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宏观调控法的两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调控作为现代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能,其核心问题是宏观调控权的配置和行使,作为规制这两个问题的宏观调控法也成为当代各国经济法的核心。本文仅就宏观调控权的性质和宏观调控的法律程序谈两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现代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的出现,是西方国家对运用"看不见的手"来调节自由经济政策重新审视的结果。自由、公平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理念,政府在决策时,一方面要考虑到如何保障经济主体自由地进行经济活动,提供公平的市场秩序,另一方要面思考如何使对经济主体自由的限制最小化。本文将对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定位,政府经济决策的价值取向、决策范围和程序、法律责任及司法救济进行简要分析,并进一步阐述政府经济决策的法律约束问题。  相似文献   

3.
宏观调控存在较多的不可控因素,而法律程序则可以通过引进外部力量介入宏观调控、借助法律程序的程式性,达到控制监督政府宏观调控权力、提高社会公众对宏观调控的认同、消除宏观调控实体法滞后性带来的负面效果等诸多目标,进而推进宏观调控的合法、有效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主张宏观调控宜政策化调整者的理由是宏观调控具有不确定性。但经济波动的不确定性并不能否定对宏观经济的规律可以认知以及国家干预经济之有效性。宏观调控的对象是经济波动。而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象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变化,因为宏观调控的实施必然会引起社会利益关系的变动,且是宏观调控所引起的直接社会利益关系的变化。西方国家的相机抉择和规则之争的本质是能否对经济波动有充分的认识和制定规范货币手段的法律规则的条件是否成熟,其并没有影响到宏观调控中法律制度对国家和政府干预经济的影响力和重要性。仅有设权、分权、责任追究而实现的宏观调控法律化是不全面的,宏观调控的法律化是法治国家的应然要求和我国宏观调控的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5.
所谓开门立法,即在立法过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让群众积极参与,实现立法民主化.我国<立法法>规定"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只有通过民主程序选任立法机关并遵循民主的立法程序制定出的法律,才能成为代表最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社会"公器".因此,推行一种民主化的开门立法程序,对于国家的法治建设有着正本清源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宏观调控权作为一种国家的权力,已经愈来愈对我国当前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能进一步完善宏调控法制体系,从而提高宏观调控水平,需要在法律层面上加强对宏观调控权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就对宏观调控权的几个理论题进行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7.
《法治与社会》2006,(2):4-5
所谓开门立法,即在立法过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让群众积极参与,实现立法民主化,我国《立法法》规定“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只有通过民主程序选任立法机关并遵循民主的立法程序制定出的法律,才能成为代表最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社会“公器”。因此,推行一种民主化的开门立法程序,对于国家的法治建设有着正本清源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当法律程序:扼制腐败的屏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当法律程序最初源于"自己不做自己的法官"和"对他人做出不利行为要事先告知、说明理由和听取申辩"的"自然正义"原则,之后其内涵扩展到包括公开、公正、公平和参与等现代民主程序原则。在中国,由于民主、法治发展滞后,公权力运作领域一直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正当法律程序机制,有些领域甚至正当法律程序完全缺位,以至为腐败滋生、蔓延提供了便利条件。中国是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从前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国家。中国的反腐主要不是靠权力制约权力,而主要是靠权利制约权力,靠正当法律程序制约权力。中国必须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反腐之路。  相似文献   

9.
论宏观调控基本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宏观调控基本法杨心明[编者按]关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我国法律称为"宏观调控"。1993年3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原宪法第15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这是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0.
宏观调控权法律控制的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法律确认社会主体经济权利;二是通过法律保障社会民众经济权力;三是通过法律将宏观调控权力予以分解。其中,通过法律将宏观调控权力予以分解,是宏观调控权法律控制的主要方式。我国在经济社会的转型过程之中,有必要通过法律将宏观调控权力分解为:宏观调控决策权、宏观调控执行权、宏观调控监督权,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共同作用,实现对于宏观调控权的法律控制。  相似文献   

11.
程序的多重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序是法学(法律)的一个独立范畴。由于语境不同,中西方对“程序”的理解有较大的差异,国内学者对法律程序进行解释时存在误读现象。完整地认识程序,需要完整的观察视角。只有从人权、法治、民主和经济等多元视角来诠释法律程序的价值和功能,才可能较完整地认识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税收国家及其法治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国家源起于现代意义的税收,税所具有的公共对价性、非营利性与国家的民主法治性结合而成税收国家,税收国家必须反映公共目的及国家目的的两个面向。没有税收国家,就不可能有以经济自由为中心的实质法治国家;反之,税收国家须营造一个完善法治的构造。税收国家的法律主义、平等主义和人权主义原则起源于财政民主理念,以此为导引完善财政立宪制度、财政分权制度和相关程序制度,由此为税收国家权力运作设定一个起码的边界。  相似文献   

13.
崔英楠 《法学》2007,(2):143-150
政党民主和国家民主有密切的关系。党内实行民主是政治民主的内在要求。德国“基本法”和政党法对政党民主问题作出了一系列具体规定。德国政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发展党内民主,首先是要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维护全体党员平等地享有党章所规定的参与党内事务的权利;应通过制度建设发展党内民主、运用法律规范党内民主、形成相应的法律程序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14.
宏观调控权是国家宏观调控机关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权力,要保证宏观调控权运行的合法性,就必须在横向上和纵向上进行合理的配置。  相似文献   

15.
经济法是市场规制法与宏观调控法的有机结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法体系由市场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两个亚体系组成。资本主义经济法律体系中,市场规制法律体系形成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宏观调控法律体系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前苏联、东欧没能建立起完整的经济法体系。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宏观调控法律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1992年后,市场规制法律体系也逐步形成。市场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在产生顺序、解决问题、功能作用、调整性质、调整原则及调整内容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是国家调节社会经济之法。宏观调控是国家调节三方式之一,宏观调控应以市场调节为基础,需要处理好国家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调控措施应当科学、合理。需要依法调控,用法律控制权力,防止滥用宏观调控权损害民众利益。宏观调控包括控制与引导、宏观与微观管理相结合,不能片面理解为"控制"、从紧,也不能把各种行政干预措施都当成宏观调控,借宏观调控之名行行政命令计划管理之实。  相似文献   

17.
试论宏观调控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杰林 《政法学刊》2001,18(2):22-26
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宏观调控法是国家依法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调节与控制的法律,宏观调控必须贯彻计划指导、平衡优化、适度调控、效益公平等原则,宏观调控的调整方法应采取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三种手段相结合的调整方法,并必须统一于法治之中。  相似文献   

18.
公民身份观念是公民意识的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剥削阶级被消灭和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特别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共产党对国家各项事业的领导,将逐步由以政策型为主转向以法制型为主,即把党的方针政策经由民主程序提升为国家意志,通过法治而不是搞群众运动来实现。通过法律网络来组织、  相似文献   

19.
律师、公证工作是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法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律师作为国家民主与法制建设进步的象征,在维护国家法律正确实施,为经济建设提供法律服务,维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公证人员通过办理公证业务,确立和调节经济...  相似文献   

20.
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被告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选择相关程序和与程序推进相关事项的权利,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民主法制国家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和法治进步的重要标志。但是,我国刑事被告人程序选择权的司法实践滞后或司法制度缺失,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司法民主的完善与进展。有必要通过确立司法原则、加快立法进程、扩张适用范围、建立救济机制的途径,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被告人程序选择权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