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受教育权宪法保护的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纪宏 《法学家》2003,(3):45-54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但是,这项权利作为宪法权利应当获得什么样性质的宪法保护却是被我国宪法学理论研究长期忽视的问题.本文作者认为,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宪法权利其受到宪法保护的基本内涵就是指立法机关在法律中有义务规定政府在公民受教育权实现方面应当具有最低限度的保障责任,而在政府无法承担有效保障责任的领域,公民应当享有充分的受教育的自由.在受教育权上确立政府的最低限度的保障责任目的就是为了使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宪法权利具有对抗政府权力的功能,可以建立宪法权利至上的法治观念.作者指出,当前,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关键是要求政府必须为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提供完全和充分的物质条件和制度条件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胡小静 《法庭内外》2014,(11):36-36
正日前,美国联邦上诉法院裁定:在facebook上点击"like"按钮的行为,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自由表达行为,应受到美国宪法权利法案的保护。无独有偶,不久前,我国最高法院与最高检察院联合出台了一项打击网络谣言的司法解释,将新兴社交平台上的转发、跟帖等网络表达行为纳入监管视野,并规定谣言在网络上转发量、点击率超过500次,即可入罪。一项是正向强化网络话语权的宪法性保护,一项是逆向约束网络话语权的规范性使  相似文献   

3.
钟信 《法人》2005,(8):126-126
作为20年来中国民间财富增长和转移的旁观者,本书全景式扫描和记录了中国富豪们财产继承的智慧、操作安排,并提供了一些生动的案例,分析了中国式继承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程小芹 《法制与经济》2013,(4):21-22,24
民生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受教育权平等问题又摆在了人们的面前。作为宪法上的一个基本权利,我们必须从宪法的层面去考虑如何实现受教育权平等保护。文章拟从受教育平等权的比较研究出发,提出我国在实践中受教育权不平等的一些问题,并且从三个方面进行完善,以期能够让受教育者平等享有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5.
论公民的受审判权及其宪法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宁立标 《法律科学》2004,22(2):17-23
受审判权是公民接受公正司法的权利。由于受审判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多数国家宪法对其进行保护 ,其中美国、日本、俄罗斯宪法的规定最为完善。中国宪法对受审判权保护存在众多缺陷 ,为更好地保护受审判权 ,中国宪法应把受审判权直接规定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在受审判权的内容方面应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保持一致 ,并建立宪法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6.
财富、财产权与宪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代宪法的发生学视角出发,通过梳理财产权从古代到现代的两条转化路径,即自然权利路径和普通法路径,阐述了作为现代宪制动力机制的财富和财产权问题,揭示了财富与财产权的认识论和法律观的古今之变,进而论证了财产权是现代宪法的基石,对财产权的保护是现代宪法的核心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7.
《公民与法治》2013,(10):15-15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适时作了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草案从充实细化消费者权益的规定、强化经营者的义务与责任、规范网络购物、进一步明确行政部门的监管职责等方面作了修改。  相似文献   

8.
受教育权的宪法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教育权是一个国家公民的宪法权利,需要国家积极作为。本文针对现在我国受教育权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需要加强宪法保障,主要通过制度性保障和个别保障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2009年6月,中国内地一名投资者赖建平向媒体披露,香港荷兰银行诱导他购买高风险金融衍生品KODA,致使他从2007年7月到2008年10月,先后投入的2100万港元化为乌有. 而赖建平并非唯一受害者,去年以来,部分内地富豪被香港外资银行利用金融衍生品KODA大肆"血洗",蒙受巨额财富损失.  相似文献   

10.
公民受教育权及其宪法救济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2年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20周年。20年来,我国《宪政》有了较大的普及与发展,民主与法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宪法意识、公民意识有了极大改善。近年来,齐玉苓案[1],平乐乡政府诉韦其明案[2],余亭亭诉北京市朝阳区机械学院附属中学案,[3]又引起全社会对公民受教育权保护的极大关注,学术界、实务界、新闻媒体纷纷聚焦受教育权的宪法救济问题,特别是法院能否直接适用宪法为公民的受教育权提供救济问题。我们认为,只有对作为公民宪法权利的受教育权的性质及实现和获得宪法救济的基本途径问题进行研究,才能对上述问题得出一个比较恰当的结论。 一、受教育权的涵义 受教育权的涵义也就是受教育权的主体享受什么样的受教育权以及如何享有。为此必须探明人们为什么享有受教育权,即受教育权的理论基础。关于受教育权的理论基础有三种学说:“生存权说”、“人民主权说”、“学习权说”。综观各种学说,  相似文献   

