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20年是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是我党的庄严承诺。由于贫困人口的脆弱性及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任重而道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决战决胜期,探讨扶贫、脱贫的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从决定性胜利走向全面胜利的收官之年,是兑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庄严承诺的关键之年,是为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献礼之年。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云南省昆明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紧绷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根弦,不停顿不大意不放松,努力克服疫情影响,聚焦"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目标,严格贯彻"四个不摘"要求,通过强基础、强保障、促产业、增就业、防风险。  相似文献   

4.
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精准施策的方式之一,改变了贫困农民生存状况,加快了脱贫步伐。在总结湖南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的同时,我们总结了经验,也发现了问题,进行了反思。易地扶贫搬迁有指标任务,但不能只为完成任务,要立足全局;标准模式不能生搬硬套,要适度灵活;不能偏废和脱离脱贫这个目标去进行;政府负有主要责任,但也应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不能单干、蛮干。  相似文献   

5.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两项重要战略部署衔接交汇的重要时期。这一年民建天津市委会按照会中央脱贫攻坚部署要求,对口帮扶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10个深度贫困村,在助力实现贫困县摘帽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帮扶过程中,发现在扶贫产业、人才支撑、贫困群体、基层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积极提出对策建议,在打造竞争优势、培养专业人才、完善治理机制、加强环境整治等方面下功夫,实现由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干部匮乏到振兴队伍、村级合作社向现代化管理、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的转变,更好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6.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中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彻底的、先进的理论。云南决胜脱贫攻坚战,必须高举这一伟大思想旗帜,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坚持把教育作为扶贫开发的根本之策、把精准作为扶贫脱贫的核心要领,遵循善治这一精准脱贫的政治逻辑。  相似文献   

8.
<正>近几年来,印江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攻坚克难,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丰富扶贫攻坚内涵,探索出了符合印江实际的从"整乡推进"到"整村脱贫"迈进的扶贫攻坚模式。实践充分证明,目前按照"四五六工程"路径为重点,快速推进的贫困村"整村脱贫"开发模式,是实施精准扶贫的有效载体,是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示范村的有效途径,是凸显"三个不能代替"、实现群众认可的全面小康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9.
战略交汇期,在实践中探索乡村振兴顶层设计与精准扶贫微观政策有效衔接是当前的一项重大课题。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这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交汇点,在党建引领、产业支撑、主体力量等方面加强统筹衔接,协同推进。坚持因地制宜、因需施策,对不同地区的脱贫攻坚现状和振兴情况加强调查研究,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动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的实效助力乡村振兴,确保脱贫高质量、可持续,脱贫成果不断巩固提升,让广大群众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伟大实践中,持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太原主持召开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脱贫攻坚工作进入目前阶段,要重点研究解决深度贫困问题。"这是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的最新成果,标志着精准扶  相似文献   

11.
<正>贵州是全国全面小康建设任务最艰巨困难最大的地区,贫困发生率之高、贫困人口之多处于全国前列。减贫脱贫任务十分艰巨。2014年,贵州吹响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角。2017年,贫困发生率下降到7.75%。2018年再次减少贫困人口14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3%。贵州省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全国最多,朝着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迈出了关键步伐。在实施脱贫攻坚的过程中,贵州省探索出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经验与举措。  相似文献   

12.
社会风险视阈下返贫风险的类型与防控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准扶贫已到了"啃硬骨头"的阶段,贫困人口从脱贫到真实实现小康生活目标需要一个过渡期,但在这期间贫困人口的发展将面临来自自然、社会、市场、疾病等风险的侵袭。要降低这些风险的损害,关键取决于政府、社会、基层党组织和贫困人口共同组建的风险防御体系的科学程度。因此,要真正实现精准脱贫,就必须整合各种力量对不同类型的返贫风险进行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笔者通过分析国内科研院所科技扶贫的开展情况,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当前制约科技人员参与扶贫的主要问题,并建议从拓展科技产品示范应用范围、加强科技人员与农户及农技站的沟通交流、加大对扶贫开发项目的申请力度、扮演好扶贫中间人角色等五个方面努力,促进更多海洋科技成果运用于国家脱贫攻坚事业。  相似文献   

14.
政策衔接是制度渐进性变迁中的尝试性和过渡性环节。由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政策衔接处于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宏大历史进程中。从历史制度主义的“制度拼图”视角来看,由脱贫到振兴的政策衔接过程内含依赖式取代和拓展式漂移两种渐进变迁模式。案例村庄以满足农民需求为核心,在政策衔接中“涌现”出的试点机制、组织学习和动态适应机制、中国共产党统合治理机制助推其逐步实现从脱贫到小康再到富裕的有序衔接和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着力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不仅能助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在四川的决战决胜,也能为乡村振兴打好扎实的基础。把产业作为协调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基石、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协调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把实现农村居民增收作为协调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四川走出了一条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之路。  相似文献   

16.
统一战线参与脱贫攻坚是一个共建共享的过程。在脱贫攻坚战中,统一战线不但有自身的独特优势,而且自身理念、机制、制度都得到完善,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新时代统一战线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扶贫攻坚的精神,立足于脱贫攻坚实际,针对以往扶贫存在的问题,通过更新扶贫理念、加强扶贫监督、强化工作落实和重视内生动力等几个方面的工作,助推新时期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17.
从2014年到2019年,中共云南省永胜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围绕"五个一批"要求,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实施"十大工程",全力以赴推进脱贫攻坚工作。2014年至2019年累计脱贫15117户58912人,贫困村脱贫出列94个。  相似文献   

18.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脱贫攻坚作为人类反贫困历史的伟大实践,孕育出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精神谱系中的全新力量,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赓续传承,集中表现为"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从内涵解析,可将这六句话分别理解为脱贫攻坚精神的力量之源、制胜之宝、科学之方、成事之本、核心之要、思想之基,它们之间紧密联系、相互贯通,是中国精神的充分彰显,为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9.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从本质上看是要实现乡村治理的系统集成,以确保“三农”工作平稳转型、整体优化。实现两者有效衔接,不仅具备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也存在不同治理体系之间的转换、不同群体的诉求难以兼顾等难点。从实践来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尚未进入实质性阶段,产业升级困难重重,内生动力难以激发。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实现从扶贫扶弱到扶农助农的政策集成、从小农生产到市场主体的机制集成、从城乡二元到城乡融合的功能集成。  相似文献   

20.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解决特殊贫困群体的脱贫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关于特殊贫困群体脱贫的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共同富裕思想、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蕴含着丰富的整体思维、矛盾思维和能动思维。其中聚焦特殊贫困群体、强化社会保障、推进健康扶贫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精彩论述,为特殊贫困群体的脱贫工作指明了攻坚方向和有效路径,也提出了精准施策、扶志为先、合力攻坚等值得学习和贯彻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