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法律宣传在农村的深入,农民的法制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依靠法律解决问题的人多了。“有事请找我的律师谈”或“咱们法庭上见”这些话,现在农民们也会脱口而出了。据报载,山东禹城300多名农民聘请了自已的法律顾问,为自己的经营、生产提供法律服务,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2.
享受法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享受法律”是本文的关键词,也是笔者以学者的身份向包括公民和法人在内的全体法律消费者倡导的一个新口号、一种新理念。 从一定意义上讲,法律是由政府为广大纳税人提供的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应当是服务于作为纳税人的广大公民的。“公民”这个法律概念的经济学涵义就是“纳税人”,而“纳税人”的经济学潜台词就是“法律的消费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可消费性是法律这种“公共物品”的一大特质,法律其实是作为纳税人的公民的消费品,“享受法律、消费法律”应当是现代公民崇尚的法治新理念,也是现代  相似文献   

3.
农民卖农产品不给钱出个据叫“打白条”,公民、法人打赢官司得不到执行实际也是打了个“法律白条”。如今,“法律白条”现象在河南省内乡县法院不存在了。这家法院连续三年执结率均为99.7%,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赢得了群众的信  相似文献   

4.
陈松 《中国司法》2006,6(9):18-21
基层法律服务所是我国司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浓郁的乡土韵味彰显出中国基层司法所特有的乡土特色,亦在基层法律服务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的法治能否建立,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农民的服务能否得到满足。①”基层法律服务所在农村改革和律师稀缺的背景下,为基层乡民提供消费低廉、亲和力强、方式灵活的法律服务,满足了基层农村这种特质的法律需求。但是,基层法律服务所并不因为它极具中国特色和饱含乡土韵味,而让人为其极尽吹捧之能事,社会各界对于基层法律服务所以及基层法律工作者的意见分歧很大。近年来“…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又是农民的法律地位问题,即农民的权益问题。本文从我国农民现有的法律地位出发,通过对目前农民权益保障程度进行分析,结合具体实际,提出了提高我国农民的法律地位,保护和拓展农民权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江苏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积极开展“法律村村行、服务新农村”活动。一是采取适合农民特点和需求的形式,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重点抓好“六个一”,即向每村发放一批法律服务卡,送发一批法律书籍和资料,解决一批农民遇  相似文献   

7.
张敬波 《江淮法治》2009,(19):38-38
村干部担任“法官”,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证人”、“法警”都是农民,旁听者也是农民。这种特殊的“农民模拟法庭”普法形式成为“法律进乡村”的重要载体,目前在宣城市宣州区颇受群众欢迎。今年5月初,因污染问题,水阳镇新珠村发生一起渔业生产纠纷,当事人双方各不相让,村委会主任、调委会主任茆坤洋主动出面调解。  相似文献   

8.
据新华社记者对江苏、河北部分群众越级信访事件调查表明,相当数量农民受到不法侵害时,不是通过正常法律途径解决,而是走上了上访之路,有些完全可以在基层司法部门解决的问题,竟越级上访到省里甚至中央。一些农民信“访”不信“法”,这样的选择让人叹息,也发人深省。农民受到不法侵害时,不通过正常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是采取上访的方式来讨“说法”,并不能完全归结为农民缺乏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淡薄。过高的诉讼风险和诉讼成本,是农民在司法程序前止步的主要原因。而上访除了交通费用外,不需要支付其他费用,如果碰到一位说话管用、作…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全民普法教育工作,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四个五年规划,走过了20年的光辉历程。用科学的发展观对法律知识在农民群体中的传播状况进行量化评估,对于探索满足农民法律需求的有效途径,提高农民群体乃至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科学确定“五五”普法规划的着力点,以及促进法制宣传更好地为“三个文明”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服务,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消费信用是指消费者因其自身的人格和财产要素而获得的、其偿债能力的社会评价。消费信用权是信用消费者相对于普通消费者而拥有的一项特殊权利,也是信用消费者的核心权利。对这一权利的保护,不仅有利于信用消费者本人,而且有利于增强信用消费者进行信用消费的积极性,加快信用消费的健康发展。在国外,消费信用已经作为一项法定权利规定于法律体系之中。在我国,消费信用虽已具备“应有权利”的基本特征,但法律保护却显滞后。  相似文献   