11.
一、隐私权的定义和内容隐私 ,又被称为个人生活、私生活、秘密等。其具体界定 ,至今尚无统一的定义 ,从语义分析 ,英语中 ,隐私有隐居、(不受干扰 )独处、秘密等多种解释 ;汉语中 ,可以指那些不愿意为他人所知的事情。法理上 ,不同的学者对其也有不同理解。有人认为 ,“隐私就是隐密而不准公开的意思。”〔1〕 王利明先生认为 ,隐私是指有关个人生活领域的一切不愿为人所知的事情。〔2〕隐私权的定义至今也无定论 ,以隐私权制度最为发达的美国为例 ,有关隐私权定义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3〕1、以学科基础划分 ,有宪法隐私权定义与侵权法…  相似文献   

12.
公民受教育义务之宪法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围绕着教育问题的争议和诉讼不断。我国教育平等权的实施情况到底如何?平等是否允许差别待遇?在实现教育平等权过程中,公权力者应当如何介入?政府应当承担哪些应有的职责?推进教育平等权从何处着手?我国现实中这些重大而难以解决的问题都需要进行冷静地思考。有鉴于此,我们组织了部分专家学者进行研讨,以期厘清教育平等权的实质和关键,明确政府和公权者在保护教育平等权中的责任,以此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走向文明进步,促进建立和谐的教育秩序。  相似文献   

13.
生命权集中体现了人的价值与尊严,构成了宪法价值的基础和核心。生命权的宪法化体现了生命权是国家与社会的最高价值,在任何情况下国家不能把人的生命权作为实施统治的一种工具或手段,生命权的宪法确认则意味着国家或政府负有保障每一个社会成员生命权的道德的、法律义务,使生命权成为社会共同体价值体系的基础。21世纪的社会发展对生命权的宪法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当主动、积极地寻求扩大生命权价值的有效形式,强化生命权的宪法保障,为人权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知识、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宪法与私有财产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利明 《法学杂志》2004,25(2):9-12
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第四次修正案。修正案中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确定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基本原则,这是中国宪政史上的一件大事。它进一步提升了私有财产的法律地位,扩大了私有财产的范围,为进一步完善私有财产的征收、征用制度提供了宪法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人身自由是宪法保障的基本人权 ,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前提。公权力侵害人身自由有时比普通犯罪造成的后果更严重。公权力侵害人身自由有立法型和执法型两类。通过人大常委会进行违宪审查对保障人权和厉行宪制具有重要意义 ,但仅限于对违宪的法律法规的审查。还需要设立一种程序和机制 ,对执法行为进行司法审查 ,以便及时、有效地保护人身自由的不受公权力侵害 ,同时读所适用的法规进行违宪审查。  相似文献   

16.
健康权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规定的一项基本人权,我国宪法应该把健康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来加以明示和保护,积极促进公民健康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对财产权的宪法保护是各国宪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我国宪法对公民财产权的保障从总体上看是有缺陷的。为了完善对公民财产权的宪法保障,必须在宪法中确认公民财产权的不可侵犯性原则,将宪法财产权保障条款纳入公民基本权利体系,注意协调财产权不可侵犯原则与财产权社会性原则,完善公民财产权保障的宪法规范,完善补偿要件,确立“公平”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8.
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权,人民之所以通过"社会契约"授权给政府完全为了自己生活的方便.从契约论的角度来说政府的合法性来源于人民的同意.既然国家是纳税人通过税收养活的,那么人民是主,各级执行公务的机关是仆.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促进我国公民私有财产大量增加并向多元化发展,因此,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些规定有利于保护我国公民的私有财产。但是,回顾我国私有财产宪法地位的演变,发现我国宪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还有不尽人意之处,应当把私有财产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来规定,完善宪法规范,加强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张盈 《法制与社会》2010,(34):388-388
我国宪法对隐私权的保护在目前还比较薄弱,我国宪法理论应该将隐私杈普遍化处理。同时,在原则上应将隐私权优先于与之相冲突的权利进行保护,对于与隐私权相冲突的权利,可以在个案中利用价值平衡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