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在宗教文化的差异和影响、印穆两大教派利益冲突以及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穆斯林社会伊斯兰民族主义兴起并占据主导地位。宗教信仰与民族主义思潮相结合极为广泛地动员了广大穆斯林民众参与巴基斯坦运动。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比较史学的方法 ,首次探讨了现代民族主义运动史上两位著名人物甘地与凯末尔政治思想的异同 ,并追溯其根源 ,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东方民族主义思潮多样性和统一性相结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印度教民族主义诞生于19世纪的印度民族独立斗争,其核心诉求是建立“印度教统治的国家”,与世俗主义并列为印度两大社会政治思潮.自2014年执政以来,印度人民党(印人党)采取一系列政策,推动印度教民族主义强势崛起为印度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印度教民族主义思潮虽然主要着眼国内,但亦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印度的对外政策,持续影响印度与大国及周边国家的关系,已成为观察印度外交的重要视角和不可或缺因素.未来该思潮将保持崛起势头,“国民志愿团”等印度教民族主义组织的影响将持续拓展,但也面临世俗主义、多元主义等传统思潮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日本社会思潮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思潮是特定社会在特定时期内形成的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其根源于国际环境和国内社会形势的变化,反映特定人们的利益和要求,并对国家的内外政策和社会的未来走向产生重大影响。冷战后日本社会思潮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战后和平民主主义思潮退潮,民族主义思潮兴起和蔓延。受国际环境、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变化:从冷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第一阶段;从90年代中期到现在为第二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思想渊源、理论体系、基本内容等方面比较了孙中山三民主义和纳赛尔主义,指出两者都是传统民族文化与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社会主义思潮的混合物,都是一种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两者在民族主义思想、革命后的政权建设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两者同属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范畴,民生空想社会主义和纳赛尔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激进的民族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6.
中东地区是伊斯兰世界的中心,东南亚地处伊斯兰世界的边缘。中东地区作为伊斯兰教的中心,一直盛产各种伊斯兰思潮:瓦哈比运动、伊斯兰现代主义、伊斯兰民族主义等,并通过朝觐和留学等方式向东南亚伊斯兰社会传播,激发了东南亚的帕特里运动、伊斯兰现代主义和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思潮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拉丁美洲民族主义思潮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当代,这种思潮已形成一股强大力量,在发展民族经济、捍卫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飞涛 《国际问题研究》2023,(4):97-119+137-138
拜登政府执政以来,其经贸政策在淡化特朗普民粹主义色彩的同时,继承特朗普经济民族主义内核,通过制度性强化和战略性推进,使贸易保护主义、产业保护主义、技术保护主义和投资保护主义四种形态的经济民族主义政策得到了全面和系统扩张。拜登政府推行经济民族主义的根源是美国社会持续涌动的反全球化思潮、对新自由主义的失望以及对美国制度衰落的担忧,同时美国全力推进大国战略竞争也需要凝聚新共识。拜登经济民族主义政策归根结底是为维护美国霸权地位服务的,但由于相关政策的狭隘性,其必将加剧大国竞争对峙,冲击美国与盟伴缔结同盟的利益基础,并最终损害美国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9.
日本与韩国、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普遍存在岛礁主权争端,这三大岛礁主权问题的产生、发展贯穿于近代以来日本国家发展战略的全过程,而民族主义则是岛礁主权争端产生、演变的重要推动力。在日本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虽然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不断变化,但领土扩张始终是其追求的重点。鉴于日本民族主义诉求与其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利益相吻合,所以岛礁主权争端的烈度将与日本国家民族主义思潮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0.
《欧亚观察》2000,(4):1-9
泛斯拉夫主义是起源于19世纪中东欧地区斯拉夫民族中的一种民族主义思潮.追求的是文化和种族上的认同感,它是现代斯拉夫各民族形成过程中的产物。本文主要研究泛斯拉夫主义在俄国的发展及其对俄外交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晚清社会的剧变与开放, 导致民族主义思潮兴盛, 也促使一些小说家将视野转向异 域历史, 创作了一系列演绎外国历史、尤其是表现西方国家重大历史事件的作品。这些作品与日趋 高涨的民族主义思潮纠葛在一起, 向国人传播了现代意义的“民族国家”观念, 表达了对社会变革 和民主政治的向往, 展示了一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心路历程。他们那种借“他国历史”喻“家国 现状”的文化情怀与艺术手法, 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12.
日本新保守主义是当代日本政坛的主流政治思潮,是一种带有民族主义和大国主义性质的保守主义思潮。新保守主义在推动中日关系的合作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又不断制造麻烦,阻碍了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必须辩证地认识日本的新保守主义。  相似文献   

