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新态势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宋魁 《东北亚论坛》2006,15(5):7-12
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合作的迅猛发展,对东北亚地区各国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及经济区域化的过程就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在东北亚地区的具体体现。东北亚经济正处于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在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有很多障碍需要排除,中国应采取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牵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协调区域经济政策为目标,以设立相应机制为保障,以次区域开发为先导带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有关各方的支持和努力下,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合作取得一系列令人鼓舞的进展,区域内各国的政治关系大为改善,各国的国际合作战略重点开始移向东北亚地区,各国的贸易关系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这种合作还只是低层次的,尚未实现制度化,即区域内各国签订政府间的经济合作协定,建立多边的经济合作组织,按照共同的目标协调各国的行动,使该地区的国际经济合作有秩序地、稳定地向前发展,使区域内的生产要素和各种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比较利益和规模利益。为此,建议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合作以投资合作和次区域合作为先导,同时建议设立以参加合作的地方政府组成的组织为主导的两级官方合作组织,推动东北亚地区的国际经济合作由无制度化走向制度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各国经济连锁影响的进一步扩大,各国为了维护本国的民族利益与经济安全,对经济领域里的合作尤为重视,使得地区安全与经济合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与经济安全昭示着中国应积极参与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以最大限度地维护中国在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利益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4.
以港口业合作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各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优先选择,而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缓慢。海运是完成国际贸易的主要手段,东北亚地区各国对外贸易总量的85%以上依靠水运完成,港口业对城市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因此,应充分发挥东北亚地区港口业合作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优化港口组群结构,增强合作机制,构建区域物流网络体系,形成良性循环,共同促进东北亚港口业,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东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也理应提上日程。然而 ,到目前为止 ,这还只是一种构想 ,一种对本地区经济关系发展趋势的预测 ,现实的区域经济合作尚未正式起步。因此 ,探索研究在这一地区开展多边经济合作、形成区域经济集团的主要障碍以及克服这些障碍的途径 ,对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该地区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东北亚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主要障碍东北亚地区各国存在着其他地区所没有的特点 ,正是这些特点制约着东北亚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进程。(一 )社会制度的非一致性。东北亚地区存在…  相似文献   

6.
<正>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关系的加强是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过程中的一个新动向。发展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是适应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潮流的积极选择,这对东北亚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有着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是全球最大的区域一体化工程,其重要动因之一是美欧有意应对来自亚洲特别是中印等国崛起的挑战。未来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是搞自贸区、共同市场,还是"经济北约"?这是个悬而未定的问题。欧美经济一体化的性质将对世界经济能否走向多边主义合作有着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第二届亚大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表了《茂物宣言》,它表明亚太地区各国各地区将为在本地区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长远目标而决心扩大经济合作,使亚太经济的发展更充满活力。当前东北亚地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相对稳定的形势,为东北亚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在《茂物宣言》的影响下,各国各地区将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合作,开拓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东北亚地区经济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东北亚地区经济的迅猛崛起令世界瞩目。在世纪交替之际的新的世界经济格局里,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将会由于区内各国家采取更为积极的振兴经济政策而继续充满活力,双边和多边经贸合作亦将在世界经济、全球贸易持续增长的带动和区内国家共同推进下更加趋向活跃。区域经济合作虽然仍存在一些需努力克服的问题,但促进合作发展的有利条件多于不利条件,积极因素胜于消极因素。东北亚地区具有成为未来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心的潜力,是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在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作用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东北亚地区既是中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地区,也是难点地区。鉴于东北亚地区各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和经济实力,中国应该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发挥关键性推动者的作用。以地区多边安全机制建设合作促进经济合作、以深化双边合作促进多边区域合作、以次区域开发合作促进整体性的区域经济合作、以具体领域的合作促进全面的经济合作等,是当前中国推动该地区经济合作的最佳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上经历了“亲西方”、欧亚并重和全方位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等三个阶段。从俄罗斯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调整的前景看,俄罗斯虽然一直表现出强烈的融入欧洲的愿望,但近期内不可能实现。普京政府调整对独联体政策的新趋势是加强双边合作和“次区域合作”来促进独联体一体化的发展。俄罗斯在取得了与亚太地区国家进行经贸合作的主动权后,跳入了亚太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将多面发展的侧重点放在了东北亚地区。  相似文献   

