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亚平 《中国民政》2000,(5):50-51
乐善好施 在英国伦敦的街头或地铁旁,我常看到有人拿着一个小罐子向过往的行人乞讨,希望他们施舍点零花钱。行人非但不像对待一般的乞丐那样报以鄙视的神态,而是热心地把自己的零钱放进小罐子里。我仔细打量后发现这些“赚钱有方”的人有两个地方与平常的乞丐不同:一是他们衣着体面,举止良好;二是他们手里的小罐子上都有诸如“癌症研究会”或“聋哑人援助协会”的字样。经过与他们攀谈聊天后我才知道,他们是在志愿为某个救助残疾人的慈善机构进行义务募捐,所“乞讨”的钱全部捐给这些协会用来救助残疾人。 英国的慈善机构林林总总,…  相似文献   

2.
一个过去不太引人注目的社会群体,成了近几个月街谈巷议的话题,这就是乞丐.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主要是因为自从国务院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办法》以后,我国对乞丐的做法由收容遣送改为社会救助.这一改,改得好!这一改动进一步体现了我们的"以人为本".人,不分贵人、贱人都是人,不论穷人、富人都是立国之本.乞丐古已有之,今天在各大洲都有,在纽约的曼哈顿有乞丐,在罗马梵蒂冈教堂旁边有乞丐,在莫斯科的红场上有乞丐.地球上还有一个跑到许多国家行乞的吉普赛人.只要贫富差距大了,就难免出现乞丐.因此,能不能善待行乞者也是一个国家的形象问题.  相似文献   

3.
日前,经长沙市委办公厅同意,市委宣传部批准长沙市救助管理收容站发出告市民信:不要直接向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施舍金钱,避免爱心被不法分子利用。最近长沙市乞丐突然增加,民政部门曾多次上街劝乞丐们接受救助,可是多为徒劳,乞丐宁愿浪迹街头,以乞讨为职业。据一位交警介绍,乞丐在街上乞讨,交警根本管不了,这些乞丐劝不回赶不走。公开信呼吁,在街头发现流浪乞讨人员时,市民应劝导其到市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不属救助对象的,应劝其回家自食其力,发现组织和利用流浪乞讨人员行乞的不法分子及时向公安部门举报。长沙市救助管理站办公室主任李桓说,…  相似文献   

4.
沉重的历史省思--近代中国的乞丐及其职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中国的乞丐职业化问题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尽管有救助管理办法的实施,但问题的解决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轻松.其实,乞丐职业化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古已有之,近代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民政部门和慈善机构实施的大病医疗救助,为困难群体缓解因病致贫、分享改革成果措建了平台.但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却值得商榷和探讨.不少地方凭患者的疾病诊断书和医药费收据复印件(原件作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销凭证)等书面材料,根据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数额,按一定比例给予救助.  相似文献   

6.
1999年至2000年间,美国新泽西州一家由美籍华人创办的慈善机构——美国妈妈联谊会,为了救助云南丽江在两次大地震中不幸成为孤儿的儿童,先后向胡曼莉任会长的丽江妈妈联谊会捐赠款35万多美元。然而,会长胡曼莉却在收到捐赠后,将巨款挪作他用。为此,2000年12月10日,“美国妈妈”将“丽江妈妈”告到了云南省丽江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经过近两年的审理,2003年3月份,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终审判决:“丽江妈妈”依法返还未  相似文献   

7.
<正>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一直是个非常矛盾的难题,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乞丐的职业化。目前,乞丐职业化已非个别地区的个别现象。据《金陵晚报》报道,南京民政部门发布的针对流浪乞讨人员调查显示,超过七成是职业乞丐。早先也有媒体报道,成都街头流浪乞讨者九成为职业乞丐。大洋网也曾报道,在珠海渔女景点,有多位市民还目睹开宝马车过来乞讨的  相似文献   

8.
流浪乞讨人员虽然成分复杂,但依其行乞目的不外乎两类:一类是属于真正贫困、迫于无奈而乞讨的人员;另一类则是把乞讨作为谋取财富手段的职业乞讨者。据统计,后者所占的比重要远远超出前者。目前,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问题上存在着这样一种矛盾:一方面是政府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想方设法救助街头的流浪乞讨人员,另一方面众多乞丐不愿接受救助,继续浪迹街头,从而对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等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美国有所“乞丐学院”在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乞丐人数之多令人咋舌。据统计,全美国有3600万“游民”(乞丐)因每天不能得到足够的食物,而依靠领取免费食物为生。由于美国乞丐众多,于是就出现了许多为乞丐服务的机构。例如,在纽约,就有所“乞丐学院”,学制六个晚上,学费100美元,旨在提高乞讨能力。报名者络绎不绝。前不久,一位商人兼作家推出了《行乞套餐》一书,认为有志于乞讨的人只要掌握了书中的理论,就可保证每年乞讨到3万美元。该书居然很畅销。另外,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统计,400名最富有的美国人占…  相似文献   