13.
后冷战时代叙利亚复兴党民族主义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冷战时代,叙利亚复兴党民族主义显现出下列特征:工具理性的民主化、政治认同的建构、融入全球化的经济理念,以及民族主义指向的政治功能和灵活务实的外交诉求。面对中东地区政治格局的转型和美国咄咄逼人的攻势,叙利亚复兴党民族主义的发展趋势将显现出双重性特征:一方面,将在叙利亚存在,继续影响中东;另一方面,将受到遏制,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会作出适应性的调整。复兴党民族主义在未来发展中应该用开放的心态与其他文明思潮交往,以取长补短、求同存异的方式融入全球化文明的大潮。  相似文献   

14.
早期伊朗民族主义是在什叶派伊斯兰文化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宗教-民族主义,具有自身的特色.由于伊朗与伊斯兰教什叶派的特殊亲缘关系,伊朗反封建、反殖民的民族主义一直与伊斯兰教什叶派自成一体,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自近代以来伊朗民族主义思潮与运动发端之际,伊斯兰教什叶派就构成了影响伊朗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伊朗民族主义在发端年代与伊斯兰教什叶派所形成的这种特殊联系,决定了伊朗民族主义运动难以摆脱伊斯兰教的束缚与羁绊,正是伊斯兰革命这一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标志性事件得以在伊朗取得成功的历史积淀所在.  相似文献   

15.
战后中日关系经历了数次大的波动和曲折。影响日本确定和实施对华政策的各种因素当中,日本的社会思想意识,特别是对外认识的变化是最根本的影响和制约因素。90年代以来日本新民族主义思潮的抬头之势和安全战略的调整趋势,对中日政治关系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中日关系的政治环境明显恶化。我们应从国际政治经济的现实出发,注意日本国内社会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的变化动态,在警惕和阻止日本的政治右倾化和军国主义复活倾向的同时,发展同日本的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来,在与外界群体的互动中,泰国马来穆斯林群体的民族认同与民族意识经历了两次转变。第一次是在大泰族主义刺激及泛马来民族主义召唤下,由非政治性的地方民族主义向政治性的跨界民族主义转变,穆斯林群体民族意识高涨,并掀起了大规模的分离运动。第二次则是由于新时期泰南局势的转变及全球性伊斯兰激进思潮的影响,穆斯林群体的民族意识与认同出现了分野,多元认同与极端宗教主义成为这一群体表达民族意识的两种方式。泰南穆斯林群体民族意识和认同的演化,体现了泰国与周边地区的发展态势,折射出20世纪以来东南亚地区伊斯兰文化圈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的民族主义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它直接产生于俄罗斯民族的特殊发展历程,形成了与西方的民族主义不同的道路和特点,长期以来扮演着与西方文化影响相抗衡的民族精神核心内涵的角色。俄罗斯民族主义的两大支柱——弥赛亚意识和俄罗斯的特殊道路,为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发展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石。正是在弥赛亚意识和俄罗斯的特殊发展道路的相互印证、相互作用下,俄罗斯民族主义才得以产生、发展和强化,并且深刻影响着俄罗斯的发展。其中,苏联领导人对待民族问题的态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18.
民族主义既是一种思潮, 也是一场运动。冷战结束后, 此起彼伏的第三次民族主义浪 潮席卷全球, 成为影响当今国际形势安全与稳定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兴起的 原因, 从国际体系层次来看, 是冷战格局的解体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体系的负面影响;从国家层次 来看, 是有关国家民族政策的失误、历史遗留问题的后遗症和外部势力介入造成的不良后果;个人 层次的原因是以个人认同为基础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发生了不利于国家稳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民族主义既是一种思潮, 也是一场运动。冷战结束后, 此起彼伏的第三次民族主义浪 潮席卷全球, 成为影响当今国际形势安全与稳定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兴起的 原因, 从国际体系层次来看, 是冷战格局的解体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体系的负面影响;从国家层次 来看, 是有关国家民族政策的失误、历史遗留问题的后遗症和外部势力介入造成的不良后果;个人 层次的原因是以个人认同为基础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发生了不利于国家稳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伊拉克复兴党民族主义在塑造伊拉克地区政治体系、区域经济结构与民族文化格局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伊拉克复兴党民族主义建构进程中的特点如下:肇始于东西方文明交往;追求泛阿拉伯主义;革命民族主义型的现代化;民族主义建构中的多重认同;民粹主义的结构属性.尽管复兴党政权在政治发展、经济变革和国际关系等层面都进行了调整和变革的努力,但是从理论命题的实践后果来说,离全球化发展预定的客观需求目标还很遥远.在实践层面体现为不自觉性、强迫性、先天不足的表象;而在理论层面则渗透出缺乏凝聚力、兼容力和更新机制的特征.复兴党民族主义在未来发展中当用开放的心态与其他文明思潮交往.融入全球化文明的大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