12.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虽有些滞后,但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将呈现出以次区域经济合作为先导向多层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双边向多边发展;贸易合作向全面合作发展,区域合作由内向外,内外结合的趋势。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要获得长足进展,应以投资合作为主要方式;进一步完善官民企三方合作机制;建立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构想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关于东北亚经济合作已经讨论多次 ,现在的问题在于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来开始行动。东北亚地区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 ,在经济全球化成为普遍的趋势、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加快和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当今世界 ,东北亚必须通过经济合作 ,发挥集体的力量 ,提高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再创辉煌。从中、日、韩 3国开始 ,由相互投资启动合作 ,建立成长三角可能是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从长远看 ,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发展终归要从非制度化走向制度化 ,最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东北亚各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区域内对能源的需求也开始急剧增长,因此东北亚地区能源合作的必要性在逐渐提高。现阶段,东北亚地区还存在能源开发成本高、制度不完备等障碍,东北亚的能源供给条件较为薄弱,主要依赖于中东地区通过海路进行运输,而俄罗斯远东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将是确保东北亚地区能源供需稳定的重要突破口,由此需要东北亚各国通过政府间的合作与协商共同构筑有利于地区能源投资稳定和能源流动的多边能源合作机制,针对能源共同利用、运输、环保、新能源开发等领域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15.
范存祺  莫敏 《东北亚论坛》2024,(2):114-126+128
以东盟为轴心、“10+1”自由贸易协定为辐条的“东盟+”的自由贸易区网络是当前亚太地区重叠式自由贸易区的显著特征,然而重叠式自由贸易区安排会造成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碎片化和复杂化的困局。RCEP作为亚太地区进阶的巨型自由贸易协定,在顶层设计上可以有效覆盖多个多边、双边自由贸易安排,通过制度融合与规则对接、政治互信与文明互鉴、经济重塑与话语权提升等三大路径,可有效降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碎片化和复杂化风险,推动亚太地区重叠式自由贸易区整合和实现更高质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应该从近期、中期、远期入手,深度参与RCEP等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形成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为亚太地区重叠式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供增长动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呈现不断加深的趋势,各类双边合作和次区域合作也日益增多,但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也面临着诸如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美国因素以及政治历史等问题的影响。本文从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思想的形成与演变、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动力以及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亚太地区安全问题及各方的基本态度燕杨,楚刀一、冷战后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冷战后,亚太地区两极对抗格局瓦解,以多边协调、相互制衡为特征的多极化格局趋于形成,缓和、稳定与发展成为地区形势的主流;国际关系的主轴从军事对抗转向经济竞争与合作,各国为发展经济谋求...  相似文献   

18.
亚太地区安全问题及各方的基本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太地区安全问题及各方的基本态度燕杨,楚刀一、冷战后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冷战后,亚太地区两极对抗格局瓦解,以多边协调、相互制衡为特征的多极化格局趋于形成,缓和、稳定与发展成为地区形势的主流;国际关系的主轴从军事对抗转向经济竞争与合作,各国为发展经济谋求...  相似文献   

19.
东北亚地区各国地理位置的相邻性、生产要素和产业结构的互补性为建立制度化的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基础,但另一方面,该地区内国家社会制度的多元性、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非均衡性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的复杂性又使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遇到一些实际的问题和困难,不可能形成类似欧洲共同体形式的制度性经济合作体,这就决定了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必然有一个由非制度性向制度性过渡的动态发展过程。从东北亚地区所具有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结构垂直分布的特征来看,这个过程表现为处在相对静止状态的东北亚区域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导向型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20.
如果能够在东北亚地区建立IT产业的共同体,将很有可能带动其他产业的联合,最终走向全面地联合,从而提升东北亚地区合作的层次。东北亚国家已经开始在IT领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合作,但是在东北亚地区建立IT共同体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到东北亚IT共同体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