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出现了哪些新情况,在宏观收入分配领域存在什么新问题,改善宏观收入分配政府能做什么  相似文献   

2.
董鸿扬 《学理论》2008,(2):49-51
收入分配成为现阶段社会关注的热点。收入差距拉大主要表现在贫富收入、城乡收入、地区收入、行业收入差距过大。收入差距拉大有一定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但超过正常限度,就会有失公正。收入分配不和谐主要与我国特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分配制度不健全相关联。要深化制度改革,促进收入分配和谐,必须要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完善法规制度、建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关系深刻调整.逐步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效地调整了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当前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因此,回顾我国收入分配体制三十年来的改革基本轨迹,对于进一步完善当前的收入分配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分配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因素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由以前的劳动作为唯一的分配要素转变为各种生产要素都参与分配;由以前的政府主导型分配转变为市场主导型。在我国旧的分配体制被打破的同时,新的分配体制尚未建立起来,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垄断行业收入过高的问题、公务员收入分配不规范问题、农民工收入过低的问题等。深入研究和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及对策○唐若兰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把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控制在比较合理的范围,防止两极分化,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我国个人收入差距的特点及现状第...  相似文献   

6.
童里 《党政论坛》2009,(3):26-28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关系深刻调整。逐步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效地调整了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加强分配领域的宏观调控李昌和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分配的主体、分配的手段和分配的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即回国家作为分配主体转化为国家、企业的双层或多层分配工作;由行政手段管理劳动者收入分配转化为用经济手段调控收入分配;由单一的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8.
徐秀红 《求知》2011,(6):33-34
一、建国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历程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历程大致分为两个时期:一是从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二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改革开放前,由于长期"左"的思想影响,我国分配制度是单一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其特点主要有:一是国家在收入分配体制中处于绝对主导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现一系列新特点。新制度经济学在中国的兴起,为我们理性分析以往我国政府在收入分配领域改革的种种成败得失提供了启示。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所呈现的诸多特点很大程度上与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有关,缩小目前的收入差距,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财产性收入校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关政策设计中关注低收入者利益,同时改革既有分配体制弊端随着居民个人财产的增加,财产性收入已从街谈巷议走进中央的决策。新数据显示,2003~2006年四年间,我国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平均增长11.2%,而财产性收入平均增长高达24.5%,其中2005年增幅为19.7%,2006年增幅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改革中的制度创新不断取得新成就:多元化分配方式日益完善,多样化分配主体基本形成,多层化分配层次深入发展,均衡协调的分配原则逐步确立。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我国的收入分配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改革的主要任务由制度创新转向机制构建,改革的主攻方向是建立基本制度体系下的良性运行机制,改革的重点是完善要素报酬机制,优化分配调节机制,健全利益均衡机制,重构技术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基尼系数升高,收入分配改革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屡经推迟,具体实施细节难以出台。学界关于收入分配改革存在着"误区",国外收入分配有一些改革实践举措,我国收入分配改革根本在于解决因制度原因和权利限制造成的收入不均、机会不公现象,因此,应重构顶层配套制度,建立优化收入分配的长效机制,发挥财税政策在国家整体改革中的重要作用,选择合适的财税工具,破解体制内的收入分配难题。  相似文献   

13.
《团结》2002,(3):17-18
中国人民大学高培勇在《财贸经济》(2001,1)载文分析了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产生和特点之后,强调指出,收入分配差距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产物,显然要与我们长期相伴了。但是如果说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促进竞争、提高效率的话,过大的差距。则会带来诸如贫困、社会冲突、低收入者得不到发展与改善自己处境的机会等一系列后果。搞不好,还会引发社会动荡,妨碍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演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收入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的收入分配政策也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历史进程,推动着分配体制改革日益向纵深发展。回顾和反思这一历史进程,总结其教益,对我们今天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福利 《求知》2000,(5):39-41
一、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中的主要问题 有关专家经过多年研究和精心测算后认为,90年代我国宏观分配的总体格局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在宏观收入分配中,政府所得份额略有上升,居民所得份额基本稳定,企业所得份额有所减少。目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政府收入结构不合理;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企业收入减少,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6.
论分配制度改革面临的三个问题张旭彻底革除以“吃大锅饭”、平均主义为特征的传统分配体制的弊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收入分配体制,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其改革成败与否,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建立,关系到能否调动全体劳动者...  相似文献   

17.
迟福林 《求知》2006,(10):12-13
一、对我国收入分配现状要有一个客观的判断 1.我国正处于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社会快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对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要有客观的分析。一方面,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性.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难以避免的。由于我国是一个城乡和区域发展相当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各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在以往近28年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有一定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还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收入分配差距相当大的国家之一,而且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在某些方面近于失控状态,必须引起高度的关注。如果政府的政策得当,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的。  相似文献   

18.
深刻把握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变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利益分配关系、劳动用工制度和收入分配体制发生深刻变革,呈现出经济结构多元化、劳动关系复杂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趋势。与之相应,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对象和内容也发生巨大变化,企业员工的身份构成、思想观念、行为理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复杂和多元,  相似文献   

19.
任娟 《学理论》2011,(29):67-6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各群体之间利益的摩擦与碰撞,使得社会问题和体制的缺陷不断显现,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频发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因素之一。政府部门应该结合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要求,重新构建其职能,努力回应群众呼声,建立群众利益表达渠道;积极解决利益冲突,解决矛盾;控制收入分配,调节、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从而提高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地遏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最 近 ,江泽民同志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时指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还将进一步发展。就个人收入分配来说 ,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工资或工分制形式 ,正在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多种分配方式转变。据统计 ,1999年我国城市居民收入中工资所占比重下降 ,工资外的奖金、津贴、利息、股息红利等收入增加较多 ,所占比重已超过工资性收入。据统计 ,城市居民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 :1981年为87.5% ;1990年为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