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中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应研究中缅两国会计准则的差异,以促进中缅两国会计趋同,进而带动整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成员国之间的会计趋同,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本文从固定资产的相关概念、固定资产准则的适用范围、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等5个方面,对中缅固定资产会计准则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与缅甸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应研究两国会计准则的差异,以促进中缅两国会计协调,进而带动整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成员国之间的会计准则从协调到趋同,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本文从存货的相关概念、存货准则的适用范围、存货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等五个方面,对中缅存货会计准则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推进中缅两国会计趋同,解决中国与缅甸经贸往来中会计信息不可比问题,进而为带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各国之间的会计趋同,推进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进程,需要研究中缅两国会计准则的差异。本文对中缅两国财务报表列报具体准则的适用范围和基本要求、财务报表的组成和编报责任以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权益变动表、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内容和顺序等方面,对中缅财务报表列报会计准则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缅贸易和投资的不断发展,应研究中缅两国会计准则的差异,以促进中缅两国会计准则趋同,进而带动整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成员国之间的会计准则趋同,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本文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相关概念、确认、计量和披露等方面,对中缅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准则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中缅经贸关系由来已久,近几年两国关系持续发展,双边贸易、经济合作和劳务、投资金额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随着两国政治关系的日益密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两国政府对双边贸易的一些具体刺激措施的实施,中缅两国的经贸关系将进一步扩展,呈现出乐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中缅边界划定问题的再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0年中缅两国签订边界条约,结束了长达六十多年的中缅划界问题争论,并为新中国解决与其它周边国家的边界争端提供了良好开端。中缅边界问题最终得以解决,关键在于两国在中缅北段未定界问题上达成了妥协,新中国政府很大程度上放弃了自晚清政府以来对这片地区的领土要求,但这一让步是在历史和现实基础上做出的合理决断,它并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接受了"麦克马洪线"。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体现出了周恩来的外交思想与风范。  相似文献   

7.
2020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缅甸前发表了题为《续写千年胞波情谊的崭新篇章》的文章。中缅建交70年来,两国胞波关系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在冷战时期,两国从最初的疑惧、冷淡到胞波关系的确立,和平与安全成为中缅关系的共同利益点。冷战结束后,中缅胞波关系的内涵扩展到政治、经贸、援助和安全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21世纪初,缅甸成为中国青睐的重点投资对象和能源通道,给中缅胞波关系注入了新的动力。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里,两国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并将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升级为中缅命运共同体,中缅胞波友谊进入了新时代。中缅胞波关系的新陈代谢是两国共同利益基础不断扩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奥巴马执政后,美国极力推行其"重返亚太"战略,恰逢缅甸的政治转型。二者在短期内产生共振,双边关系迅速回暖。奥巴马任期内,美国试图通过放松对缅制裁、加大对缅软实力输出及寻求美缅合作空间,恢复美国在缅甸的影响力,并钳制中国的发展。但美国此举并不足以冲击中缅关系。在此情形下,为了维护并发展中缅两国的"胞波情谊",中方应倡导中缅在政治层面互信关系的建立、经济层面的互联互通以及多领域的全方位合作来扩大中缅合作的互利局面。  相似文献   

9.
1945-1953年,中缅经贸规模和数量都较为有限。然而,由于中国推动双边关系方面的努力、“金三角”问题和大米贸易的杠杆作用,使两国经贸关系在1954年取得突破性的发展。中缅建交初期,在两国经贸发展中政治因素多于经济成分的这种模式,至少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缅甸放弃“缅甸式社会主义”,实行改革开放以后。  相似文献   

10.
缅甸民盟政府实际领导核心、国务资政昂山素季于2016年8月17~21日对华展开为期5天的正式友好访问.昂山素季分别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会谈,双方就深化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进行合作、维持两国高层互访并强化民间往来、促进中缅边境地区稳定等达成共识.中缅双方发布了联合新闻稿,并签署了中缅《促进双边经济与技术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和现状,研究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效用,指出中国-东盟会计准则进一步国际趋同能够更好地防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金融风险,保障各国金融安全和资本市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越南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及完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越南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 越南自1986年实行革新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建立,大量的引进外资以及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促进了越南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另外,加入东盟、亚太经合组织和东盟会计联合会也加快了越南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1954年6月,在周恩来总理首次访问缅甸期间,中缅两国总理在联合声明中庄严宣布,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缅关系的原则。50年来,中缅关系除在"文革"期间一度遭受挫折,总的来说实现了长期、全面、稳定的发展,树立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光辉范例。中缅两国在贯彻和落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方面进行了许多重大的探  相似文献   

