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陈梦 《法制与社会》2013,(36):202-203,213
对实验心理学进行研究学习,是心理测试技术不断完善的必要知识储备。因此,本文先对心理测试技术进行概述,叙述了心理测试技术的生理学基础和心理理论基础;接着对实验心理学做了简要描述。然后联系心理测试技术对实验心理学中的情绪进行实验研究。最后总结了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趋势及其与实验心理学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监狱开展心理矫治工作,运用心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罪犯开展心理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预测等一系列活动,帮助他们消除不良心理及其他心理障碍,维护和恢复心理健康,增强生活的适应性,促进改造目标的实现,是新时期我国监狱工作科学化发展的需要。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罪犯心理矫治是监狱工作的需要,也是心理学研究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科发展的趋势。笔者从心理矫治的概念出发,对心理矫治的各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心理矫治各个环节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提出了多学科交叉的“计算心理学”概念。  相似文献   

3.
罪犯入监心理评估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甄别和分流是入监队所应当具有的功能,而要充分发挥这一功能,则既要通过开展入监心理卫生教育,最大限度地争取罪犯的配合;又要组织心理调查,以获得丰富的心理评估的信息和资料。只有在此基础上对罪犯做出科学的入监甄别和分流,才能推动监管改造工作的科学化。罪犯入监心理评估的类型有整体心理评估、群体心理评估、个案心理评估。其作用是对入监罪犯心理进行区分、诊断和预测。对入监罪犯的心理评估工作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开展心理卫生教育,组织心理调查,综合心理评估,确立矫治重点。  相似文献   

4.
心理矫治已经走进我国的监狱(劳教所),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做好心理评估工作是保证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心理评估的概念、目的、方法、内容和质量控制等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付翠 《政法学刊》2006,23(4):125-128
心理测试(俗称测谎)的主要任务就是发现被测人记忆中是否存在有关测试主题的心理信息,而心理信息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注意,所以说注意是心理信息形成的重要源泉,也是心理测试的一个重要心理学基础,因此对注意心理机制的分析将有助于测试题目的编制和结果的分析,从而提高测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的传统认识使犯罪心理测试变成了刑事测谎,导致犯罪心理测试业内的争议和业外的质疑。心理学家改变了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的传统认识,主流心理学思想对犯罪心理测试重新进行了审视,形成犯罪心理测试的定向反应理论,开创了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的科学认识。现代犯罪心理测试研究揭示,犯罪心理测试所测的特异生理反应所反映的是被测者对犯罪的记忆状况,与犯罪有关的记忆状况决定着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反应的水平,反映被测者是属于作案人、涉案知情人、一般知情人,还是属于无辜者。  相似文献   

7.
李鸿 《人民调解》2008,(9):35-36
社区服刑人员由于其社会经历、文化教养、价值观念的不同,不良心理的表现也多种多样,笔者通过对全县100多名社区服刑人员的调查分析,认为其不良心理主要表现有自卑自弃心理、焦虑恐慌心理、抑郁悲观心理、冷漠消极心理、抵抗报复心理等五种形式。针对社区服刑人员不良心理的现状,笔者认为应树立平等、诚信、接纳的社区矫正理念,对他们的不良心理进行抑制和调控,提高其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培育其对人、对社会的信任和良好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消除反社会意识,使其顺利融人社会。  相似文献   

8.
监狱长集狱务党务于一身,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监狱长应重视心理自我调控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克服顺境中的禁锢、自负、骄躁心理,逆境中的焦虑、沮丧、偏执心理,从而保持良好心态,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性地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9.
随着心理科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才是全面健康的标准,改造目的是为了帮助罪犯回归社会后做个守法、健康的合格公民。对狱内具有消极心理情绪的罪犯开展团体心理训练后发现,团体心理训练具有参与性强、调适不良情绪、改善人际关系等特点。同时发现,在罪犯中开展团体心理训练要注意人员的选择,确立明确的主题,创设良好的人际氛围,精心设计训练课程,正确看待团训的效果等。  相似文献   

