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The Charity Law of China attempted to use a large number of regulatory and supportive provisions to realize its legislation objectives of promoting charity. However, based on the relevant Japanese comparative prospective of related legislation,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Charity Law of China cannot clearly define “the concept and extent of charity” and “the extent of forbidding charities damaging the public interest”, and it also fails to reach basic agreements on “regulations and rules about qualification of charitable donations”. Therefore,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are likely to create some vague discretion, which will further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charity.  相似文献   

2.
As commercial activities of charity organizations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the behavior boundary of charities has changed, and accordingly a blank in supervision occurs. However, The Charity Law in China has not given any response to this phenomeno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omestic charities and experience of foreign legisl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ifferent types of charity activities through typology analysis and proposes the key points to design the rules, then gives suggestions accordingly.  相似文献   

3.
慈善文化是由慈善意识、慈善价值观、慈善组织机构、慈善行为、慈善外显和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制度所构成的总和,是以慈善精神文化为核心,由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所围成的四个同心圆所构成。慈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慈善意识和慈善价值观,应通过宣传、利用信仰、创造慈善意识环境和慈善文化教育进行建设;慈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慈善管理体制、慈善组织机构和慈善法规及管理制度,应当在改革慈善管理体制和完善慈善立法方面加强建设;慈善行为文化是指在慈善活动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包括慈善家行为和其它人员行为;慈善物质文化,是慈善文化的表层部分,是一种外显文化。  相似文献   

4.
公益慈善的科学化已成为当代中国慈善事业转型的重要特征。本文通过对21世纪一场“科学公益”运动的话语和实践的分析,试图理解科学公益的社会建构过程。本文指出:“科学公益”的社会建构过程包括建设话语表征、打造理论模型以及树立典范案例。科学公益话语试图将自己区别于传统慈善,强调应用科学及其技术来赋能公益慈善,解决社会问题。其后果却是让有效性诉求逐渐成为公益慈善场域的支配性要素。同时也带来了问题表征化、方法单一化以及科学中心化等诸多陷阱。如何让科学公益成为一个流动的概念,让其真正成为人人皆可参与的公民科学,是需进一步探索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与既往对晚清公益的研讨多限于男性组织的研究不同,本文选择广州“ 公益女学堂”作为个案,发现当时投身公益的晚清女性,绝大多数出自绅商阶层。正是基于地缘、学缘和阶层等交往形成的关系型社会资本和基于同道中人的理解、欣赏和信任而产生的认知型社会资本,在同一群亲友型志士群体中深度交融,为当时不被主流社会所容的有志女性生产出一个相对自由包容的“平行世界” ———既是女性公益事业生发之初最现成的组织依托,又是其存续和发展最关键的抗风险系统。本文遂提出多维社会资本交融的观点,来解释中国女性近代公益组织的生发机制。事实上,这样一种集多层次社会资本为一体的亲友型志士网络广泛存在于近代中国变革的肌理之中,尚有待于未来更多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公众参与立法。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构建法治社会,而在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是实现法治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关系的诸多利益,主体的和谐共处乃是立法的理想目标,实现和谐立法一方面有赖于立法机关、立法者的民主精神,另一方面更在于公众的立法参与。我们应在公众参与立法实践与国家积极吸纳民意的良性互动中,努力推动我国公众立法参与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经由一条渐进和持续的"中国式发展道路"而得以和谐、有效地实现。  相似文献   

7.
慈善捐赠是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影响着第三次分配作用发挥。基于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三期CFPS调查数据,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捐赠行为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当前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了家庭向亲属捐赠、其他人捐赠、社会捐赠的数额,同时互联网使用对上述三类捐赠的作用效果不同,具体而言对亲属捐赠的影响最大,对社会捐赠的影响次之,对其他人捐赠的影响相对较小。互联网使用通过丰富结构型社会资本和关系型社会资本提高家庭三类捐赠规模,并通过丰富认知型社会资本积累促进家庭向亲属捐赠。研究不仅深化了对“互联网+慈善”的理解,而且对促进公众参与慈善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Establishing the supervising officer system through legislation is a requirement for implementing the Supervision Law and an objective need for the specialization of the supervising officer. Confirming the development goals and basic framework of the specialization of supervising officers through supervising officer law is conducive to advancing the rule of law of the supervising officer system and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supervising officer team. Aiming at the provisions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ssion for discipline inspection supervising officer law (draft) on the scope and conditions of the appointment of supervising officers, the following legislativ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he design idea of “full-member” entry into the supervising officer sequence is questionable. Supervising officer sare special Supervisors and the organization scope should be smaller than that of Supervisors. The supervisor is also different from the staff of the supervisory agency. We should moderately relax the restrictions on the status of the supervising officer. Although obtaining legal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conditions for the appointment of a first-time supervising officer, the first-time supervising officer can enjoy the exemption of law-related tests or be a facilitative factor for consideration in future promotion.  相似文献   

