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法建交40年再回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法建交40年来,两国关系尽管也有起伏、曲折,但总体来说是向上向前发展的,如今中法关系正趋于成熟、步入长期稳定的发展轨道。回顾中法关系的历程有若干发人深思的有益启迪:一、着眼世界全局,从战略高度处理中法关系;二、独立自主是中法之间的共同点;三、培育政治关系与经贸关系的良性循环;四、排除人权问题的干扰;五、妥善处理台湾问题,确保中法关系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法全面伙伴关系框架下的政治与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星 《外交评论》2004,(1):41-44
1997年中法建立全面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关系有了很大进展,政治关系良好,合作领域增加,经贸、投资和文化交流同步增长。但中法政治关系与经贸水平不相适应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政治关系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中法关系的前景取决于国际政治大背景、两国国内政治状况、双方经济竞争力和怎样处理分歧四个变量。  相似文献   

3.
战后初期的中法关系——评《中法新约》和《关于中越关系之协定》王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法关系面临许多问题,中国军队根据盟国之间达成的协议,进入越南北部接受日军投降,而法国也积极行动以求重返印度支那;另外,中法之间历史上遗留的不平等条约问题尚待解决。...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中法经贸关系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社 《外交评论》2004,(1):45-48
中法经贸关系是两国全面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目前为中国在欧盟的第4大贸易伙伴、第2大技术引进国和欧盟第3大对华投资国,但仍潜藏着一些制约中法双边经贸合作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文章认为从发展眼光看,中法两国经贸合作都极具潜力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李旦 《外交评论》2004,(1):23-26
2003年11月3-4日,由中国外交学院、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南巴黎大学)联合举办的"全面伙伴关系的回顾与展望"--中法及中欧关系国际研讨会在外交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举行.此次研讨会得到了中国外交部的大力支持和法国驻华使馆的部分资助.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法国驻华大使蓝峰、欧盟驻华大使安高胜、巴黎第十一大学校长夏普萨等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讲话.来自中、法两国高校、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业界的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研讨会开幕式由外交学院副院长曲星教授主持.会议围绕3个主题展开了热烈且富有成效的讨论和交流:(一)回顾中法关系,特别是1997年以来中法全面伙伴关系的发展历程;(二)中欧全面伙伴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三)新时期中法及中欧关系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6.
两国往来之中,领略中国领导人的外交风采 周恩来这个名字.当代法国人并不陌生。1998年,在这位伟人百年诞辰前夕,近百位中法各界人士云集巴黎塞纳河畔的十三区区政府大厅,参加“周恩来与中法关系”研讨会,一道缅怀他的崇高品格和他对中法友好关系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1964年中法建交曾震动了整个世界。在当时世界两大阵营严重对立,美国竭力孤立、敌视新中国的背景下,作为资本主义大国的法国不顾美国压力与中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对美国的反华政策不啻为一沉重打击。中法建交这一行动本身,又是战后世界政治力量分化、改组的一个重要标志,对战后国际关系两极格局产生了巨大冲击,对缓和世界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改善中国的国际处境,都产生过积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新中国建立之初,法国曾是西方大国中追随美国最紧、一直拒不承认新中国的国家,由紧密追随美国拒不承认新中国到与美国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它具有放眼全球的视野。研究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世界的关系问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全球化视野开拓了科学发展道路与建设和谐世界的伟大创新;建设和谐世界构想指引了人类社会科学发展前进的正确方向。从科学发展观的全球化视野探讨建设和谐世界,对“两个和谐”事业都具有深远历史影响和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习周总理的谈判艺术和外交风格——忆中法建交谈判李清泉1964年中法建交,法国是我国同西方大国建立完全外交关系的第一个国家。当时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对国际事务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中、法建交谈判是在周总理亲自参加和直接领导下进行的。我当时担任中...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中俄关系逐步回暖,两国不断增进互信,加强发展合作,共同排除干扰,两国关系走向了新的征程,逐步形成了富有生命力的新型国家关系。文章阐述了中俄新型国家关系的形成及特点,分析了俄罗斯在中国国际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并从中国和平发展的角度瞻望中俄关系的前景及对于构建和谐世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法两国在地理条件、历史演进、政治形态、经济社会问题、文化特征、民族性格、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等多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两国国情诸多相似之处,一方面包含着有利于国家发展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某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和问题。中法国情比较,使我们更加客观地审视我国自身的优劣因素,特别是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李春 《社会主义论坛》2014,(3):F0004-F0004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为庆祝中法友好建交50周年,应法国圣埃蒂安IUT德罗阿纳让·莫内大学邀请,2014年2月5日至19B,中共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和春梅率兰坪“土风”普米文化传习小组一行5人,赴法国参加中法建交50周年文化交流活动之一的“发现中国普米族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3.
BOT 模式是近年来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和基础项目建设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融资方式。我国和法国是国际上采用 BOT 模式的两个较为重要的国家,本文分别对中国和法国的 BOT 法律制度作了介绍,在此基础上,我们发现中法 BOT 法律制度既有共性,又在出发点、资金筹措方式、实行 BOT 项目的外部环境、发展空间、立法形式和实践中案例的具体操作上有不同之处,对二者进行比较评析有利于我国在未来的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中更好地借鉴法国模式中的成熟经验,更好地吸引法资,在我国加入 WTO 后充分利用 BOT 模式进行融资,从而促进我国的公用事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美两国,一个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其关系的一波三折,迄今仍处于扑朔迷离的未知状态。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中关两国的共同利益和矛盾分歧决定了两国关系仍将处于竞争与合作的曲折发展进程,因此,认真研究中美关系的历史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预卜其未来,对中美两国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日关系持续徘徊不前。中日关系受困,不符合双方利益。改善中日关系是中国建设和谐世界与和谐周边战略的重要一环,考验着中国外交的能力和智慧。为此,保住"经热"是维系中日关系发展的物质基础;民间文化交往是提升中两国关系的情感纽带;利用大国关系赢得主动是摆脱对日被动局面的战略关键;在地区合作上达成更多的共识是盘活中日关系的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16.
中美两国,一个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其关系的一波三折,迄今仍处于扑朔迷离的未知状态.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和矛盾分歧决定了两国关系仍将处于竞争与合作的曲折发展进程,因此,认真研究中美关系的历史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预卜其未来,对中美两国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72年2月28日中美两国政府发表的上海公报已经30年了 ,回顾过去 ,展望未来 ,上海公报不仅是发展中美两国关系极其重要的外交文献 ,而且对于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 ,对于在跨世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思想文化多元化进程中继续推进和发展中美两国面向21世纪建设性战略合作关系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世界正将迈入21世纪,中韩两国各自都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和计划,世界形势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面向21世纪进一步发展中韩关系也遇到了需要共同解决的新课题。本文就两国关系的发展遇到哪些新情况,如何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进行了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世界视阈中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世界思想是新时期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向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而提出的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要求的两大具有重大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创新成果。科学发展观不但因其“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理念而为世界各国开展互利合作提供了思想文化平台,而且还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发展问题上的安全性、共赢性与和谐性等特点,而在和谐世界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杠杆和“润滑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和谐世界是我国领导人新近针对当前世界各种不和谐现象提出的理论主张,但它并不仅仅局限于此,也参照了国内的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的哲学基础是传统的和谐思想和现代双赢观原则.和谐世界与和谐社会在内容上也并不仅仅是内外两个方面,两者具有重叠共生的地方.因此和谐世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发扬的产物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外交实践经验的总结,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贯穿于理论、实践、经验之中,存在于形而上、社会制度和当前的实践之中,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指导我国和平发展的国际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