚刚成立一年的台湾新生代话剧团体“李清照私人剧团”来说成立剧团的初衷不是“超越”而是为了“呈现”,这是一个前所未见的团体。 创建者刘亮延,台湾新生代诗人、导演、设计与摄影师,1979年生于台东市。东华大学英美语文学系毕业,现就读于台湾交通大学应用艺术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宋磊 《统一论坛》2012,(1):80-81
1662年2月1日,荷兰总督揆一在台湾城签字投降,带着溃败的荷兰军队退出台湾。至此,台湾在经历了38年屈辱的殖民统治后,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部历经9个月艰苦卓绝的斗争,奋笔疾书:“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相似文献   

17.
台湾的航海节。1991年春节前夕,我被外派到一艘巴拿马籍的远洋船上工作,这艘船奉命驶进台湾的高雄港。在那里,我得知每年的7月11日为台湾的航海节。  相似文献   

18.
徐蕾 《统一论坛》2008,(2):54-57
应台湾“中华资深记者协会”邀请,笔者随祖国大陆媒体参访团一行9人,于2007年9月上旬到台湾参访。并与台湾同行就“两岸媒体交流20周年”为题进行座谈活动。从台湾回来后,很多好友都问我:第一次去台湾,有什么感受?作为一个报道台港澳侨新闻的年轻记者,我想说,在此次一周的台湾行程里,收获了点点滴滴的感动。  相似文献   

19.
唐梦秋 《台声》2013,(10):97-97
“天黑黑,欲落雨,天黑黑,黑黑……”每次听到这首用闽南语演唱的台湾童谣,我总会不由自丰地想到我开朗快乐的外婆郑祝。出生在台湾云林的她,1949年随川籍国民党空军机械师的丈夫从台湾来到都江堰,这一待就是64年。  相似文献   

20.
唐山过台湾的故事翻开大陆与台湾关系的历史,可以看到,从秦汉时代起,闽越族就居住在台湾海峡两岸。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中国大陆居民大规模经营台湾,最早的一次是在1700年以前的三国时代。公元230年,孙策、孙权兄弟在江东建立吴国,曾派军队在卫温。诸葛直率领下,渡海到达台湾。那时的吴国学者沈莹曾写下了一本《临海水土志》,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台湾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有人推测说,当年,沈莹很可能曾经随卫温等人到过台湾,不然不可能对台湾的描述如此具体、如此明晰。到了公元607年,隋朝统一中国。隋炀帝根据一个名叫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