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锋队》1994,(11)
共和国代主席和他的儿子1975年春天,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的董必武患病住院了。一天,周总理去看望他,董老喘息着说:"这次我可能要离开你们了!但有一个人,我想见他一面!"周总理问:"谁啊?"董老说:"曾凯旋!"提起曾凯旋,周总理自然知道他与董老的关...  相似文献   

2.
黄土地上的“老黄牛”──记延安地区行署副专员姚代明白驹姚代明几十年如一日,为改变延安农业的落后面貌而拼搏,受到延安人民的拥戴,被评为全国先进党务工作者。一、踏破铁鞋,驱逐"饿魔"。姚代明刚参加工作的那些年,正是共和国历史上有名的经济困难时期。饥饿折磨...  相似文献   

3.
马继善 《湘潮》2012,(3):17-19
"百洞寒裘絮如飞,狂雪飘落换银衣;草鞋连踝陷三尺,飕飕刺骨寒风厉。"这是李贞将军抒写自己峥嵘岁月和心灵境地的一首诗。她戎马60多年,从大革命的腥风血雨中走来,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练就一身本领,屡建奇功。她是共和国第一位女将军,她的一生,就像"凌寒独自开"的梅花一样,靠着坚强的毅力,走过了从童养媳到共和国第一女将军的艰难之路。  相似文献   

4.
虞晓江 《支部生活》2004,(10):20-21
在巍峨的马蒙山麓,奔腾的金沙江畔,一位共和国的检察官正手持法律利剑,披荆斩棘,扫贪除霾,维护着党的形象、法律的尊严。他,就是被人们誉为“打鬼钟馗”的云南省十佳检察官、全国“人民满意的检察官”、优秀共产党员、昭通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吴世文。  相似文献   

5.
姚迎春  翟艳芳 《学习月刊》2009,(18):101-1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由过去分开讲授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合并而成,但是,新的《基础课》绝不是过去两门课程的"机械相加"和"简单拼凑"。要真正体现课程改革的本义,需将过去分开讲授的两门课“有机结合”,使思想道德修养部分与法律基础部分"浑然一体"。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感觉到法律基础部分业已成为《基础课》教学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影响了《基础课》教学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6.
渴望温暖     
渴望温暖金帛身处风刀霜剑的严冬,眼见着万物调零的景象,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的名句,祈盼着春天的来临。转眼又是阳春三月,心头沐浴着和煦的春风,蓬勃的春意,真诚地感谢这生机盎然的生活空间。在我们的心目中,三月的可爱,还因为在共和国...  相似文献   

7.
培根说过,“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是毁坏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近年来,由于政法队伍中出现了少数害群之马,玷污了共和国神圣的国徽,损害了人民群众心目中政法机关的光辉形...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法律缺乏至上权威性的原因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殿军 《唯实》2001,(6):53-56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和治国方略的提出,乃至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庄严地将此载入共和国的《宪法》,奏响了当代中国法治化的时代强音。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法律缺乏至上权威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法律失灵的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从而严重影响我们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而导致法律缺乏至上权威性的原因既有历史上的法治观念薄弱的问题,也有现实中的利益冲突问题。因而,树立法律至上权威的问题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 一、法律缺乏至上权威性的原因 法律缺乏至上权威性突出表现在人们缺乏法律至上的观念…  相似文献   

9.
罗平汉 《党史文苑》2014,(11):27-33
1958年,共和国历史上的"大跃进"之年。这年1月11日至22日召开的南宁会议,是发动"大跃进"的一次重要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对1956年以来的反冒进提出严厉批评,使党内思想统一到"跃进"即冒进上来;提出了生产计划三本账的问题,为"大跃进"中各种高指标的提出开了绿灯。  相似文献   