9.
通过立法构建监察官制度是贯彻实施监察法的要求,也是监察官专业化的客观需要。通过监察官法确认监察官专业化的发展目标和基本框架,有利于推进监察官制度的法治化,促进监察官队伍高质量发展。针对中纪委监察官法(草案初稿)关于监察官范围和任职条件的规定,提出以下立法建议:“全员式”进入监察官序列的设计思路值得商榷。监察官属于特殊的监察人员,其范围应小于监察人员。监察人员也不同于监察机关工作人员。适当放宽监察官任职的身份限制。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虽然不宜作为初任监察官的任职条件之一,但是可在初任监察官考试时享有法律科目的免试或作为未来晋升时的考量因素。  相似文献   

10.
温州人凭着敢为人先的精神走出了公认的"温州模式",温州的民间慈善组织即是如此,但是现行慈善法律制度还没有明确对民间慈善组织进行法律规范。温州民间慈善组织在当前法律环境之中举步维艰,尚未获得合法地位,应解决温州民间慈善组织的主体法律地位及其合法性问题,正确处理好政府与民间慈善组织的关系,从而为温州民间慈善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制基础。  相似文献   

11.
安全生产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和谐甚至政权的稳定,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而安全生产事故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呈逐年上升趋势,并由此产生了种种法律的、伦理的、社会的问题,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影响安全生产的现实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但法律应当是政府规制安全生产的最终也是最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税收法定主义是税法原则中的最高原则,是民主原则、法治原则等现代宪法原则在税法上的体现。我国税法在实行税收法定主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应进一步落实税收法定主义对我国税收立法的要求:从宪法的高度对税收的一些基本要求进行规定;制定一部税收基本法,将征税中的共同事项在同一部法律中加以规定;明确税收立法的分权范围和授权程序。  相似文献   

13.
税收授权立法基本范畴是研究税收授权立法制度的逻辑起点.由于税收的特殊性,税收授权立法较之一般授权立法必须更要满足民主法制的要求.因此,站在民主宪政的角度分析税收授权立法的概念等基本范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法中强行规范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限制大大缩小了私法自治的空间,严重阻碍了市场经的发展,虽然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较之以前的立法进步非凡,但与民法的理念,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还是相距甚远,我国应该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和司法经验,重新建构这一制度,最大限度地维护私法自治,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自由、和谐、稳定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5.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制度价值上值得推崇,诉讼经济、程序便捷、审判集中的优越性是独立的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所难以比拟的,但现行立法规定过于简单笼统,造成司法实践中遭遇困惑,形成立法理念与执法现实之间的差距。通过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模式的比较研究,发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与必然性,对于该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改进与完善途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依法立法是依法治国的首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对公共权力的制约而言 ,依法治国的全部要求包含依法立法、依法行政、依法司法三个方面 ,其中 ,依法立法是依法治国的首要环节。它的主要涵义是立法的精神和原则、立法的主体资格、立法的权限范围、立法的程序规范都必须得之于法律 ,以及对立法的合法性可以予以司法审查 ;而在所有的法律中 ,人民的利益是最高的法律。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的30年,我国在财税立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不仅表现在各项具体的法律、法规的出台,更重要的是财税立法理念上的转变,公共财政理念的确立,它必将对我国的税法制度乃至理念产生深远的影响,使我国的财税立法体制朝着更加科学、公平、正义以及更加法治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治安管理处罚法》以专章规定了执法监督,这对遏制当前公安行政执法中存在的权力腐败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立法体现了以法治权,遏制权力腐败的法律理念。《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几种形式的执法监督仍有需要完善之处,需要加强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使人民监督由抽象变得具体。  相似文献   

19.
现行《监狱法》在立法规格与规模、立法内容和立法技术上都存在着一些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给《监狱法》的执行和国家刑罚制度的完善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通过提高立法规格、增强法律体系的协调性和法律条文的可操作性、增加责任性条款等措施,可以弥补现行《监狱法》的立法缺陷。  相似文献   

20.
我国物权法应以普通民众为话语对象,故立法用语应通俗而规范;物权立法的启动不应从模式而应从问题出发,故立法应注重调查研究,妥善处理“法的本土化”与“法的借鉴和移植”之间的关系;借鉴与移植物权制度既要全面(即两大法系都有可借鉴之处),又要重点突出(即应基本定位于大陆法系),还要关注俄罗斯物权立法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