10.
社区慈善超市:慈善为本市场为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慈善超市具有政府救助机构和慈善机构混合体的双重性质后果政府投入没有刚性制度约束,公众参与捐赠和运营者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均缺乏制度激励;走出慈善超市的运营困境,需要把慈善超市定位于社区非营利组织,坚持慈善为本,市场为径,建构政府掌舵、社会参与、市场化运营、受助者选择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1.
胡梦飞 《青年论坛》2013,(5):141-146
明清时期扬州地区出现了众多的慈善机构和慈善设施,其中既有养济院等官方慈善机构,也有官方和民间设立的育婴堂、普济堂、清节堂等善会和善堂.在慈善机构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以地方士绅和商人为主体的民间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慈善机构的运作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管理混乱、经费不足等弊端和问题.  相似文献   

12.
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社会救助方案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它的公共救助体系包括补充保障所得、失依儿童家庭补助、医疗补助、一般救助、食物券、住宅服务等.  相似文献   

13.
刘耿菖 《中国民政》2014,(11):53-53
<正>1863年,英国财政大臣威廉·格莱斯顿尝试对慈善机构的收入采取免税政策,最终以失败告终。2012年,其后继者乔治·奥斯本最终还是放弃了一项类似的政策,他提议富人们以慈善事业中的捐赠抵免他们的个人所得税,有效遏制富人们逃税。可英国的慈善机构对此颇有微词,他们担心此举会挫伤人们对慈善事业的积极性。让慈善机构处境尴尬的绝非仅限于英国。历史上,美国采取捐税鼓励政策以刺激慈善也曾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近来,慈善机构"以捐代税(PILOTS)"的呼声越来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苏州市民政局、公安局、城管局于2003年12月15日发布了《关于加强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通告》,禁止乞丐在繁华街区乞讨,不听劝阻者将被施以治安处罚,在全国率先“限制乞讨”。江苏省南京市民政、公安、城市管理、卫生四个部门联合发布通告,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迫切需要打破政府包办社会慈善事业的模式,打破垄断格局,大力培育发展民间慈善组织。春节前,记者走访了北京的一些慈善机构,发现这些地方的救助资金缺口比较大,救助资金主要是依靠政府拨款,刚刚能够维持运转。也有个别企业、个人捐助的情况,但不是很多。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说,目前中国慈善事业公众参与率较低。(2月5日《工人日报》)  相似文献   

16.
<正>19世纪末期,美国已在州和地方层面建立起社会救助制度。1911年美国联邦建立了第一个社会救助项目,对寡居的母亲给予物质帮助。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规定联邦政府要直接参与社会救助,其后,由联邦引导的社会救助体系在全国逐步建立。目前美国已建立了完整的社会救助体系。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国的社会救助体系有一些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乞丐并非穷国独有的现象。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美国的乞丐现象并未绝迹。乘车或步行在纽约市,有时在街心路口会见到端着茶杯或铁盒讨钱的乞丐。有的乞丐胸前还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给我一点钱吧,上帝保佑你!”我在美国见到的乞丐并非步履蹒跚的老夫弱女,大多是40岁左右的黑人,他们看上去虽然偏瘦些,但精神状态很好,穿着也不脏不破。谁有怜悯之心,往茶杯或铁盒里投币,他便会道声谢。对那些不理睬的,他也无所谓,不会紧追不舍或拽着人家的衣角,显出可怜巴巴的样子。在纽约的马路边,我见到有类似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  相似文献   

18.
张志和 《人民论坛》2012,(27):76-77
古人所谓的"孝",不仅要给父母衣食温饱,更重要的是要让父母生活得有尊严,要使他们在感情和精神上得到快乐和安慰近十多年来,政府建立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以应对我国社会养老问题,社会上一些救助老人的慈善机构以及市场化的养老院等设施的涌现,都是伴随人口老龄化和  相似文献   

19.
乞丐,这种“特殊人物”,古今中外,城市乡村,都可觅到他们的足迹。时下,在我国,形形色色的乞丐也依然存在,且生存空间“辽阔宽广”。近年来,正“从农村走向城市”,由内地向沿海进军。无可置疑,在众多的乞丐当中,确有一部分人是需要社会各界人士慷慨解囊,施以救助以维持其生计的。但谁能想到,又有多少貌似可怜的乞讨者,实际上是自愿放弃了其他健康的谋生手段,而操起了这“下践行当”的呢?他们,原不是也不该是获得施舍财物的“弱者”。同情眼望流泪眼好心人错怜“断肠人”在众多的乞丐当中,最易于满足也最值得同情的,莫过于…  相似文献   

20.
网络治理已经成为美国公共服务治理的新模式。本文从网络治理的视角探讨美国弱势青年教育救助的治理体系,分析了相关主体扮演的角色,总结了美国教育救助的运作经验,分析了网络治理的优势和风险,通过分析美国的教育救助运作模式以对我国弱势青年教育救助方式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