14.
中缅油气管道给中缅两国带来巨大地缘政治利益的同时,也将改变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和南亚的能源地缘战略格局。中缅油气管道的规划建设既有国家层面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能源安全战略考量,又有地方省区市政府的利益驱动,更有中国国家石油公司之间的竞争因素。一方面,中缅油气管道的建成运营不仅延续了南方丝绸之路和滇缅公路的辉煌,将中缅睦邻友好关系推上新的高度,而且也是中国拓展与东南亚和南亚能源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缅甸借助中缅油气管道不仅成功开展油气外交使缅甸成为亚洲主要能源国家,振兴缅甸经济以提升缅甸在亚洲的经贸地位,而且提升缅甸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缅甸政府与民族地方武装频发军事冲突,中缅边境安全问题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中缅两国因经贸往来、基础设施等合作,已在边境地区形成了一种"安全相互依赖"的格局。对中缅边境而言,"安全"不再是一个单维度概念。厘清其"不安全"的扩散机制,需从"安全复合体"角度审视中缅边境。在中缅边境这一"跨境安全复合体"中,军事、政治、社会、经济、环境各安全领域通过各自的发展互动形成了消极的安全外部性,并透过中缅边境向两国扩散了跨境的安全影响。目前,缅甸全国民主联盟虽已开始执政并加速民族和解进程,但尚有民族地方武装尚未签署全国停火协议。当军事、政治冲突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应对中缅边境在经济、社会及环境方面的安全影响就显得极为重要。中缅边境现存的边境联络官办公室机制,不仅在治理领域整合了经济、社会、环境等多元议题,更取得了不俗的治理效果。随着未来边境安全问题的复杂化,中缅边境亟须治理领域更广、制度框架多边、治理主体多元的治理机制来应对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越南会计准则——越南会计国际化的里程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越南是东盟10国中唯一采用会计制度作为会计规范的国家。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是两种不同形式的会计规范。会计制度这一规范形式具有统一性和具体性,而会计准则更具指导性与灵活性。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采用会计准则作为会计规范的形式,而为了促进国际会计协调与会计标准国际化,1966年任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会长的Herry Benson爵士联合美国和加拿大  相似文献   

17.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极力拉拢中国周边的亚洲国家组建针对中国的包围圈,为了应对这一情况,中国提出了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外交战略,1954年中印、中缅两国总理互访就是落实“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重大举措。在互访过程中,中印、中缅共同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领导人着力消除了印度、缅甸在华人华侨、边界问题、亚洲国家共产党以及中美关系等问题上的疑虑和担心,从而促进了中印、中缅两国关系,巩固了亚洲国家的中立倾向,为亚非会议的召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缅甸山水相连,两国开展旅游合作的基础条件良好。多年来,双方已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旅游合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中缅两国政府对发展本国旅游业和双方的旅游合作高度重视,随着交通便利化、签证手续简化,未来双方旅游合作的前景将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9.
1960-1963年,中日两国对缅甸开展了具有竞争性质的经济援助。中国国力虽弱,但政治优先,在解决中缅边界问题的同时,经济外交中不考量相关收益,而是尽其所能,极力维持缅甸的中立地位并增进双方友好。而由于日本经济开始崛起,它在美国的要求下承担起以对东南亚各国提供援助的方式阻止共产主义蔓延的责任。然而,对缅经济外交中,日本注重经济利益,锱铢必较,以期借援助分化中缅关系,争取使缅甸倒向西方阵营。从当时的缅甸政局和中缅关系的发展来看,中国的对缅经济外交达到了预期目的,而日本对缅经济外交却未能如愿以偿。中国对缅经济外交的这段历史对当今中国的经济外交或具有某种值得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1986,(1)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这是陈毅同志生前所作《赠缅甸友人》诗中的词句,它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中缅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中国和缅甸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两国的客商沿着伊洛瓦底江和萨尔温江的河谷进行贸易(主要是中国的丝绸与缅甸的珠宝玉石)。在长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中,中缅两国人民结成“胞波”情谊(“胞波”是缅甸人民对中国人民的亲切称呼,意为同胞兄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