11.
《政府法制》2012,(35):10-10
“享受法律”,是笔者以学者的身份向包括公民和法人在内的全体法律消费者倡导的一种新理念。从一定意义上讲,法律是一种“公共物品”,可消费性是这种“公共物品”的一大特质,法律可算是公民的消费品.“享受法律、消费法律”应当是现代公民崇尚的法治新理念和现代文明社会“法治化生存”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论当代中国农民的平等权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潇潇 《法学论坛》2006,21(3):15-22
当代中国农民的根本问题已经凸显为以“平等权”为核心的权利问题。农民平等权是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的基石和保障,也是社会发展、农民自身解放的一个必要条件。当代中国农民平等权利的保障和实现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旧体制的制约,有的甚至还存在法律的盲区。深入探讨农民平等权的法理依据,透析我国农民平等权保护的现状,进而寻求促进和保障实现农民平等权的对策,对实现农村法治,保障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民的“法律排斥”与“社会排斥”既相关联,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法律排斥”具有法制根本性、权利本质性和过程系统性等特征。从宪法权利体系而言,农民的“法律排斥”突出表现在:农民的选举权不对等、土地财产权不明确、结社权悬空、物质帮助权缺乏等。解决农民的“法律排斥”问题是一项法治系统工程,需从立法、行政、司法等多个方面予以完善。具体包括修改宪法和与完善专门立法,依法行政与实施普惠政策,确立司法保障与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4.
论农民权益的经济法保护——以利益与利益机制为视角   总被引:133,自引:0,他引:133  
李长健 《中国法学》2005,4(3):120-134
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利益问题。农民利益需要宪法、经济法、行政法等诸多法律部门共同深护,特别需要经济法律制度提供支撑。本文以利益与利益机制为视角,在探寻经济法与农民权益保护的结合点、寻找经济法保护农民权益理论基础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法视野下保护农民权益的机制体系,归结了经济法保护农民权益的基本原则,构想了一整套保护农民权益的经济法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5.
毋庸置疑,“小康社会”是中共十六大报告引人瞩目的关键词之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已正式写入了党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质就是要建设一个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社会,一个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社会。法治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法治的视角解读,小康社会就是崇尚法治、鼓励法律消费、法律服务比较发达的法治社会。“法治”应当是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制度性的文明特质。小康社会不止是处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进行时”,同时也处于前所未有的“法治进行时”,人们不再对法治持一种疏离甚至…  相似文献   

16.
3月17日,安徽省全椒县人民法院在十字镇界首村举力、了“送法下乡”活动,利用一年一度的“二月二”界首赶集日开展法律宣传。全椒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县,为了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椒法院决定实行法律宣传“大赶集”,在村民赶集时开展法律宣传、问题咨询和信访接待,并将自行编写的常用法律宣传资料送到农民手里,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集团消费长期来呈非规范运动,形成了“膨胀——压缩——再膨胀——再压缩”的集团消费管理“怪圈”。国家对集团消费的管理局限于被动、静止的行政控制办法,未形成灵活的调节机制和法律机制。实现集团消费的法律调整应尽快制定《集团消费管理条例》。通过集团内部制度建设,使集团消费与集团中的领导者和个人的责、权、利联系起来,使其自觉进行合理的集团消费。  相似文献   

18.
王铁雄 《法学杂志》2012,33(3):43-50
通过借鉴国外征收补偿与财产权保护法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征收补偿与财产权保护法制历史与现状,在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征地补偿实践中存在的“有法不依”和“无法可依”现象与我国现行征地补偿与农民财产权益保护法律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改革我国征地补偿与农民财产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提供对策建议:坚持农民财产权益保护、征地和补偿三位一体、从保护农民财产权益角度改革征地补偿法律制度;从实体法与程序法上建构对农民财产权益的制度性保护与个别性保护,以改变征地实践中“有法不依”与“无法可依”现象、确保农民财产权益的存续保护与价值保护。  相似文献   

19.
陈婷 《法制与社会》2010,(13):210-2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知火如茶的展开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农民的权益维护能否得到法律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农民是否需要法律服务?现行法律服务体系是否能满足农民需求?如何构建较为完善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普法依法治理的深入发展,在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广大农村,成长起一批“法律明白人”。他们分布在各个村落,由普通农民担任,在农村普法和依法治理中充当重要角色,起着特殊的作用,为依法治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引发了我们一些思考。“法律明白人”是伴随着桓仁县委无偿赠送给农户的《农村实用法律法规》一书的深入学习而成长起来的。“三五”初期,桓仁县为了改变农村普法多年来一直停留在上大课、广播喇叭宣传、贴标语、演文艺节目等常见形式,农民对法律的掌握基本停留在记住了一些“三字经”、“四字句”及个别词语,对法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