10.
监狱是对罪犯进行惩罚和改造的场所,罪犯由社会进入监狱,再由监狱重新回到社会,经历了改造的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各阶段改造工作的开展各具特点。本文着重对罪犯出监前(后期)的心理和监狱在这一阶段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探讨,指出罪犯出监前心理是复杂多变的,改造工作应随罪犯这些心理而逐步展开,以巩固改造质量。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后,从中央到地方都把对受灾人群的心理创伤救助作为抗震救灾的一个重要内容。无论是灾区还是医院,灾民在地震灾害中心理上受到的创伤,及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抚慰,对稳定灾区群众情绪,缓解社会矛盾起了积极作用。笔者以国家二级执业心理咨询师身份,参加了共青团重庆市委组织的在重庆治疗的灾区伤员的心理辅导活动,  相似文献   

12.
犯罪调查心理测试技术中的心理信息分析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说明心理信息概念对犯罪调查心理测试技术的指导作用。方法综合分析了心理测试技术的功能演变,用信息论的科学原理对心理测试技术进行了全新的定义和诠释,详细论述了心理测试技术的心理信息探查功能,对心理信息的主动性和被动性、测试时机提前、测试前对被测人进行生理状态和心理信息受干扰情况评估、案件测试条件选择、测试题目编制、测前谈话控制、测试目的分析和测试技术综合运用等问题进行了科学系统的论述。结果每一部分论述里都结合了具体的案件办理实践,充分说明了心理信息新理论对心理测试技术实践的科学指导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关于心理测试,人们常常会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心理测试的准确率到底有多高?笔者查阅国外的相关资料进行了研究,并以亲历的2例心理测试成功案例进行印证。认为心理测试工作能够为案件侦查提供方向、缩小侦查范围,但测试结论正确与否却只能在案件破获后才能得以印证。  相似文献   

14.
启程 《检察风云》2011,(21):72-73
基本的女性心理安全教育亟待建立和推广,需要帮助她们觉知人性内部的复杂真相,学习对人性阴暗面的自我管理,发展正面的心理取向,建构一个理性、稳定、自尊互爱的心理底线。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在2004年首次引入团体心理训练进行罪犯改造,把心理训练作为对未成年犯教育矫治的一种新的尝试,到2005年4月正武结束。通过团体心理训练,帮助未成年犯更好地认识自我,获得高级情感的培养,学会自我控制,从而减少他们的暴力攻击行为。采用半结构化访谈、互评等方式对团训效果进行评估。团体心理训练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犯的享乐心理对未成年犯管教所的教育、改造工作和未成年犯自身再社会化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在对100名未成年犯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基础上,分析了未成年犯享乐心理的表现、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造对策。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我国监狱的罪犯心理测试工作中,要把握好对罪犯进行心理测试的时机,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心理测试量表,并控制好心理测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一、律师嫉妒心理的特征 嫉妒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日本《广辞苑》为嫉妒下的定义是:“嫉妒是在看到他人的卓越之处以后产生的羡慕、烦恼和痛苦。”《牛津英语词典》为嫉妒所作的定义是:“由于怀疑、忧虑,或知道有竞争者而产生的心理状态,表现在爱情等方面:惧怕在感情上被别人替代,或者对心上人的忠诚的不信任,尤其是对妻子、丈夫和恋人。”  相似文献   

19.
叶扬 《中国监狱学刊》2006,21(5):98-101
研究结果表明,顽危罪犯心理问题比一般罪犯严重,心理不健康人数比例比罪犯总体平均水平明显偏高;对立情绪明显而对处罚没有畏惧感是顽危罪犯主要的心理特征。团体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咨询等心理矫治手段对改造顽危罪犯具有重要作用,团体心理辅导能解决顽危罪犯共性的心理问题,个别化矫治则易于解决他们个人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各种矫治方法要灵活运用,才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20.
民事行政检察是对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确有错误的裁判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抗诉,对应支持法院判决的案件驳回申诉。在实践中,如何答复申诉人,做好息诉工作是个难题。这就需要对申诉人心理状态有足够的把握,认真分析、研究申诉人的心理特点,通过有的放矢的工作,促使申诉人的心理由消极抵触状态向积极配合状态转化。这不仅是办案本身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大局的需要。在此根据心理学的一般原则,结合办案实践,对申诉人心理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