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经常会遇到一些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情况,那么,如何做好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工作呢?尊重与爱残疾儿童少年由于生理上的缺陷,经常受到社会的歧视和嘲弄,作为老师首先要尊重残疾学生,尊重他们的自尊和人格。  相似文献   

2.
正儿童期是残疾人身体发育的关键期。经过能力恢复和潜能开发,残疾儿童将获得不同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力资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医疗资源匮乏,残疾儿童的教育和康复水平十分低下,不利于残疾儿童身心功能的康复和平等享有教育权利。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了解农村残疾儿童教育和康复的现状和问题。基于这一目标,课题组采用自编问卷的方式对东北三省6个县的56名0~17岁农村  相似文献   

3.
学前教育是对残疾儿童进行缺陷补偿和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前教育不仅是为残疾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更是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基础。而目前我国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资源缺口较大,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本文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探讨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途径,以期建立切实可行的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长效机制。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现状1.教育资源缺口大我国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缺口较大,教育资源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以福建省为例,根据福建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全省共有0~6岁残疾儿童4.55万人。  相似文献   

4.
《中国残疾人》2011,(1):5-5
推荐理由:开启无声之锁,成就希望之途。 他们是聋哑儿童,与同龄人有着同样的求知欲望,却面临着严峻的教育困境。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康复部部长柯沫夫介绍,广东省目前有0~14岁听力残疾儿童5.94万人,其中4.33万人来自农村。然而目前,广东省残联举办及社会力量兴办的针对0~6岁听力残疾儿童的康复机构仅129个,在训的听力残疾儿童只有1307人。聋哑儿童教育发展面临着学位不足、师资短缺、教育难度大等重重障碍。  相似文献   

5.
社会变革中的行政歧视与反歧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变革过程中,政府的管理容易与社会生活脱节,不恰当的行政活动容易形成行政歧视。行政歧视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歧视,对健康的社会生活有极大的腐蚀性。本文就行政歧视产生的根源及其常见的表现作了概要性的总结和分析,进而提出九点反对行政歧视的有关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游走在城乡夹缝中的流动儿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相对应。为了摆脱留守儿童的孤独,享受父母的照顾和关怀,他们随父母漂泊异乡,成为流动儿童,却在异乡遭遇尴尬。上学难,升学更难,居无定所,安全无保障,歧视和心理伤害等一系列的问题向他们抛来。他们享受不到城市儿童的权利和保护,同时又失去了农村儿童享有的权利和保护。他们生活在暗淡的城乡夹缝中,进退两难。  相似文献   

7.
全社会的共同发展,不能缺少残疾儿童这一群体的参与。保障残疾儿童的社会参与是残疾人群体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有必要揭示出残疾儿童参与权的实现情况和其中的不足,以便就如何实现残疾儿童理想的社会参与提出改善方案和各方行动建议,促进社会关注残疾儿童社会参与权,并能够为残疾儿童本身及其家庭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正>残疾儿童康复是帮助残疾儿童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及早回归主流社会的重要途径,是一项拯救和修复生命的抢救性工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优先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对贫困残疾儿童康复给予补助,研究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残疾儿童是最弱势的特殊群体,也是最有康复价值、最具康复希望的群体。临床实践证明,0~7岁是残疾儿童康复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9.
学龄前残疾儿童康复教育的公共政策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龄前残疾儿童的康复教育,是指对0-6岁残疾儿童以康复为中心,以教育为基础的训练。作为一个系统,它以残疾儿童为实施对象,以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指导中心、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普通或特殊儿童幼儿园,家庭、社区为实施,  相似文献   

10.
黄家亮 《思想战线》2005,31(5):89-93
社会歧视是指针对某一特殊社会群体的不公平、不合理、排斥性的社会行为或制度安排.从社会心理学看,这是由社会偏见这样一种不公正的、具有否定性和排斥性倾向的社会态度所导致的,属于一种刻板印象.但社会偏见并不一定导致社会歧视,实现这种转变与被歧视者自身力量相对弱小、"谈判力"不足相关.要减少或消除社会歧视,一方面必须壮大被歧视者的力量,增强其"谈判力",阻止已有的偏见向歧视的转化;另一方面通过被歧视者的努力,加强沟通来改变固有的刻板印象并防止新的刻板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