10.
赵蓓蓓 《学习导报》2011,(18):44-44
"遵纪守法"这个词,差不多人人都能脱口而出,党员干部就更不用说了。可这话,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西谚说:"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求。"的确,法律不过是维持社会基本秩序及公平正义的最基本的规范,是底线。那为什么说,党员干部要遵从这"最低的道德要求”,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1.
倪红 《世纪桥》2007,(8):73-74
清末法制改革及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制创建构成了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前期阶段,作为法律现代化前期阶段的重要参与者缔造者及北洋军阀时期民主共和国的坚定捍卫者,伍廷芳的法律思想及实践在中国法律现代化进程中居于一定的历史地位。了解其法律思想和实践的轨迹就等于了解清末民初的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徇私舞弊案中案张继英,陈小梅慷慨陈词维护法律的尊严在侦破审理一桩贪污案的过程中,蓄意将水搅浑者与神圣的法律展开了激烈的较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由此"繁演"出一起罕见的案中案。请看:贪污案发80年代初,改革之风在临潼县相桥乡掀起了一股巨浪,以中港合资...  相似文献   

13.
预审禹作敏     
预审禹作敏1993年4月15日下午,天津市公安局预审处二科科长、二级警督罗振岭接到任务,立即审禹作敏。天津大邱庄,成了"中国第一富庄",拥有32.87亿元资产。"庄主"禹作敏便成了鼎鼎大名的农民企业家。庄子富了,人出名了,却没有法律,干出无法无天的蠢...  相似文献   

14.
现行干部法律培训的目标偏重于能力的培养,在强调提高干部能力的同时应兼顾法律信仰的培养,以全面提高其法律素质;就法律培训的内容而言,应纠正"务虚多,务实少"、"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重视培养学员运用法律的能力;就法律培训的方式而言,应综合运用多种培训方式,以适应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的要求,尤其应强调案例式教学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蔡晓铭 《广东党史》2011,(7):39-42,44
粟裕,共和国的第一大将。他从一名普通班长一步步走到华东野战军统帅高位,身经百战,九死一生,功高如日月。反"围剿"中,他用兵如神,活捉张辉瓒;解放战争时期,他勇当先锋,七战七捷;血战孟良崮,他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全歼"国军"王牌军第七十四师;淮南战役,他是第一大功臣。  相似文献   

16.
实践教学作为一种课程形态,需要构建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要凸显"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强调以人为本"、"以具体项目为载体,强调目标明确"、"以考核评价为导标,强调知行统一"三原则,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项目、部署计划周详的实施步骤、制定系统科学的考核制度稳步推进,力求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吸引力与实效性,实现知行合一,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17.
不信正气唤不回──记共产党员、临猗县牛杜法庭庭长刘学民郭波"我担任庭长,就是要让人民感到法律在,公正在,真情在!"这是刘学民说过的话。今年36岁的共产党员刘学民,担任庭长5年来,以"不信正气唤不回"的信念,用实际行动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199...  相似文献   

18.
毛淑梅 《世纪桥》2011,(17):88-89
实践性教学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行统一"考核目标的必然要求。本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及应采取的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罗诗钿 《唯实》2011,(2):28-32
由于"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说"对跨越"卡夫丁峡谷"后的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的不同诠释,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采取了不同的模式。"五形态论"对跨越"卡夫丁峡谷"后的社会主义社会与直接"脱胎"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特征的混淆,使得共和国前30年出现了"人民公社化"、"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社会危机,"一大二公"式的高度计划的极端公有制模式也成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桎梏。"三形态说"澄清了两种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混淆,正确回答了跨越"卡夫丁峡谷"后的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模式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傅穹 《新长征》2014,(12):16-17
法律是"关于正与不正的学问"。法治贵在人为,法律人公正,才有法治公正;法律人不公正,就不可能有法治公正。"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公正是法律人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法官是会说活的法律",法律人是法律的形象代言人,公正的法律人才能将法治的核心价值公正充分地体现出来。为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就是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法治工作队伍,着力提升他们维护社会公正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