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年来,杭州市以“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州人文精神为引导,立足于杭州城市发展特色,联合有关专家、有关企业共同探讨,对杭州创业发展特色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开展了深入的讨论,旨在探索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杭州特色的创业发展道路,现将有关观点摘录如下:杭州城市发展特色:从杭州城市发展的总体看,杭州的文化(包括科技)、经济、环境等并重,互相融汇,文化内涵渗透在经济关系中,经济运行体现文化内涵,形成发展的软硬环境,构成了杭州丰富多样、和谐创新的城市发展格局。从总体上,杭州是一个文化、经济和环境和谐创新、适宜生活的城市。这种…  相似文献   

2.
<正>“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现在最迫切的是解决群众七难问题,让生活在杭州的人有幸福感、归属感。”中共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近日向媒体表示,“住房难”和“行车难”一直是他最大的两块“心病”。2002年,杭州市通过调研,梳理出群众关注度最高、意见最集中的困难,主要有群众生产生活就学难、看病难、行路难、停车难、住房难、清洁杭州、办事难等“七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赵振华 《今日浙江》2010,(17):52-53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杭州是一幅秀美的山水画,画满了湖光山色;杭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承载了上千年的文化;杭州又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她用科技创新一次次改变着普通百姓的生活。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出现正是科技改变生活生动体现。如今,无论是喧嚣的街头,还是静寂的巷尾,无论是繁华的商业中心,抑或是美丽的西子湖畔,公共自行车已完全融人了这座古老而又秀美的城市,一抹艳红,为杭州这幅山水画添上了绚丽的一笔。  相似文献   

4.
张凡  苏枫 《小康》2012,(3):64-65
正让每一个生活在杭州的人对这座城市有自豪感、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是杭州能够持续发展的最根本所在未来的杭州会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在2月25日召开的杭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黄坤明在其报告中再次明确给出答案: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  相似文献   

5.
《观察与思考》2010,(4):62-62
稳定是生产力,稳定是政绩,稳定压倒一切,这是杭州下城区石桥街道在平安创建工怍中上上下下形成的共识。在社会治安相对复杂又要加快推进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双重任务考量面前,石桥街道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社会稳定,在稳定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确保稳定。2009年,石桥街道被授予杭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示范街道、杭州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先进单位荣誉,实现了“两手抓、两手硬”双丰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翁赵力 《今日浙江》2012,(21):48-48
不久前,杭州市400余名新任市管领导干部在市委党校集体"闭关",接受为期三天的廉政专题培训。这是杭州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廉洁杭州"的一个重要举措。截至目前,距杭州在市纪委第十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打造"廉洁杭州"的目标已过去4年。几年来,该市以党政清廉、干部勤廉、社会崇廉"三位一体"为基本框架,强力推进"廉洁杭州"建设,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7.
刘静 《观察与思考》2008,(22):34-37
近日,杭州市有关部门透露的一则消息令所有每日骑电动车出行的市民很是郁闷,“随着公交系统的日益完善,杭州将最终禁止电动车在市区通行。”难道杭州也将成为继广州、海口、温州、福州之后又一个禁止电动车上路的城市?虽然之后杭州市有关部门表示目前并不会采取全面禁止电动自行车上牌上路的管理措施,但一时坊间已经议论四起,骑电动车出行的市民反应尤其激烈,电动车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没有了电动车就像丢了“腿脚”一般,怎能“禁止”!  相似文献   

8.
《今日浙江》2005,(23):47
杭州市政法部门、综治机构在深化创建“平安杭州”的工作中,找准了创建工作的切人点和载体,形成了一系列有杭州特色的工作。这些工作得到了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并在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上予以了推广。这些做法主要是“四个三”:按照“三大”理念(大投入、大防控、大平安),构建打防控体系。坚持把平安作为政府向人民群众提供的公共产品,舍得花钱买平安。主要是加大科技投入,实现科技强警,着力构建科技防范体系。目前,杭州市的科技强警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在公安部组织的全国41个科技强警建设申报城市中总分排名第一。按照“三重”理念(重在基层、重在规范、重在整合),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坚持把夯实基础作为“平安杭州”的重点来抓。根据中央综治委《关于加强乡镇、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综治委[2003]20号)。市委办、市府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乡镇、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乡镇、街道综治委(办)的编制和职责。同时,按照“主体不变、分工负责、联合运作、方便群众、化解矛盾”的要求,建立由综治办牵头,公安派出所、法庭、司法所、信访等部门“多力台一”的综治工作中心模式,对各类矛盾纠纷实行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协调、统一监督和统一归档资料。今年底,全市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覆盖面达100%,其中规范化率达70%。按照“三亲”理念(亲民要求、亲情服务、亲善管理),强化流动人口管理。近年来,从确立亲民理念入手,变单纯的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从为他们提供基本保障、维护基本权益、解决基本问题起步,逐步推行“市民待遇”,使他们充分享有法定的公民权利,更好地从边缘群体融入到城市的主流社会,促进城市的和谐协调发展。在全市基层乡镇、街道普遍建立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站),为流动人口提供办证、法律咨询、宣传教育、就业培训等基本服务。同时,严格按照《劳动法》要求推行劳动合同制,加大劳动执法力度,积极推行流动员工医疗、养老等保险和劳动保障,使他们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等合法权益。流动人口子女可以凭《暂住证》就近入学。  相似文献   

