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坚持以人为本,不仅是党的庄重宣言,而且是党的全部实践.党的十七大报告不仅首次以专门部分规定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六大社会建设任务,而且首次提出要坚持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事业的"公益性质",提出了许多诸如"覆盖全体城乡居民"、"人人平等享有"的许多具体奋斗目标.这就不仅使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得到更加全面、系统的展现,而且要求"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人人享有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价值取向十分鲜明.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08,(11):63-6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9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不同区域之间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享有均等权利,特别是中央政府要向落后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提供更多的转移支付。这是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任务之后,党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调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3.
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面对社会转型进入关键时期我国政府提出的一个新的改革命题,是体现以人为本和弥补市场公共产品供给失灵的重要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我国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有很多,但绝大多数属于瞄准某类群体致富的间接性共同富裕政策,不属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本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保基本”政策的推进与实施,以基本福利的形式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体现出完整意义上的“共同”属性,是实现共同富裕大业的基石。未来,应“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通过“保基本”的高级阶段模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我国共同富裕战略的实现,具体在于:确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在共同富裕事业中的基础性地位、夯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物质基础、强化地方政府履行基本公共服务职责的意识、拓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保障范围、探索构建“精神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以及加强以“保基本”升级促进共同富裕工作的绩效评估与问责等。  相似文献   

5.
张晓杰 《党政论坛》2014,(17):37-38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这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对大城市推进城镇化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而其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通过一系列合理的财政体制、社会管理体制,以及公共服务体制的安排实现这一目标。许多大型城市都在尝试通过一系列政策的调整稳步推进基本公共均等化水平。上海积分制政策的实施更加明确清晰地构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14,(13):18-20
党的十八大多次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强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探索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体系,通过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阶段性量化评价分析,及时掌握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工作的态势、趋势与规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能有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发展总体目标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7.
完善的财政政策是建设主体功能区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物质基础。在阐释主体功能区建设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主体功能区的财政能力及其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对促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这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对大城市推进城镇化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而其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通过一系列合理的财政体制、社会管理体制,以及公共服务体制的安排实现这一目标。许多大型城市都在尝试通过一系列政策的调整稳步推进基本公共均等化水平。上海积分制政策的实施更加明确清晰地构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一、上海人口管理与服务政策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中,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不乏独到见解。从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视角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当把"以人为本"作为根本价值取向,以发展生产力作为物质基础,以制度正义作为保障,以逐步推进作为实现方式。这四个方面相得益彰,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0.
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伦理与政治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建国后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经历了由“低水平的平均”到“非均等”,再到“均等”的变迁过程,其所呈现出的倒U型变迁轨迹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逻辑.这一历史演进逻辑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观导向、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转变传统的社会观念,以确保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1.
<正>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最终目标是"以人为本"。城镇及地市主政者要注重共建、共享,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惠及全体人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是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任务。围绕"以人为本"的总方向,城镇及地市主政者需要从几个领域细化执行。首先是优化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积极完善"政府主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大多次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强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探索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体系,通过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阶段性量化评价分析,及时掌握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工作的态势、趋势与规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能有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发展总体目标的最终实现。一、研究背景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由政府主导提供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  相似文献   

13.
到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发生深刻的阶段性变化。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存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距大、供给总量不足、提供主体主要由政府主导等问题。需要从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辩证思维,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深化改革,创新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突出重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制定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达到上述目标,拥有三千万专业技术人员和知识分子的事业单位,是主体力量。追寻多年改革轨迹,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公共服务提出的新要求,有助于理清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脉络和指导原则: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是坚持以人为本,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强自身活力,提高公共服务的有效性,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而不是简单地减少人员,减轻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统筹城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路径的背景和理论基础着手,从破解城乡二元发展现实难题的需要、市场失灵与公共产品理论、加强公共产品供给等方面论述了均等化公共服务创新路径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以成都市为例,对成都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以及成效进行了详细地梳理,指出了其在均等化公共服务建设过程中创新点。最后,借鉴成都市在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的创新做法,提出了四川省统筹城乡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结合芜湖县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目前芜湖县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前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基础之上,由于分税制改革的不彻底;无法发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公平性,不仅不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为此,必须从进一步推进分税制改革、优化和创新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出发,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8.
论新时期农村社区服务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扬  侯庆军 《学理论》2010,(19):116-117
西方国家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了社区服务实践,但我国的社区服务却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的,起步比较晚。近年来,随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的提出,我国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建设和发展的时期。但是由于起步较晚,经验又不足,这就使得目前我国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面临很多问题,距“社会公平正义”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9.
我国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由各种保障公民生存、发展和追求幸福等基本人权的基本公共服务组成的完整体系,其目标是人人都能均等地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包括生存底线服务、公众发展服务、基本环境服务和基本安全服务四项内容。当前应从这四项内容出发消除基本公共服务的歧视性供给,推进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改革,建立健全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求知》2007,(5):47-48
改革新形势呼唤“科学改革观”,民生问题面对复杂局面 ,理顺群众情绪的五个要点,怎样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以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文化建设是社会稳定的推进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