9.
<正>杭州之美,名扬天下,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贺誉。苏堤春晓,夏日荷花,三秋桂子,断桥残雪,让人们感叹杭州是自然美的典范;西湖的淡妆浓抹,柳浪闻莺的浪漫空灵,九溪十八涧的深遂清幽,植物园的婆娑古树,则让人们感叹杭州是造物主的杰作。杭州是美丽的、醉人的、具有经济活力的,那么,生活在这座美丽城市里的杭州人又是怎样的呢?在外地人眼中,杭州人在方方面面表现出来的素养是否跟这座城市相匹配?在这里,我们以一些外地人的视角来解读这座江南名城,出发点是善意的,并不是想攻击杭州或杭州人,而是希望杭州能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0.
“和谐创业”是2004年杭州市委、市政府首提的一个新概念。2004年11月27日,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在总结杭州“和谐创业”模式时,称其基本内涵应是生活与创业的和谐、文化价值与经济运行的和谐、个人创业与整体发展的和谐、政府与民间的和谐、对外开放与内生创新的和谐。目前,杭州的这一创业模式已经引起国内很多城市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下城区地处杭州市城区中心,有常住人口35万,流动人口15万。2005年全区财政总收入达35.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随着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在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使社会治安状况面临巨大压力。一年来,区委、区政府根据省委建设“平安浙江”和杭州市委创建“平安杭州”的部署,紧紧围绕“大投入、大防控、大平安”的工作思路,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安全生产三个责任制的落实,以创建“平安下城”为载体,在创新防控体系上做足文章,在创建“平安杭州”、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争做表率。2003 年,下城区被评为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2004年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创建先进区”称号。  相似文献   

12.
《精神文明导刊》2009,(11):11-11
外出就餐,点菜点得“恰到好处”的人怕是寥寥,选择将剩菜打包的人更是百人中屈指可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杭州的餐桌浪费量可以“惊人”来界定——2006年,杭州市餐饮消费总额达119亿元,而餐桌上的浪费数额平均值则达到10%左右。也就是说,一年365天,杭州仅在餐桌上造成的浪费就超过10多亿元,相当于少建约5000所希望小学!  相似文献   

13.
《浙江人事》2008,(10):34-34
杭州萧山区留学人员创业园由杭州市人事局与萧山区人民政府共建。同时,为积极探索“一园多点、一园多区”的创业园发展模式,共享杭州市政府与国家人事部共建园区的资源,经杭州市政府同意,杭州萧山区留学人员创业园作为“中国杭州留学人员创业园”的一个分园区。  相似文献   

14.
《电子政务》2008,(8):67-67
2008年8月1日上午.杭州市举行“无线数字城市”试运行启动仪式。 杭州以“数字杭州,天堂硅谷”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从率先建设全国首张有线宽带城域网,率先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到在全国首个实施“无线数字城市”试运行,是以体制创新推动技术、管理、服务、产业创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作为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杭州较全国更先期地感受到了矛盾凸显期、治安复杂期、事故多发期的巨大压力。2002年底,杭州市委在全省率先作出了创建“平安杭州”的决策部署。2005年,经省委、省政府考核评审,杭州市平安创建工作赢得“满堂红”,市本级被命名为“平安市”,13个区、县(市)被命名为“平安县(市、区)”。  相似文献   

16.
<正> 亚里斯多德在2000多年前就说“人们之所以愿意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城市的环境和所营造出的生活方式越有吸引力,有头脑和有资本的人才就越愿意聚集过来。”杭州的魅力与遗憾、优势与劣势明显地摆着,杭州人应该怎么办?这个问号不仅仅是给杭州的船长的,也是给杭州的各级经营者、管理者,甚至是生活、创业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人的。“工业兴市”的口号已经叫响,但口号的朝令夕改已被人们所厌倦。对于杭  相似文献   

17.
我从广东闯入杭州已有8个年头了。我亲身感受到浙江在改革开放中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对杭州更有进一步的了解。一是我感到杭州这座城市被人容易接受。我初入杭州市时举目无亲,凭着企业的实力和勇气,凭着为建设杭州出力的信心而来的。尽管人地两生,但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当地政府  相似文献   

18.
杭成 《今日浙江》2008,(18):17-18
省委作出建设“法治浙江”决策部署后,特别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杭州市把建设“法治杭州”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两创”总战略的重要内容,以开展“争创法治县(市、区)工作先进单位”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巩固和发展了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保障和促进了“生活品质之城”建设。  相似文献   

19.
湖滨地区三面环城一面临湖,是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千百年来的核心城区和黄金商业区,自古商贾云集,繁华似锦,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杭州城市重心的北移以及武林商业圈的随后崛起,导致杭州市原有商业版图和财富格局的裂变,湖滨商业圈作为杭州市核心商业区的地位领先度和辐射影响力日渐式微。杭州湖滨旅游商贸特色街区  相似文献   

20.
<正>杭州pk国内都市杭州是一座精致的城市,一如它的自然风景和美女。这一点估计人们没有多大疑议。杭州的人文精神在长三角都市圈里,它所独具的特色就是“休闲”。杭州有着天然的地理环境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使得这个城市正在成为长三角地区的休闲中心、会展中心和旅游中心。杭州在舆论上一直被人家误认为“很女人”,这与杭州的特色有关。城市的性格是历史的沉淀,容不得随意抹煞。其实杭州人的性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